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
發(fā)表時間:2017-04-06用戶:林夕閱讀:2125
四歲,開始讀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媽媽送我
去學校。很多小朋友都哭著鬧著不讓家人走。所以有的爸爸媽媽就逗留在門口或窗臺,甚至有的留在教室后邊,因為孩子不能讓他們離開自己的視線。我很堅強,讓媽媽回家,不哭不鬧,很快就和小朋友們玩兒在一起。那時候的同學說白了大多都是和自己打出生就認識的,沒有疏遠,沒有距離。就那么一群傻孩子,整天一起學拼音,玩兒積木。中午和晚上放學了,家長來接,或者別的爸爸媽媽幫忙帶回家。畢竟那時候的同班同學有可能就住在同一個小區(qū),甚至是隔壁。
六歲,開始讀小學一年級。依舊是媽媽送我上學。其實,同學大多還是熟人,所以也沒什么特別的感覺。開始正經(jīng)八百的學習了,數(shù)學、語文。我當時不像現(xiàn)在的小孩子一樣,在學校需要學很多的東西,就語文和數(shù)學而已。那時候我語文很好,數(shù)學很爛。語文可以背整本書的課文,數(shù)學卻算不清兩位數(shù)的加減法。班主任既教數(shù)學,又教語文,因此對我又愛又恨。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別人的偏科程度是簡單傷殘,我的是截肢。
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英語。那時候好開心啊,除了文字和數(shù)學,還要接觸別的東西。學唱英文歌,雖然只是簡單的ABCD歌、Happy birthday、Happy new year,簡直對英語投入了太多的心血。以至于現(xiàn)在的自己理解不了是什么時候放棄了那種熱情,英語爛到如此地步。作文也是在這一年正式接觸,除了正式的作文課和考試,還喜歡無病呻吟地寫一些日記,買了很多花花綠綠的小本子,記錄了很多的心情和回憶。
十二歲,開始讀初中。我讀了一所寄宿學校。媽媽把我送去之后,幫我收拾行李,收拾床。我第一次離開家,離開她。她叮囑了很多,讓我好好照顧自己,有問題要找班主任,生病了要去醫(yī)務(wù)室,和同學要友好相處,收收自己的脾氣……其實我從小到大身體很好,很少生病;脾氣雖大,但很能忍。媽媽走了,我哭了,我知道,她也哭了。
下午的時候,媽媽還是不放心,所以叫表姐來看我。我從小就不是個乖小孩,甚至是個壞小孩,所以跟姐姐耍脾氣,想回家。可惜,姐姐遵了我媽她老人家的圣旨,又怎會如我所愿呢。姐姐答應(yīng)我,只要我聽話,她會盡量來看我,因為我們學校是全軍事化的封閉管理,學生、家長甚至是老師都不能隨便進出。
初中三年其實過的并沒什么意思,我初到一個陌生的學校。初一遇見一個不喜歡的班主任,一群不認識的同學;初二分到一個最亂的班級,雖然是隨機,并無其他原因;初三才開始學習,班主任帶的學科是我最爛的物理,也學不懂化學,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我的語文依舊不錯,作文還偶而被當成范文,寫的東西發(fā)表在??桶嗉壊┛蜕?。當然,這些所謂的榮譽也止步于此。
十五歲,開始讀高中。中考結(jié)束了,成績下來了,我沒考上一中,也沒有聽媽媽的話讀二中快班,而是留在我之前那所學校的高中部。那時我們學校剛建高中,甚至校園有的地方還沒建全。我不顧所有人的阻止,堅持留下,原因很簡單,學校干凈整潔,硬件設(shè)備一流,宿舍冬暖夏涼。好吧,我承認,我有潔癖,我懶。不想去一個條件不好的地方,懶的去熟悉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
高中三年是我最開心的一段日子,熟悉的地方,或認識或不認識的同學,不再像初中管的那么多的老師,越來越放肆的青春……
文理科分的很早,高一第一學期才過了一個多月就開始做決定,我沒有任何墨跡,從一年級就蹩腳的數(shù)學;需要了解人體結(jié)構(gòu)、自然環(huán)境的生物;看不懂電路圖、不理解力的相互作用的物理;永遠配不平方程式,記不住元素周期表的化學都讓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文科。當然除了這些不可抗力因素,我本身也不討厭文科,甚至有點喜歡。我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當時英語也不差勁;雖然分不清晨昏線,公自傳,但卻很喜歡人文地理,沉迷于風土人情;雖然不了解政治生活,但也不拒絕國家大小事的傳播;對歷史更是有一種想要了解的沖動。
