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
發(fā)表時間:2017-06-07用戶:文字君閱讀:1383
篇一:吃桑葚
中華民族種植桑樹的歷史,究竟可以追溯到什么時候?目前尚未見到準(zhǔn)確的記載,但祖先們對蠶可結(jié)繭、繭可抽絲的發(fā)現(xiàn)和認(rèn)識,恐怕應(yīng)該上溯到漁獵采集的母系氏族時代吧,桑樹的種植當(dāng)是先民們走進(jìn)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農(nóng)業(yè)時代,傳說黃帝的妻子嫘祖就曾教授婦女繅絲紡織?!对娊?jīng)·魏風(fēng)·十畝之間》中就有“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那優(yōu)美的詩句,《孟子·梁惠王上》中也有“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兮”的記載,可見桑樹的種植在春秋戰(zhàn)國以前就已經(jīng)十分普遍了。
桑的全身都是寶,不說桑葉可以喂蟲繅絲,織出人間最美的絲綢,就說桑的藥用價值吧,桑葉、桑枝、桑白皮均可入藥,特別是成熟的桑葚,其功不僅可以滋陰補(bǔ)腎,養(yǎng)血烏須發(fā),而且是老少皆宜的可口水果,《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中就有“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詩以比興的手法告誡那些戀愛中的女子,不要過于和男子們沉迷于熱戀的愛情中而犯糊涂,遭受始亂終棄的不幸命運。于此可見桑葚作為水果的歷史也同樣是是十分久遠(yuǎn)的。
我走在山明水亮的鄉(xiāng)間小路上。陰歷四月立夏前后,太陽熱辣辣的照著,陣陣南風(fēng)吹拂著即將成熟的杏黃色的小麥,它們在風(fēng)中微微點頭,好像在告訴主人們快點做好收割的準(zhǔn)備。那“算黃算割”鳥兒,在綠得發(fā)亮的山野樹林里不緊不慢的叫著,卻叫得農(nóng)人們心里火急火燎的,因為這時候,是農(nóng)村一年四季中最忙的時候,烤煙除了還要進(jìn)行田間管理外,也行將進(jìn)爐;蠶兒要眠四眠,最是要大量吃桑葉的時候;小麥更是讓人日夜操心,要長得好,得幾個月的時間,可要是經(jīng)雨淋霉變長芽,也是一晌或一夜的光景。我是農(nóng)家子弟,我的根永遠(yuǎn)在農(nóng)村,他們的艱辛我是最清楚的,正是“日染麥黃桑葚黑,雨潤蠶肥桑葉稀。農(nóng)家四月人倍忙,夜夜燈明聞曉雞?!?br /> 在散發(fā)著熱烘烘的小麥香味的莊稼地坎邊上,大多都栽有桑樹,在綠得發(fā)亮的桑葉中,你定可以看到那其中有很多綠的紅的黑的的桑葚,饞得你滿嘴都是口水,你可千萬悠著點別太激動,像猛虎下山似的,損壞了農(nóng)民朋友的莊稼,那可真的是一粒糧食一滴汗水。而要像貓一樣瞅準(zhǔn)路線,輕手輕腳地繞到樹下去慢慢品嘗。
