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者
發(fā)表時間:2017-06-09用戶:文字君閱讀:1400
篇一:做一個路過的孤獨者
很細,蕭索,耳邊都是蒼涼的歌,比如齊秦的,從他的冷月到狂流,一路寫著他的故事,那個叫王祖賢的女子,扮演過倩女幽魂,已經(jīng)是逾越不過的經(jīng)典,是她,成就了他的才華。聽他的歌,連余音都是孤單,像冰一般涼。記住了一句話:沒有人能挽回時間的狂流,沒有人能了解聚散之間的定義。
配上這樣陰郁的天,灰蒙蒙的。我喜歡陰天,聽著他的淡然,沒有聲嘶力竭,但他一定有著雙孤獨的眼,一定的寂寞。
很厭倦面對人事,為什么必須微笑,必須回應(yīng)。就象網(wǎng)絡(luò),我在并不一定非要回答,我在只是掛著,與你何關(guān)。
很長一段時間里,在網(wǎng)上搜索著古龍先生的遺作,喜歡他那樣的文字,簡練,短促,武俠的意境能寫到他那樣的地步的人不多,連金庸也不能。也許真實的才能打動人心,其實在他的主角里多多少少有著自己的影子,象李尋歡,你能說那不就是古龍,一樣的好酒,一樣的女色,亦一樣的對某人情深款款。
都是在現(xiàn)實里得不到那個最好,于是躲進文字想象著成就。古龍死于酒色,或者可以說是他成全了自己的死亡。
我們都是人世間的孤獨者,來時光光的,走時多了一身素色的衣裳罷了。中間的若干數(shù)十年,朋友可以生疏,愛人可以背叛,家人可以死別,如果連這些,我們都能淡然面對,寂寞有何畏懼。
有一些歌是有特別意義的,對于自己是特別的。這么多年,一直收藏著齊秦的缺口,這象及了濃縮版的紅玫瑰白玫瑰,喜歡是淡淡的愛著,愛是深深的喜歡。真是這樣,這一生,我們可以有許多喜歡的人,來來去去,也只是淡淡的愛著,卻在心里只能住著一個愛著的人,因為那是深深的喜歡,任時間也無能為力的遺忘。
網(wǎng)絡(luò)。網(wǎng)絡(luò)給予我們的只是向外伸展,接觸這個多元化的世界,除此之外,能做到的僅僅是消磨一個個無聊打發(fā)不了的時間。喧嘩,一切只是喧嘩,紛繁,像花開花落,一地冷清。
很喜歡寫像這樣神思恍惚的散文,筆隨心走,完全沒有壓力。像齊秦,他郁郁的聲音在那樣深的夜里低低的浮現(xiàn)著,安安靜靜一個人。
安靜時只喜歡看那樣一幅畫面,一個孤單的背影,一大片蔚藍的大海。蔚藍色的陰郁。
陰郁時只想聽齊秦清涼如冰的聲音,一首首一字字,一個流淌進中年男子血液里的寂寞。
寂寞時總想著去西藏,一個人,一個背包,做一次心靈的朝拜,看一看那里的人事,感受著那樣的純粹。
篇二:孤獨者
是日,小A很想睡一個大懶覺,睡到直接起來吃午飯,但是,平時工作日養(yǎng)成的早起習慣,到八點,無論如何都難以繼續(xù)入睡。
習慣性的拿起手機,習慣性的點開了新浪網(wǎng),從頭到尾大致瀏覽了一下網(wǎng)頁標題,發(fā)現(xiàn)和昨晚入睡前并沒有多大差別。接著,點開了騰訊手機家園,習慣性的交代了經(jīng)常玩的那幾個小游戲,打理了一下陽光牧場,喂養(yǎng)了一下寵物,收獲了一下花朵。再瀏覽了一下空間,看了一下微博。完成這些事情,居然才過了十分鐘,仍舊不想起來,繼續(xù)閉著眼睛入睡,可如何能睡著?