雖然分班之后對班上同學不甚熟悉,但除了高中才去這個學校的新生,其他人倒也至少用初中三年混個眼熟,最開心的是我初中最好的朋友也轉(zhuǎn)到我們班,我們繼續(xù)剪不斷的友誼,直到現(xiàn)在,我們雖然不讀同一個大學,不在同一個城市,甚至所在省份相隔近三千里,平時聯(lián)系不多,卻依舊保持那種神奇的默契。不見面、不打擾、各自安好;見面后、抱一抱、似漆如膠。
人總要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價,高中部初建,教師資源不優(yōu)秀,學校那老一套用來對付小學生和初中生的制度也不適合不在九年義務(wù)教育的我們。學校一步步摸索,我也一步步墮落,即使我之前也不夠優(yōu)秀。
同學們基本上相處了整三年,有的甚至更久。我們熟悉,了解對方甚過自己。班上同學關(guān)系都不錯,沒什么壞心眼兒,甚至沒什么心眼兒。從來不怕考試誰超過誰就不給對方講題,即使我們能力水平十分有限?;顒诱n一起打球,甚至跳皮筋兒、扔沙包,幫小朋友放風箏;我們投入不同的興趣班,烹飪、刺繡、韓語、電影、游泳等等,生活倒也豐富;男同學抽煙,女生幫忙盯老師,雖然我們很討厭他們身上的煙味兒,還要叮囑他們回宿舍趕緊洗澡;籃球賽的時候,我們使勁兒加油,,盡管我們文科班的男生不多,得分不高;晚飯后最喜歡拿著剩下的饅頭去綺夢園喂魚,喂鳥,逗孔雀開屏,那是仿蘇州園林的造型,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地方。
高中三年,哪怕到了高三,我的學習依舊沒有起色,到最后也無所謂了。有著一群善良的同學,一兩個不錯的異性朋友,不多卻交心的閨蜜,瞞著家長、躲著學校談了兩場無疾而終的戀愛,也算圓滿。
十八歲,開始讀大學。高中的成績可想而知,沒有聽家里的話去當兵,被一所普通的三本學院錄取。一直不知道不去部隊非上大學的初衷,或許只是想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看看大學是什么樣的,無關(guān)夢想,不想前途,當時因為這件事還和爸爸吵了一架。
依舊是媽媽送我來的學校,一個離家很遠的省份,一個不熟悉的城市,一種不適應(yīng)的氣候,一群完全不認識的人。如果說好的地方,那就是一群合我心意的舍友,一個高中同校的女生和我進了同一所大學,也算來回有個照應(yīng),一個在同一個城市讀書的半個發(fā)小,也算是個小竹馬。
報考的時候也不太了解,選了一個我可能并不擅長的專業(yè),畢竟管理與經(jīng)濟系的學生要學數(shù)學。后來我也沒有轉(zhuǎn)專業(yè),或許是懶得再去認識新的同學,熟悉新的環(huán)境,學習新的課程,去修新的,哪怕是容易甚至擅長的專業(yè)。沒錯,我懶,懶的進學生會,懶的入社團,除了必修的學分,我沒有一點成就,更別提貢獻。轉(zhuǎn)眼大三到尾聲,實習近在眼前,我還是一步一走。
這三年,我談了一場毫不走心的戀愛,鬧掰了一個要好的高中異性朋友,考試馬馬虎虎不掛科,走了附近的一些地方。我想去更多地方旅行,可是我分不清東南西北,看不懂百度地圖,也記不住路,沒有人陪,也走不不出去。其實我很喜歡旅游,想一個人背著雙肩包,拿一個不大的行李箱,乘上火車,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來一場一個人的旅行。不要伙伴,不要旅行社,就一個人,訂一間房??赡軙月罚揖?;可能會受傷,要找醫(yī)生;可能生活上有困難,即使我已經(jīng)有了近十年的寄宿生活經(jīng)驗;也可能在旅行的路上,碰到一個帥氣的男孩,有緣同行……
一個人的時候,總是想的很多,做的很少。
大學以來,就沒了寫東西的習慣,可能怕被別人看到而難為情,可能因為可以肆無忌憚的玩手機而沒了興趣,可能沒了當年和自己一起寫文字還偶而相互交換看看的朋友在身邊。就那么一個突然的念頭出現(xiàn)在腦子里:很多東西不記錄下來,或許有一天就忘了,沒人知道你什么時候做了什么,以什么樣的心情,該多么諷刺又可悲。
我馬上就二十一歲了,是最好的年紀,也是最糟糕的歲月。因為年輕,所以折騰,可以耽誤,可以冒險,還能任性。因為已經(jīng)長大,所以要有責任,對自己,對別人。
很想再次拾起文字,雖然可能不像以前一樣一支筆、一個本子;雖然可能不再每天堅持寫日記,寫心情;雖然可能變得憤世嫉俗,或者優(yōu)柔寡斷。
雖然……
即便如此,我還是再次和你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