別看滿樹都是桑葚,吃起來卻也有些講究。不說它形狀各異大小不一,就說色澤吧,那淺紅泛黃身上還帶有綠點,是完全沒有成熟的,咬起來生硬沒有啥水分,干巴巴的嘗不出什么味道來,外部呈紅色或紅黃色且有光澤的為半熟,一般較酸,吃上幾個就會倒牙,只有那些紫中泛黑光,周身烏亮、干凈新鮮、個大籽滿的為最好。同樣都是新鮮成熟的桑葚,但品種不同,或因陽光水土的關(guān)系,味道也多有不同,有味道薄點的,也有甜膩的,也有較酸澀的,這些都不能算作上品,我以為還是又甜又酸的為最好,生津止渴,吃起來過癮。至于那些通身烏紫且色澤變暗,用手一捏軟塌塌的,甚至出現(xiàn)子粒塌陷的,是已經(jīng)熟透腐壞,即不可吃,更有不可吃者,是雨中或雨后初晴的桑葚,上面多有螞蟻、蒼蠅、小蚊蟲光顧過,屁斑蟲也非常喜歡吃它,倘若你吃了屁斑蟲爬過的桑葚,那可是要大倒味口的,你可千萬要小心噢。你看,這些小動物也和你一樣很有品味呢。
桑葚的確是一種十分不錯的地方風(fēng)味吧,只要吃時注意,一般不會有什么不適。但那可愛的小桑葚,倒也曾經(jīng)使我十分難受過:在那生活極其困難的六七十年代,那是要拿它填肚皮活命,哪里還顧得上挑來撿去慢慢品味,張開饑餓的大嘴巴,不管它三七二十一,大把大把的往里塞就是了,這自然是另當(dāng)別論?,F(xiàn)在每每看到集鎮(zhèn)的小孩們周末來到鄉(xiāng)下,爬到樹上找桑葚,就想起了我那饑餓的童年,真是羨慕他們生在這個幸福的時代。
在十分講究的人看來,桑葚也許有點美中不足吧,那就是它紫色的汁液會讓你的手、口唇、牙齒也變色,所以你在鄉(xiāng)下吃桑葚的時候,常常會聽到這樣有趣的童謠:“吃桑葚,黑屁股,給你外婆屙一鍋背乎”,因為如此,那些個大姑娘小媳婦一般在人前是不會吃得,實在饞得忍不住,就會偷偷的溜到桑樹底下,悄悄地摘下,小心地用手帕包住,然后再躲到?jīng)]人的地方去慢慢的享用。你若是有機(jī)會看到,那倒也是別有一番趣味的:她們會用那又白又嫩的拇指尖和食指尖輕輕地捏一個,然后揚著頭張大嘴巴往里面丟,那小心翼翼的可憐樣子,倒是像在囫圇吞棗地吞食一條小蟲子。寫到這兒,不由得讓人想起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中描寫的,那富家小姐在船上吃牡蠣的那故意做作的樣兒,真是讓人忍俊不禁。桑葚是這么好吃,它的營養(yǎng)價值又是那么高,到現(xiàn)在還沒有登上水果家族的大雅之堂,恐怕就是這個原因吧?,F(xiàn)在世界真奇妙,明天會流行什么誰也知不道。也許你明天一覺醒來,城里會突然流行起紫口唇,那桑葚風(fēng)光的日子就算到來了。
“四月南風(fēng)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如今又到了小麥成熟的季節(jié),我似乎又看到了那油綠發(fā)亮的桑葉中透出黃的紅的紫的桑葚來,又聽到了那掛在老人和小孩嘴邊上的“吃桑葚,黑屁股,給你外婆屙一鍋背乎”親切而又有趣的童謠,。不管它“屁股黑不黑”,我卻是常常想吃家鄉(xiāng)那又酸又甜的桑葚。
篇二:記憶中的桑葚
又到枇杷成熟時,我家門前也就熱鬧起來了。村里和女兒一般大小的孩子都向這兒聚集,他們眼睛都盯著那黃黃的枇杷呢。有的是直接讓爺爺奶奶來摘,有的可不那么直接了。到了中午時分,一個個貓著腰,先讓一個人試探大人有沒有都午睡呢?如都睡了就直奔枇杷樹,胡亂摘上一把就溜,吃好了再來,不管酸的、甜的只要摘下來的就會吃了。摘的時候是心驚膽顫,吃的時候是昏天黑地……看著門前枇杷樹中那些金黃色的、誘人的枇杷,再想想孩子們那可愛的樣兒,是越想越感到親切。小時候,我家門前還沒有枇杷樹,大人們也懶得去栽,偶爾栽棵桃樹就是好的了。但是有一棵樹卻是我們特別中意的,這樹也不知是什么時候長在我奶奶家門前的,沒人告訴我,反正從我記事起這樹就在這兒了。這就是讓我們魂牽夢繞的桑樹。我們隊里的大人小孩都知道這兒有這么一棵樹,大人們以前碰過它,我們這么大的孩子更是離不開它。
