簡介:威廉·莎士比亞,華人社會亦常尊稱為莎翁,中國清末民初魯迅摩羅詩力說(1908年2月)稱莎翁為“狹斯丕爾”。被譽為英國的民族詩人和“艾芬河的吟游詩人”(或直接稱為“吟游詩人”)。莎翁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8部劇本、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和其他詩作。莎翁的劇本被翻譯成所有主要使用著的語言,并且表演次數(shù)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劇作家。1564年出生于一個富商家庭,曾經(jīng)在“文法學(xué)?!弊x書,后因父親破產(chǎn),中途輟學(xué)。21歲時到倫敦劇院工作,很快就登臺演戲,并開始創(chuàng)作劇本和詩歌。他創(chuàng)作的大部分是詩劇,主要作品有《李爾王》、《哈姆雷特》、《奧賽羅》、《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等。他的作品是人文主義文學(xué)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學(xué)史上占有極重要。
莎士比亞的著作對后來的戲劇和文學(xué)有持久的影響。實際上,他擴展了戲劇人物刻畫、情節(jié)敘述、語言表達和文學(xué)體裁多個方面。 例如,直到《羅密歐與朱麗葉》,傳奇劇還沒有被視作悲劇值得創(chuàng)作的主題。 獨白以前主要用于人物或場景的切換信息,但是莎士比亞用來探究人物的思想。 他的作品對后來的詩歌影響重大。浪漫主義詩人試圖振興莎士比亞的詩劇,不過收效甚微。評論家喬治·斯泰納認為從柯爾律治到丁尼生所有英國的詩劇為“莎士比亞作品主題的微小變化”。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