無奈,又重新拿起手機。這次,打開那些收件箱,再次瀏覽一遍那些信息,該刪的就刪,該保留的就保留,而對于發(fā)件箱,一律清除。接著,清理了一下通話記錄,該保留的快捷號碼不輕易刪除,反正平時來往電話就這么幾個。突然有點想給誰發(fā)一下信息。打開通訊錄,一個個號碼翻下去翻下去,還真多,幾百號人物,同時,一個個簡單的形象再次浮現(xiàn)在頭腦,很快一閃而過。在某幾個號碼稍微停留了較舊,甚至一度編輯了幾個文字,最終又退回到接下來的通訊錄中,不知不覺,查看完了所有號碼,卻沒發(fā)出一條信息。實在要起床了。
一起床,第一個動作是打開那臺式電腦,接著,才是洗刷和簡單吃點東西。之后坐在電腦前,卻發(fā)現(xiàn)電腦仍舊沒啟動完全。無意識的又拿起手機點開了新浪網(wǎng),更加仔細的看了一遍,沒發(fā)現(xiàn)什么跟新。好了,電腦意識清楚了。打開酷歌,自動播放。啟動,輸入密碼,登陸。再啟動,輸入,登入。啟動飛信,輸入,登陸。沒有一條留言。打開空間,雖然和剛才手機中的動態(tài)沒多少差別,接著看了另一個空間。
該干點正事,啟動騰訊游戲。直蹦主題,歡樂斗地主。才五六局,四次贈送完畢,但其卻沒有多少特別傷感和氣氛的樣子;而是關(guān)閉此號碼,立即啟用另外一號碼,較有能耐,居然堅持超過了20局,雖然沒拿到冠軍,起碼進了一次決賽。邊玩著地主,邊哼唱著熟悉曲調(diào)。任務(wù)完畢,看看在線好友是誰,幾乎沒有多大變動,亮燈的還是那幾個,灰色的還是那么一大片。也不知該跟誰說幾句,也不知誰在隱身。對著顯示器發(fā)了一下呆,似乎不知不覺神游了一番,突然被某句歌詞拉回現(xiàn)實,還是覺得那些歌挺好聽。
臺面上放著一本讀者,已經(jīng)看了大半。拿起,又翻看著。覺得有點意思,又去百度一下相關(guān)內(nèi)容,所謂考究一番,又繼續(xù)翻看著,看了幾篇之后,又看不下去了,心理好像被什么憋著。拿起手機看一下,沒有未接來電,更沒有新信息。時間還尚早,不到吃飯時間。站起,做一下簡單運動,又坐回椅子。再點開空間瀏覽一下,點開新聞網(wǎng)站看一下,一會又拿起手機看看。
篇三:孤獨者說孤獨
回來后一直伏在欄桿上看空中的月亮。四圍漸漸地安靜下來了,漸漸地冰冷清醒。月的美也許就是因為它的“唯一”和“孤獨”吧。它總是寂寞地園了又缺,缺了又圓,一任世間燈火的喧鬧反襯自己的孤獨。在那圓圓缺缺的周而復始之中,似乎包含了一種永恒的哲思,像一種心情,如潮如霧,起落翻沉。
在許多的時候,事物本身并不呈現(xiàn)多少詩意,而是人把事物詩意化了?!叭嗽娨獾厣钤谑澜缟稀保@是德國詩人赫爾德林的一句話。如果我們把生活中的詩意完全剝離。那么,春天也就不再值得歌頌,夏天只有驕陽,秋天只有凋殘,冬天只剩下冷寂。我們在這樣的世界上生活,哪怕只是一小時,也會覺得世界的可怕。因此,詩走來了,在我們的物質(zhì)生活之上再現(xiàn)一片精神的家園,以使所有熱愛生活、熱愛命運、熱愛生命的靈魂找到可以喘息和休息的場所,以使我們不再疲倦和害怕。
生活中,到處是詩;生命本身就使詩。白色的冬季剛剛離去,在我們的記憶里還飄飛著雪花的清香。雪純潔了大地,給每一雙渴望而敏感的眼睛以安慰,給生命的呼吸帶來了清新的氣息。在雪原上,我們追逐、暢笑,歡樂與純凈融為一體。雪花里充滿了歡愉,笑聲里飄舞著純潔。有時,我們那用手指在白色的大地上寫下幾個字,在自己心中把這個冬季深深銘記。我們激動于大自然對人的無私饋贈,我們更激動于“我”在這個純凈的世界上留下的生命的痕跡。雖然微小,卻熱烈清新;雖然短暫,卻無比自豪——因為,我們曾經(jīng)生活過。而且,即使是短暫地綻放,也是生命美麗的張揚。
幸福如約而至。孤獨也不期而至。面對孤獨,人往往如蝸牛似地脆弱,往往按捺不住心中那層層疊疊的憂傷,不由的會把美麗和幸福遺忘。此時,理解和友誼怕冷似的縮起雙肩。大地上只剩下冷漠與曠遠。天地之中,單獨的生命是何等的渺小與無助。也許,此刻我們難以從容和堅定,難以理解生活的真實以及接近這真實。甚至,我們會怕在鏡中看到自己憔悴的容顏與暗淡的雙眼,會禁不住心頭的干枯沙化。因此,我們明白了,生活中不只有詩化的浪漫,同時也有現(xiàn)實的堅硬。這時,清冷中傳來一首歌:
你那里下雪了嗎?面對寒冷你怕不怕
可有爐火溫暖你的手
可有微笑填滿你的家
你那里下雪了嗎
面對孤獨你怕不怕
想不想聽我說句貼心話
要不要我為你留下一朵雪花
聽著這首歌,我們有怎能拒絕這雪質(zhì)的問候,不感動于這樸素的關(guān)懷?在現(xiàn)實家園與精神家園的分居中我們失去了對真實生命的捕捉,在如潮的心痛中我們只留給自己一個詞:孤獨。
可幸的是我們還有文字,還有在語言文字之上的純凈。而正是這純凈的文字使我們獲得了超越現(xiàn)實生活的力量,使我們在自己蒼白如紙的生活中渲染著豐富的風景。即使我們只剩下了文字的孤獨,我們也找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知己。魯迅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那么,我們問什么不去傾訴卻渴盼傾聽。把我們?nèi)绱旱奈淖謱懺谒{色的天空上,藍天將會更加澄明,白云也會奏出和美的樂音。這是春天溫暖的風啊,撫拂處,青草如茵,繁花似錦。我們能夠盡情地投入于季節(jié)的美麗,同時我們又能平靜地生活在現(xiàn)實的沮喪。這是生命如歌的律動,這是生命旋律的永恒。
還是赫爾德林說得好:“人詩意地生活在世界上?!闭驹谟篮愕男强障?,感受著生命的易逝與生活的孤寂。但正因如此,我們才更珍惜生命和生活。純凈的心需要純凈的心互相照耀,黑暗的心需要純凈的心照耀與沐浴。由黑暗而光明,由痛苦而幸福。這是一種漫長的靈魂洗禮。
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這世上;為了成為陽光,我祈禱于這世上。
篇四:長路上的孤獨者
大前天、前天、昨天、今天、明……
早上六點半鬧鐘準時響起,我設(shè)定的是雞叫,然而這雞叫并不能立時催我起來,總要拖一拖,重閉上眼,再一睜,十幾分鐘就又過去了。趕緊起來,匆匆洗漱,跑步上班去。住處離工廠大約是三里路(不是公里)。到了還要在單雙杠上練兩下,其時已經(jīng)超過了七點,但總想在上班時間里扒出一點來給自己用,自己的時間太緊缺了。
車間生產(chǎn)事務(wù)就是繁雜勞碌,不提。中午十一點下班,一點上班,其間有兩個小時是自己的,除去吃飯,大約還有一個半小時。寫東西或者上網(wǎng),都是對著電腦。下午五點下班,六點上班,中間空出來的大約半個小時,也還是寫東西或者上網(wǎng),也都是對著電腦。晚上最早是十點半下班,但這樣的情況不多,一般要到十一點甚或更晚。之后回住處,洗漱,再寫東西或者看書,過十二點半后,至于實在不能再克扣睡眠的時間了,就把剩下的全交給它。眼睛一閉一睜,一天早過去了。
這就是我的幾乎每一天的生活。
上半年只有三天假,清明、五一、端午各一天。星期天沒得休息。曾經(jīng)有網(wǎng)友憑我的文字斷定我的生活是單調(diào)而沉悶的,其實,何止是“單調(diào)而沉悶”,簡直就是一潭死水。然而,也偶爾會突兀的飛來一片石子,投在這死水里,給起一點微漪。那石子就是少有的幾位有著文字交往的網(wǎng)友的問候。
昨天,又來了一片小石子。卻不是久違了的問候,是來向我推薦一部電影的。遇到一件很好的物事而要與人分享同喜的心情,我是很有體會的。而況,我的這潭死水,也愿意有些這樣的石子投過來,雖則那部電影的名字我很不喜歡。
朋友推薦的是《三傻大鬧寶萊塢》。其實最反感的是“寶萊塢”這三個字。因為,在我看來,幾乎就是照搬了“好萊塢”的名號,而且,是印度的。于是,預想中的判定是肯定不會比國產(chǎn)片好。
其實這電影名字先前也在幾個網(wǎng)頁上看見過,它讓我生起的聯(lián)想是:三個貌似的傻子在那個叫做“寶萊塢”的電影基地鬧了些笑話。本來,“寶萊塢”這三個字就很讓我反感,加之以三個裝瘋賣傻的人,加之以“大鬧”,唉,簡直是反感之極了。我近來是頗討厭那些裝瘋賣傻博人一笑的人的,因為覺出了許多人們身上的一種“小丑人格”。博笑的與被博笑的,都只一味的玩笑傻笑,生活種種苦味也就不覺的在這樣不斷的笑里過去,而該有的分明的愛憎也就隱去,至于改良與反抗,也是毫不能想到的。