這不,夏天快要來的時候,這樹上的葉子長得特好,養(yǎng)蠶的人家都來摘葉子回家喂蠶,葉兒飄飄、果兒搖搖,沒了葉兒果兒還怎么長呢?于是奶奶就不準(zhǔn)人家來摘葉子,讓他們到別處去,讓葉兒伴著果兒一起長。我知道奶奶存著私心呢,寧可不喂蠶,也不能讓我這饞貓失望。我是從春一直看到夏,天天去看,樹不動,葉兒在長,中間也冒出來星星點點的桑葚,青青的,如掛著的小圓球;看得多了,眼也累了,時間同樣已遠(yuǎn)逝,這球兒就變顏色了。由青變淺紅,再由淺紅變深紅。在淺紅時我已忍不住摘幾顆放嘴里,雖酸但還不忍吐掉,會在嘴里打個滾兒。幾顆下來,回家吃飯時,牙齒也已不能靈活運動了。
風(fēng)兒輕輕地吹著,樹嘩嘩地?fù)u著,我們幾個已然上樹。到了樹上也不管什么,我們幾個每人抓一把桑果就塞嘴里,甜透了整個身體。嘴變得紫瑩瑩的,手變得黑乎乎的,衣服也染上了果子的色彩。手不住、嘴不停,樹下的小屁孩兒一個個哇哇地鬧著。他們鬧夠了,我們才摘幾顆扔到地上,果子剛落地,他們就已蜂擁而至,搶到就塞嘴里。滿樹的果子讓我們?nèi)我獾乃撼吨?,有的迫不及待地竄到地上,地下的孩子是一陣狂笑加一陣狂奔,有的進(jìn)嘴里,有的已毀在他們腳下。人是紫的,地也是紫的,就是此時快落山的太陽也發(fā)出紫色的光茫。
我們會在這一棵桑樹上狂歡好一段時間,直到果子沒了,葉兒也讓我們蹂躪得不成樣子才肯罷休。果子光了,我們就盼望下一年的到來,盼望年快過,盼望田里麥子再次成熟……
我們盼來的是這棵樹突然消失了,它就消失在我們上學(xué)的那個下午,放學(xué)回家時已看不到樹影兒了。接著讓我們掏過鳥窩的洋槐樹沒了,讓我們蕩過秋千的梧桐樹沒了,讓我們快樂過的樹全都消失了,人們正忙著種起一棵棵可以掙錢的白果樹。放眼望去,整個村子是白果樹的世界,整個田野是白果樹的海洋。
無奈!我再也沒嘗過桑桑果。
“叔叔,幫我摘幾個枇杷?!毙「缂倚℃豪∥业氖帧6藖淼首?,站著摘幾個下來,小妞兒開心地跑開了。這棵樹就是她童年記憶里最難忘的樹了。
我知道,現(xiàn)在家前屋后再也不是單一的白果樹了,不同的樹種再次裝點著我們美麗的家園,也許是人心理性的回歸吧……
篇三:桑葚累累
備一首歌曲,讓我與春天共舞,任這淡幽的閑散時光,輕漾于歌里。站在窗前,看著窗外的明媚,開了那一樹的桑葚累累。遠(yuǎn)遠(yuǎn)近近的,漫不經(jīng)心的飄進(jìn)眼底,回憶悠遠(yuǎn)長綿,碎在了暗影,殘留了記憶,淡起纏綿漣漪。再回首,這記憶如夢,無影無痕。紫影泠泠,便是這德安的六月,桑葚始有,最美正是此時……
——題記
如果不是侄子的硬性要求,單憑我現(xiàn)在的時間計劃,斷然不會到這滿是桑樹的林間幫他采摘桑葉。這里到是個不錯的閑散之地,桑樹林里有條不知名的河流,清瑩的水流從桑樹下潺潺流過,使得這里成為孩子們狂歡的一個天堂。而桑樹樹干粗壯,茂密的樹冠形成了濃濃的樹蔭,夏日炎炎,采摘累了,可以和孩子們坐在樹下歇息,或全家圍坐野炊。說到桑樹不得不提那滿樹紫紅的桑葚,一眼望去,綠色的桑葉郁郁蔥蔥,絳紫的桑葚點滿枝頭。從“南風(fēng)送暖麥齊腰,桑疇椹正饒,翠珠三變畫難描,累累珠滿苞”到魯迅先生《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都有提到了桑葚,有關(guān)桑葚的記憶總離不開童年兩字,樹頭那些紫的發(fā)黑的桑葚,更容易讓我們回到兒時某個夏日的午后,放學(xué)不回家,和一群小伙伴跑到一片桑樹林,爬上樹梢,摘上一大把熟透的桑葚,狠狠地塞進(jìn)嘴巴,那股甜滋滋酸溜溜的感覺現(xiàn)在一想起來還會打個顫抖。然后牙齒上、嘴巴邊、衣服上全是紫色浸染,這天然的水果、奇異的顏色,瑰麗了我那時整個童年的夢幻色彩。但是始終桑葚是上不了臺面的,只能屬于三流的水果類,在我看來,它是鄉(xiāng)土味及濃厚的卻又樸實厚道,如農(nóng)家的少女,既不妖艷、也不雍容、更不傲岸……
