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發(fā)表時間:2016-03-28用戶:文字君閱讀:3612
在《莊子大宗師》里,有“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這樣一句話。然而不知在什么時候,人們只記得“相濡以沫”的前半部分,卻忘記了“相忘于江湖”的后半部分。這是斷章取義的結(jié)果,還是人們對于美好的祝福和期盼。
下來,我們看看這句話的本意:“泉水干了,兩條魚一同被擱淺在陸地上,互相呼氣、互相吐沫,來潤濕對方,顯得患難與共而仁慈守義,難道這樣會比湖水漲滿時,各自游回江河湖海,從此相忘,要來的悠閑自在嗎?”由此可見,“相忘于江湖”才是魚兒的常態(tài)生活,而“相濡以沫”僅是魚兒的患難與共的籌碼。在人的社會里,在男女共存的社會里,相忘于江湖是為人所不恥的行徑,相濡以沫則成為人們所共同推崇的和諧。這或許就是人和魚的區(qū)別,魚的常態(tài)生活是相忘于江湖,人因為有了更好的生活理想,所以他們渴求相濡以沫的生活,也許是由于大多數(shù)人都活在非常態(tài)的相忘于江湖的生活境遇里,所以他們很在意這相濡以沫。
這也許是因為大多數(shù)人悟不出“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里的道理。于是青梅竹馬出現(xiàn)了,于是相濡以沫出現(xiàn)了,這種斷章取義的手法,看似把一種唯美定格下來,推崇起來。其實這種進化里的吸收,是在歪曲一種事實,如果有一天,當(dāng)我們不知道此語的出處,那么這種因歪曲里的斷章取義,便會成為后人眼中的即定事實。“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這才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相濡以沫是魚兒不得已而為之的依賴,而相忘于江湖,才是它們生命的篇章,也是生命的道義。
當(dāng)我們把魚兒眼中所不看重的“相濡以沫”視為人世間的一種褒獎時,于是魚兒的中間狀態(tài),成了人的終極目標(biāo)。也許我們?yōu)槟承┤苏业揭环莅剷r的贊譽,但我們也多了一份斷章取義里的偏見。同為萬千物種的一二例,我們因為生存和感知不同,于是人選擇了“相濡以沫”,魚選擇了“相忘于江湖”。只是我們在這種分道揚鑣里,得明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一個整體,至少對于魚兒是這樣。而那些勞燕分飛的人亦不例外,而哪些同床異夢的人更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