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縣志(二)山水(一)
發(fā)表時間:2017-01-19用戶:朝丞200806閱讀:2457
山水
(概述)凡是州郡縣以陰陽命名的必定是因為山水生長在這地方,想盡辦法搜尋偏歷,所以在其支干源流、分合向背、縱橫、大小、遠(yuǎn)近都詳細(xì)編書記載,說是為了旅游事業(yè),實際是為了當(dāng)官的累積政治資本。山水為第二。
(先寫縣城四周)環(huán)視縣境內(nèi),西南山多,資水自西南流入,在資水南邊的為東干,資水北面為西干。東干首要為武岡雷山觀,雷山觀北面為砂子嶺,進(jìn)入縣內(nèi)南邊為大公山,經(jīng)過百里后到六亭山,與資水、邵水相交??h內(nèi)山脈最出名的有黃荊嶺,黃荊嶺(黃荊鄉(xiāng))東北為四尖峰,過二十里到縣南面邊界之地為四明山(羅城鄉(xiāng)),四明山東南過一百里到雷祖山,雷祖山為衡陽山脈的一支。雷祖山東南四十里到三峙山,為衡陽縣山脈。三峙山東南四十余里到大茅坪,入衡陽,屬于衡岳山脈。大茅坪東一百三十五里到朗概山,北面一支入新化,南面一支經(jīng)過八十里也進(jìn)入新化。反復(fù)繞境內(nèi)幾回百里,支干山脈特長的是著名的高霞山、邪姜山、龍山。西面山脈支干開始為武岡的王泥山,進(jìn)入隆回縣邊境的為麻塘山,過八十里到牛家店山,另外一支進(jìn)入新化。東南二十余里到撻烏坳,一支從東面進(jìn)入新化,行百里復(fù)進(jìn)入縣北面邊境而終止的,是著名的望云山、白云山。一支逆轉(zhuǎn)到西北,各個山頭氣勢磅礴數(shù)百里像胎盤一樣的為玉女疊,是北面的屏風(fēng)。
?。ㄔ敿?xì)描寫各地山嶺)大公山又名大竹山,在尚賢都,北面十里到旌旗嶺,嶺西為東田沖,嶺東為獅子龍,嶺東北綿亙?yōu)辄S荊嶺,又名黃瓜嶺。開始的十五里為上黃荊嶺,高數(shù)百丈,山頂平地衍生有小石巖,形狀奇異。山背居住近百戶人家,開墾土地為稻田,然而上面水少,稍微干旱就沒有收成,大多以種小麥、大豆為主食。又過十里,為中黃荊嶺,在湯和都西稱為黃孫坡。又往北二十里叫下黃荊嶺,在二廂都東走為蕨菜嶺、再走為沒底井。嶺北五里叫白菓嶺,入永成三都,南面為牌頭嶺,北面為含毫嶺。再往東北六里遠(yuǎn)的地方叫羅心嶺,南為西夷山北為盤邊山,再走十里為石膏嶺,東為人字嶺、油榨嶺。再走五里是五花坪,走十一里為翁家山,走八里為祭旗坡(三國劉備手下軍師諸葛亮獎賞軍隊的地方),也叫棋盤嶺,上面有石頭形狀像棋盤,長有六尺多,相傳是諸葛亮跟客人在此下棋。棋盤嶺南面有個桃花洞,在城南七里多遠(yuǎn)的地方,里面有石凳、石床、石龜,石龜頭頂有圓寶像鏡子,在太陽光的直射下,從遠(yuǎn)處看就像燃燒的火。桃花洞的右邊有石級像用碎布做成的衣服一樣盤旋而上,爬上去后輕手輕腳上到山峰頂,上面有亭子可以坐下來(觀賞美景)。亭子百米開外有塊大石頭像樹根從峭壁的石縫里長出來,南宋景定年間(1260-1264年),郡守糜登鐫刻“古云根”三個字又豪邁地寫下“桃洞流香”和“洞陽仙境”八個大字。洞口前面很多桃花,春天,落花隨溪水從后溪流出(桃花的香味伴隨著流水香遍兩岸),古時的邵陽有人講,桃洞流香是古邵陽十二景之一,明朝有書做過記錄。桃花洞北面有卸甲池,有南關(guān)外侯王張桓在這個池子邊脫下鎧甲,清洗了鎧甲跟槍頭。卸甲池的水流出像泉水般涌出。還有個西湖池,是明朝江川王的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