看著侄子那奔跑在樹林間的身影,我輕聲細(xì)語,觸手撫摩這桑樹的干裂,春末宛如在手中的光圈,柔柔的淡淡的,醉了煙波,醉了滿樹的紫芒,邀著我走入記憶碎影之中。
都說孩童時記憶如同漏斗,會慢慢的遺忘很多,但是某些屬于深處的記憶時不時會跳躍出來,總是記的那時候,我穿著“德安二小”的校服,和很多同學(xué)周五一下課就要過北門河前往‘桑樹村’的情景,我的書包會塞著兩個大大的塑料袋,坐在搖搖晃晃的北門小舟之上,耳邊是同學(xué)和大人們說著關(guān)于北門河里“水猴子拉人”的故事。邊聽邊小心的盯著河面,心里緊張透底。生怕一個不小心,一只毛茸茸的猴子手會伸出來把自己拉入河中。
當(dāng)船一靠岸,我會第一個沖上岸,然后慶幸自己沒被“水猴子”拉下水,等好朋友陸續(xù)上岸,我才會抬頭尋找著桑樹村里最高的桑樹,一直到自己的脖子酸痛,才會下定決心,抄起一根長長的木竿子走到樹下,讓好友搬來幾塊踮腳石,然后朝著樹枝用力打去,等著桑葚霹靂扒拉的落在腳邊的草堆里、縫隙間……然后和好友將這些收集起來。其間,我會猛的抓幾把塞進(jìn)口里。頓時,那酸溜溜的汁液會讓自己眼睛嘴巴緊閉起來,然后我和好友會互相的對望一眼,那份甜蜜仿佛是吃到仙界蟠桃,一臉滿足。
之后,除了自己吃的,剩下的我會和那些善于爬樹的人交換桑葉之用。說到這個“交換方式”還真是我第一個想到的,后來很多人模仿我這個方法,讓那些不會爬樹又想得到桑葉去養(yǎng)蠶的同學(xué)省了不少麻煩。每次采摘桑葉回去后,免不了要挨母親的一頓‘暴打’,因為那臉上身上手上全是紫紅色,還要把滿滿兩大袋的桑葉丟到冰箱占位置。母親自然是不開心的,但說是暴打也只是象征性的敲幾下,到了晚上卻還會主動的為我準(zhǔn)備大煙盒子,將蠶寶寶一個個的放在一片片“絲綢般生命”的桑葉之上。
我的母親也愛養(yǎng)蠶,雖然不是那種表現(xiàn)的特別積極,但是從她告訴我的一些養(yǎng)蠶知識我能看出,孩童時的母親一定也是個養(yǎng)蠶高手。母親說春風(fēng)過后,那一片片的桑葉會從桑樹之中冒出來,碧綠澄亮,遠(yuǎn)遠(yuǎn)望去那是一樹的綠,也是一樹的生命,因為它的存在就是等待蠶兒吐芳納馨。
現(xiàn)在的我,已經(jīng)很少與這些兒時的幸福有交叉了,桑葚紫色的夢,離我也越來越遠(yuǎn)。我忙著考試,忙著升學(xué),忙著工作,忙著養(yǎng)家糊口,童年的渴望已成一縷煙絲。原來我以為有很多記憶會一直等在原地,卻不知覺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之中消失不見,最后剩下的便只有遺憾了。幾度輪回,煙火深處,那些小事卻又會在我腦海之中觸及心里最深的思念和記憶,看著侄子在那些桑葚樹下奔跑和那長長木竿隨意擺放的場景,我讓自己把遺憾變成偶然,偶然的回到童年,偶然回到了往昔……
文章最后,我還是要感嘆再回首,那一樹的桑葚累累,遠(yuǎn)遠(yuǎn)近近,漫不經(jīng)心的飄進(jìn)我眼底,那些回憶悠遠(yuǎn)長綿,卻碎了暗影,殘留了記憶,也淡起纏綿漣漪。這記憶如夢,無影無痕,紫影泠泠,便是德安小城的六月,桑葚始有,最美也正是此時……朋友們,這個六月,不知你是否重溫過故鄉(xiāng)桑葚的鮮美清香呢?