但朋友紹介說是極好的一部電影,而且是“五年以來看過的最有意味的電影”,更而且是她“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澳俏揖涂纯慈ァ?。我最后說,心里覺得還被勾起一點切迫來。
因為時常會生起希望,又每每遇到失望,經(jīng)驗既多,當然也懂得“希望愈大失望也就愈大”,于是凡事也不會抱過大希望。雖有朋友非常好的保證,但也只是以稍許超過平常的心情開始看這名字討厭的電影,倘能發(fā)現(xiàn)特別的高超意義,倒是意外的收獲。
魯迅曾經(jīng)說過,《紅樓夢》這書,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jīng)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我既非才子也不是什么家,自己沒有“標簽”,也沒有要單看哪一面的意思。原本以為能尋個非凡的意義,到最后卻覺到了紛繁,也就是可以認為“有意義”的地處太多了,至于跟朋友一樣,都不能說出自己喜歡哪一點。這里面,就我所看見,有對學習方法的反思、對教育方式的反叛;有對殘酷競爭的抵觸、對所謂成功的非議;有對單純愛情的向往、對至真親情的渴望;有對價值取向“撥亂”、對人生意義的“反正”……總之,看完之后一回想,是紛繁。
看網(wǎng)上好評很多,看來看去的看一下,弄得思緒也愈紛繁起來了。但紛繁之后,再貼一段網(wǎng)上的“劇情簡介”在下面:
“故事以兩個好朋友在尋找多年不見的好兄弟蘭徹的過程中展開的回憶:講述十年前蘭徹頂替他人來到皇家工程學院讀書。這是一所印度傳統(tǒng)的名校,這里的檢驗學生的唯一標準就只有第一(指成績)!成績不好就意味著沒有未來!而蘭徹卻不隨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開朗、幽默和智慧影響著周圍的人。他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教訓野蠻的學長,他用智慧打破了學院墨守成規(guī)的傳統(tǒng)觀念。最后他用智慧成為了印度科學界的一位天才科學家(具有400項專利),他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追求卓越,成功會在不經(jīng)意間追上你’……故事隨之結(jié)束”。
這電影當然是好,朋友的“非常好”的保證,現(xiàn)在我也親證了絕非虛。而我終于知道朋友為什么說那里面有個“桃花源”,當然說的就是那個“遠離塵世”的學校。這電影是大團圓式的結(jié)局,還不忘了拿反角開涮一下。這也該是喜劇的模式,魯迅不是說過,喜劇就是把沒有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的么,反角的倒霉,正可以應(yīng)驗這話的真。
這電影無疑是很可以給人以鼓舞與啟迪的,然而,欣快之余,卻不免會使人覺著離開現(xiàn)實很有些距離?!白非笞吭?,成功會在不經(jīng)意間追上你”這句話,我就很有些懷疑。本來,戲劇之類,就不全同于生活。我以為,但凡一部戲劇作品,不論它是敘事或者說理式的表現(xiàn)一個主題,大抵是截取生活的一段或幾段、一面或幾面的。它給我們現(xiàn)示了一個可感的故事,或表達一種有價值的主題之后,大抵也就到了“結(jié)局”。小時候,我們每每把這“結(jié)局”當成“定局”。王子和公主,就像結(jié)局的宣告一樣,是永遠幸??鞓返厣钤谝黄鹆恕5?,我現(xiàn)在知道,雖則黑暗過去是黎明,可黃昏之后還是黑暗。
生活有許多段,也有很多面。一段經(jīng)歷過去,還有下一段在等著,我們甚至看不清楚最后。時日正長,路也正長。我們也每每會因為這一面的禍事,卻不料的得到另一面的好處。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我現(xiàn)在甚至不很清楚“成功”是個怎樣狀態(tài)?;蛟S,“功成名就”或“名利雙收”之時,就是一般人所以為的成了功了。但我不喜歡以一個點來給活人生的成功定位,人生在世,無常事多,乾卦的爻位到了上九,不也是個“亢龍有悔”么。
