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鄉(xiāng)下的妹妹
發(fā)表時間:2017-03-05用戶:文字君閱讀:1546
“那一切都是種子,只有經(jīng)過埋葬,才會重現(xiàn)生機。”童話詩人顧城一不小心寫下了一首富含哲理的詩篇。這張舊照片,就是一粒種子,塵封20年,今天在我思想的土壤里發(fā)出了一枚小小的新芽。
1989年臘月,回鄉(xiāng)下老家過年,天降大雪。瑞雪兆豐年。大地銀裝素裹,吃喝玩樂安心悠閑,年味特別濃郁。那一年,我新買了一臺照相機,鳳凰205型,旁軸取景,如同寶貝一樣隨時揣在懷里。春節(jié)期間,我用它給親朋好友拍了很多照片,黑白的多,彩色的少。拍攝時,大家高高興興,歡聲笑語,小小的村莊顯得格外喜慶。節(jié)后,回到城里,我把照片沖洗出來,大部分都分發(fā)給了他們?,F(xiàn)在那些照片還有幾張尚在?不得而知。其中妹妹文娟站在村頭的這張,當時覺得色調(diào)有些灰暗,便隨意留了下來,至今完好無損地保存在我的相冊里。
歲月如白駒過隙,眨眨眼,20個春秋逝去了,今天再看這張照片,光影效果已經(jīng)無所謂了,它放射出一股神奇的力量,剎那間將我推進了20年前的歷史深處,久久回不過神來。時光回轉(zhuǎn),往事如夢,今昔比照,心生慨嘆。
這些土坯草屋,原始搖籃一般,早已煙消云散了;房前的樹木,參差不齊,像我童年時代襤褸的衣裳,也早已更新?lián)Q代了。妹妹,當年是單純的農(nóng)家少女,今天已變作樸實的中年村婦了,整天婆婆媽媽,喋喋不休。也難怪,她的大女兒都上高中了!后浪推前浪,誰人能阻擋?天下村婦,難免嘮叨,這個特點,絲毫也不影響她們內(nèi)在的傳統(tǒng)美德。
妹妹自小由姑父姑母撫養(yǎng)長大。妹妹成了姑媽的女兒。1982年,妹妹小學還沒念完,姑父生病過世,家庭狀況飛流直下,妹妹只得中途輟學,協(xié)助姑媽在鎮(zhèn)上擺起一個攤點,專門經(jīng)營童鞋童帽、手套、鞋墊之類的微型商品,靠小本生意勉強度日。每逢寒冬,姑女倆的臉上都會被凍得脫皮。1983年,我讀高中,周日回家討要菜票錢,有時討而不得。姑媽和妹妹得知情況,總會將那些壹分、貳分、伍分的紙幣,整齊地疊成厚厚的一沓,用橡皮筋扎牢,然后遞到我的手里。返回學校,這些分幣在我手里用得非常緩慢……今天想起這些事情,陣陣溫暖,陣陣傷感,滋味復(fù)雜。
1988年,我所在的單位招收女工,對學歷要求不高。我知道,對于妹妹來說,這是一次走進城市謀求前途的大好機會。妹妹回信,果斷拒絕,說她無法丟下年過花甲的姑媽,還說,這輩子走到哪里,她也要帶上姑媽。經(jīng)過歲月的驗證,妹妹兌現(xiàn)了她的諾言!
20年里,妹妹沒有離開那個村莊,沒有離開慈祥的姑媽,是一名忠誠的留守者。她在那里成家,生育孩子,數(shù)年如一日,大事小事聽從姑媽的指揮。如今,妹婿在外打工,妹妹在家一邊侍候孩子上學,一邊照料姑媽生活。姑媽雖已年過八旬,仍然思維清晰,身體健康。進入人生晚年,還有娘家侄女朝朝夕夕圍繞身邊,姑媽算得上是個有福氣的人了。物欲猛烈膨脹,情感日益萎縮,我們這代人多數(shù)患有這種通病。妹妹一直留守偏僻的鄉(xiāng)下,與這種精神毛病無緣。
走筆至此,深感慚愧,覺得我這個做哥哥的平時對妹妹關(guān)心實在太少,許多時候簡直忘記了她的存在……
----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 愛生活、愛文字(文字站 www.tiktok9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