篇四:新疆的白桑葚
因為工作的關(guān)系,我在新疆生活了十多年,雖不能說新疆的水果皆已嘗遍,但凡在新疆能見到的新疆水果,我基本上都已吃過。在大多數(shù)人的印象里,提起新疆的水果來,首先想到的是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庫爾勒的香梨,阿克蘇的薄皮核桃,喀什的石榴,等等。然而,這些在我看來,還不是新疆最好吃的水果,雖然它們在全國都很有名氣,也都能經(jīng)常吃到。如果要讓我說出新疆最好吃的水果來,首選還是新疆的白桑葚!
前天沒事的時候,我寫了一篇短文《洋槐花》,遂勾起了部分網(wǎng)友的風(fēng)土情結(jié),又想起了老家的桑葚來。我也深有同感,小時候也喜歡吃桑葚,那感覺不亞于現(xiàn)在的孩子喜歡吃草莓和葡萄?,F(xiàn)在,在農(nóng)村很少見到桑樹了,你如果說起吃桑葚來,孩子們會莫名其妙地問:“桑葚是什么東東?”
三十多年前,在農(nóng)村,村村都有桑樹,每到桑葚成熟的季節(jié),我們這些孩子爬到樹上去摘桑葚吃,酸甜可口,猶如草莓。但那時所見到的成熟桑葚,都是黑紫色的,沒有見過其他顏色的,果實也不大,吃的時候果仁里還有一根細(xì)細(xì)的梗子,吃過之后,手指,嘴唇,都染成黑紫色的了。后來到了新疆,才知道桑葚還有白色的。
有一年到維吾爾族村莊里幫老鄉(xiāng)干活,時間可能是六、七月份吧,具體時間也記不清了,干了活休息的時候,看到老鄉(xiāng)家里的大桑樹上結(jié)滿了桑葚,便垂涎欲滴,忍不住和幾個同事搬來凳子,摘起桑葚來。那桑葚和咱這老家的桑葚一樣,黑紫色的,酸酸的,甜甜的,由于光照充足的原因,比我們這地方的桑葚更甜一些,顏色和大小都基本相似。我不知道新疆人是否有養(yǎng)蠶的習(xí)慣,但我所見到的那些桑樹卻都非常高大,大的桑樹軀干有幾人合抱粗,枝葉繁茂,果實累累,小的也要兩人合抱??梢?,桑樹在新疆的種植年代也已經(jīng)很久遠(yuǎn)了。維族老鄉(xiāng)見我們吃得津津有味,忍不住笑了,說:“唉,雅達(dá)西(維語:同志),這黑桑葚不好吃,白桑葚好吃!”“白桑葚?”我聽都沒聽說過,“還有白桑葚?”我趕忙問。老鄉(xiāng)說:“有呢,有呢。白桑葚好吃得狠,甜的狠!”我說:“我在這好幾年了,我咋沒有聽說過白桑葚呢,也更沒有見過白桑葚是啥樣子的。”老鄉(xiāng)很認(rèn)真地說:“你們嘛平時在城里不出來,見不到,桑葚嘛只有農(nóng)村有,農(nóng)村里有,也是黑的多,白的少,我們這個村里只有一棵桑樹結(jié)的是白桑葚?!蔽覀儙讉€一聽,便來了興趣,圍著老鄉(xiāng)說:“我們以前在老家只吃過黑桑葚,沒有見過白桑葚,更沒有吃過?!薄白?,我領(lǐng)你們?nèi)フ咨]厝?!”老鄉(xiāng)熱情地說。我們一聽,高興極了,幾個人麻利地把院子給老鄉(xiāng)打掃了一遍,又灑灑水,老鄉(xiāng)在旁邊非??蜌?,“別忙了別忙了,咱們?nèi)フ咨]厝??!蔽艺f,“好!”