前兩天看到一位朋友的“說說”,是:“成功是朝著有價值的目標邁進的過程?!边@話我是很以為然的。我們的實人生的成功,可不就是能在向著理想的路上一直走下去么。我對“追求卓越,成功會在不經(jīng)意間追上你”這話的非議,是因了它結(jié)合了電影結(jié)局時蘭徹的大成功而生起的。“最后他用智慧成為了印度科學界的一位天才科學家(具有400項專利),”儼然是位偉大人物了。而這,就是給那句結(jié)語作證的。但我想,世上追求卓越的人也著實不少,未必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大成功。倘我們因了這故事的激勵,發(fā)奮的追求“卓越”許久之后,所面對的仍是平常生活,可不是要以為他們都是騙人么?;蛟S,這話可以這樣理解(先拋開蘭徹的成功不談):你在一意追求卓越的時候,其實就是處于一種成功的狀態(tài)。
魯迅先生一生的理想是“立人”、是要“改變國民的劣根性”。倘以達到這目標來定義成功,或許應(yīng)該說他倒是失敗了。因為,即便到了現(xiàn)在,“國民”們“仍舊貫如之何”,也還是“崩潰者自崩潰,糾纏者自糾纏,設(shè)立者又自設(shè)立;毫無戒心,也不想到改革。”不單“國民”們自己這樣,甚而至于還要把他請出學生課本了。但我也不同意把魯迅的被加封了三個偉大、或被稱作“民族魂”的時候當做他的成功。我以為,魯迅的最大的成功,是他戰(zhàn)斗著的一生、是他的為了理想戰(zhàn)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是他的無期的“反抗絕望”之路。
“倘使走到最后只剩下著絕望,我就來反抗一個這絕望?!边@話,是我對魯迅的“絕望的反抗”的注解。
曾經(jīng)有朋友問我這樣寫東西苦么,我回說“也苦也不苦”;還有朋友問我這樣的寫東西快樂么,這問題我倒似乎沒有想過。每一次寫完一篇東西,甚至還沒有寫完的時候,所想到的是下一篇寫什么和怎么寫,也沒有時間去“快樂”或“想快樂與否”的問題。一篇一篇的接續(xù)下去,如此的往復,生命卻漸消在這無聊的往復上面。倘使寫出一篇自以為好的東西,短時的滿足是有的,然而,發(fā)出去之后,即刻就像是完結(jié)了一件事情,并連那些許的滿足也一同從我心地移走,因為,我還要騰出地方給下一篇的東西。
《山海經(jīng)》記述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作精衛(wèi)。精衛(wèi)原來是炎帝寵愛的女兒,名字是叫作女娃的。一天,她去東海游玩,突來的風暴襲擊了她,她死了。女娃變成了鳥,就是那精衛(wèi)。精衛(wèi)鳥去到西山,銜來石子樹枝,一次次的投到大海里,想要把東海填平。這矢志不移的行動,雖是出于銘心的仇恨,卻也很是讓人可悲可感的。
我先前總把理想看做一個點,還在心里對自己說:這個點就是我的人生的目標。然而,我終于發(fā)現(xiàn)我的這個點確乎太高遠,我是永遠達不到。放低一點么,我自己也是不答應(yīng)的。為使自己不至于總時時的在虛幻中,我終于給自己安定了一種狀態(tài),那就是《理想》下面的一句話:一個作為奴隸的中間物的行走與觀望。我自己知道清楚,我是自己身上的“生物本性”的奴隸,一切這世間所有的惡端,我身上也都有著;我同時也是進化的途路上的“中間物”,不單是我,別的一切人物,也都是這進化途路上的“中間物”。而我想要做的,就是一直行走、一直觀望,但同時也要一直說話、一直反抗下去。
在這樣的長路上行走著人生,本來就是孤獨的。而且,這樣走著的人們還很不少。但我或許卻可以以為這樣的人生也是“成功”的。
我也真心的希望這許多的人們能在這途路上直走下去。
----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閱讀更多散文/隨筆/詩詞/佳句、發(fā)表文章作品盡在文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