老鄉(xiāng)到屋里拿了一把剪刀,拿了一個臉盆,又提了一桶水,里面放了一只碗,又在院子里找了一根棍,在棍的一頭又用力綁了一把鐮刀(與我們這一樣,那時他們也用鐮刀收麥?zhǔn)沼衩祝N夷涿?,問:“帶這些東西干啥?”老鄉(xiāng)說:“那白桑葚嘛不能用手摘,皮薄,用手一摸就爛了,水就淌了,只有用小剪刀從根上剪下來,輕輕地放在碗里,等碗盛滿了,再往盆里輕放?!薄斑€有那么多講究?”我問,“那還掂水干啥?”老鄉(xiāng)解釋說:“新疆下雨少,果實上落的有點土和灰,不干凈,吃的時候把桑葚用水沖一下再吃,衛(wèi)生。”“你想的真周到?!蔽艺f。“你們嘛過來給我們干活來了,我們嘛也沒有啥好招待的,我們嘛給你們摘點兒白桑葚嘗嘗,讓你們吃點新鮮,我們嘛也高興?!崩相l(xiāng)感激地說?!昂呛牵銈冞@地多,農(nóng)忙的時候干不過來,我們抽出點時間幫您干點活也沒什么?!闭f話之間,老鄉(xiāng)已把我們領(lǐng)到了一棵高大的桑樹下?!斑@就是那棵結(jié)白桑葚的桑樹。”老鄉(xiāng)指著桑樹對我們說。
我一看,這棵桑樹確實與我平時見到的其他桑樹不同,它虬枝盤節(jié),樹冠高大,軀干要四個人才能合圍,由于樹齡長久(不知道有幾百年,抑或是上千年),樹身凸凹不平,還有幾個空洞,而且葉形也與其他黑色桑葚樹不一樣,它的葉面要比黑色桑葚樹的葉面大三分之一,葉面也比那厚,顏色更綠一些,只見稀稀落落的白色桑葚點綴其間。老鄉(xiāng)是一個二十歲左右的維族青年,他把碗掖在衣服里,裝上剪刀,摳著那樹突,蹬著那樹洞,蹭蹭幾下就爬上去了,身手非常矯健?!鞍压鬟f給我?!彼f?!昂??!蔽野涯歉鶐х牭兜墓鬟f給了他。他一個人在高大的樹冠間展轉(zhuǎn)騰挪,又是勾枝,又是剪葚,很是費勁?!拔覀兩先ソo你幫一下忙吧?”我在下邊問。“好吧,上來一個人就行了?!闭f話間,一個同事早蹬著樹洞爬了上去?!澳憬o我拿著碗?!崩相l(xiāng)說?!昂谩!蓖滦⌒囊硪淼亟舆^老鄉(xiāng)遞來的碗。“才半碗。”同事扭臉對我說?!鞍咨]亟Y(jié)的少,沒有黑桑葚結(jié)的多,不定哪有一個,顏色又是白的,不好發(fā)現(xiàn)?!崩相l(xiāng)解釋說?!罢c嘗嘗就行了,又不是當(dāng)飯吃。”我在下邊回應(yīng)著。過了好長時間,大約有一個小時左右了吧,老鄉(xiāng)無耐地說:“能夠著摘的都摘了,實在是不好找了?!薄澳蔷拖聛戆?,有點嘗嘗就行了,也把你累的不行。我們也該走了?!薄昂冒伞!崩相l(xiāng)說。說著,同事和老鄉(xiāng)都下來了。我從下邊把碗接上,一看,已經(jīng)滿滿一大碗了?!肮霛M了,已經(jīng)不少了。”我笑著說?!暗让髂赀@個時候再過來,我還給你摘。”“好!太謝謝了!這可是稀罕物啊!以前從來沒見過,更沒有吃過!”我們幾個都高興得跳了起來??茨且煌肷]?,白白的,胖乎乎的,像一碗休眠的蠶。
老鄉(xiāng)輕輕地把白桑葚倒入盆里,又輕輕地往盆里倒了些水,很均勻地晃動著盆里的水,只恐怕一不小心把桑葚給晃爛了。老鄉(xiāng)說:“不敢用力,一不小心,把桑葚的皮弄破了,進(jìn)里面水了,吃起來就變味了。”這樣經(jīng)過有五、六遍的淘滌,我們幾個急得口水都流出來了,老鄉(xiāng)才說,“干凈了,可以吃了?!薄巴?!真白啊!”一位同事贊嘆地說。我小心地捏了一個,照在眼前,也由衷地感嘆起來:“確實白啊!”那白白的桑葚,有成年人的小手指粗細(xì),有小手指的兩節(jié)關(guān)節(jié)長短,色潤如酥,晶瑩如玉,甚至還有點透光??!真有點舍不得吃了!“不用嚼,放在嘴里慢慢地品,一會兒就化了。”老鄉(xiāng)介紹說。我按著老鄉(xiāng)說的吃法,把桑葚輕輕地放入嘴里,仔細(xì)的品味起來,一股清甜的感覺漸漸的在嘴里散漫開來,像糖汁兒在嘴里浸潤著,像蜜水兒在嘴里流淌著,甘爽滿齒,沁人心脾,一會兒,滿口都是蜜水了,哪還有有物在口的感覺?!黑桑葚還有點酸味,甜度也遠(yuǎn)不及白桑葚,吃的時候,果實里還有一根細(xì)梗子,而這白桑葚,入口即化,甜味悠長,如若無物,通體舒暢!
如今,我從新疆已回來十多年了,各種好吃的水果也吃了不少,但都沒有新疆的白桑葚給我的印象深刻。在新疆那么多年,我也只吃過那一次,但那已足夠我用一生去回味了。寫了這篇文章,我也同樣深深的想念著那一個熱情的維吾爾青年來!
篇五:故鄉(xiāng)的桑葚
老家房后不遠(yuǎn)有片桑樹,每當(dāng)冬天的腳步剛離開,春雨飄灑,光禿禿的桑樹就開始發(fā)芽,那些萌動是很美的,嫩的鮮的,明晃晃的給人清爽的感覺,讓人真切感受到生命萌芽的可愛之處。漸漸地桑葉兒烏油成陰,風(fēng)一吹,猶如一片綠浪翻滾。如紫珍珠似的桑葚掛滿枝頭。我的童年也拴在了掛滿桑葚的枝頭上,那酸甜味兒記載著我兒時溫馨和歡樂,成為最美好的回憶。
每當(dāng)明麗的油菜花鋪滿地時,總盼望青綠的桑樹能夠結(jié)出“綠祖母”的果子,瞬時被陽光涂上成鮮艷的胭脂,再經(jīng)清風(fēng)雨露的細(xì)加工,變成誘人的紫晶,甜透我們的心。
桑葚的味道,是故鄉(xiāng)味道,是童年的味道。黑黑的桑葚,甜甜軟軟的晶瑩透亮走進(jìn)紫紅香氣包圍桑葚林,摘一棵熟透的桑葚,丟一個進(jìn)嘴里,稍一咬,汁水就流滿嘴,那種愜意的香甜流遍全身,讓心情舒暢。醉了,正如《詩經(jīng)?國風(fēng)?衛(wèi)風(fēng)?氓》中所說桑葚吃多了易醉,那種醉我總是無法忘記。
老人們說桑葚既可入食,又可入藥。桑葚味甘酸,為滋補(bǔ)強(qiáng)壯、養(yǎng)心益智佳果。具有補(bǔ)血滋陰,生津止渴,潤腸燥等功效,并對治療貧血、高血壓、神經(jīng)衰弱等病癥具有輔助功效。
兒時,清明前后,正是桑葚成熟的時節(jié),喚來平時玩耍的伙伴,一起鉆進(jìn)桑林,偷偷地觀察那些隱藏在桑葉下的桑葚,哪個最紫,哪個就是我們的戰(zhàn)利品。不一會,我們的小嘴就如戲劇里涂著唇膏的青衣似的,有時我們會頑皮地用手涂滿桑葚汁水,再輕手輕腳地走到伙伴面前,趁他不注意就猛地往他臉上一抹,把伙伴弄成一個大花臉,其他的人都開心地笑著,一下子桑林就響起了一片追趕聲和歡笑聲。
有一次,幾個伙伴一起經(jīng)過別人家門口,抬頭看見院里有棵大桑樹上面掛滿了桑葚,都開始流口水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使個眼色就偷偷進(jìn)去,想著爬上樹去吃個飽。誰知剛脫鞋,突然,一條黃毛的小狗從屋里追了出來。朝著我們大叫,嚇得我們馬上往外跑,我連鞋都顧不上穿了,就光著腳丫走回家,一進(jìn)家門就挨大人一頓罵?;锇槌Pξ艺f:“跑得真快,孩子(鞋)也不要了”。
那時的我們最喜歡把桑葚摘下放到書包里,上課時偷偷吃上一兩個。有時還鋪開一張白紙張,在鉛筆畫好的小人臉蛋上用桑葚作眼睛和嘴巴,這樣就形成了一幅極有趣味圖畫了。我愛你:故鄉(xiāng)的桑葚,你已經(jīng)深深鐫刻進(jìn)成長記憶里。
桑樹的年輪,桑枝的哨聲和葉子的“沙沙”聲,與陽光清風(fēng)彈奏一曲歡快的兒歌。春夏桑樹綠葉下,有一顆顆青果轉(zhuǎn)紅變紫,不等入口心就醉。如今,故鄉(xiāng)那片植根于我的心底的桑樹生意盎然那一片桑葚紫瑩甜香。在心靈久久回蕩。
篇六:桑葚情結(jié)
我不食桑葚已好多年,但它酸酸甜甜的味道,還滯留在我舌尖。仿佛一個旅客,一直下榻在我的身體里,從未真正走遠(yuǎn)。只是我的身心,在流年歲月蹉跎里疲憊了,故將它們忽視了,淡忘了。遠(yuǎn)離了。
記得年少時,春上桑樹結(jié)滿果穗,小指頭般粗細(xì),青青澀澀的。初夏時,果穗熟了,滿樹紫紅。那時正在上學(xué)的我們趁午休時,坐上船到河的對岸桑園采食,皮膚會過敏,也不管,就是喜歡那酸中帶甜的味道,吃得嘴唇發(fā)紫,手指發(fā)紫,直打飽嗝,也吃不完。桑葚由青變紅,要很長一段時間,一旦熟了,掛在枝頭卻沒有幾天。風(fēng)一吹,雨一打,落得滿地都是。再遇桑葚,是在魯迅的百草園,頓時覺得眼熱。由于是在課堂,有老師監(jiān)管,我不能與桑葚交談,只使了個眼色,吐了下舌頭,算是照面。不想此一別,又是經(jīng)年。
等走進(jìn)詩經(jīng),又遇桑葚時,我離開校園好幾些年。桑葚借一個女子的口吻,回憶她的愛情,說男子始亂終棄,說心中怨悔,很有些沉重和凄然。桑葚?zé)o視我站在它的對面,不與我言語半字,讓我頗感到長大成人后的尷尬和無奈。
其后,在詩詞里,時有相逢。但桑葚似乎都裝作不認(rèn)識我,或早已將我遺忘。是的,一個當(dāng)年黃毛丫頭,如今綠樹成蔭子滿枝。即便鄉(xiāng)音無改,怕也只能是“桑葚相見不相識,笑問我從何處來”了。就算我對桑葚多盯幾眼,桑葚也躲躲閃閃,支支吾吾,全不說舊事,憶舊情;而是輕描淡寫地走過,權(quán)當(dāng)我是素不相識的陌路。
一次茶余,不想撞見桑葚的逸聞。說黃帝原妃嫘祖,采桑葚時發(fā)現(xiàn)葉上黃繭,摘下放入口中咀嚼,抽出又長又軟的絲,這便是栽桑養(yǎng)蠶繅絲織布的由來??晌液苣吧?,陌生得如聽天方夜譚。
大凡美好的情事,都極容易錯過,桑葚也如此。常言道,滄桑巨變。這巨變,水占一半,桑占一半。人在其間,永是匆匆過客。
而今而后,我與桑葚怕也只能在文字里相遇了。這樣也好,否則,像其它許多果實一樣,要么轉(zhuǎn)基因了,要么遭污染了,再迎頭碰面,卻不是原先的味,豈不失望!失望得連懷念都被沖淡,連昔日美好的印象也大打折扣,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世已至此,情已至此,對于桑葚,我還能說些什么呢,惟揣一腔懷念罷了。
----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閱讀更多散文/隨筆/詩詞/佳句、發(fā)表文章作品盡在文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