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光陰虛擲在行程里
發(fā)表時間:2016-03-06用戶:此生不換閱讀:2061
那些素不相識的公交車司機,每每給予我更直觀的人生感悟。
這是沿途先后路經(jīng)這所大學的唯一一路公共汽車——34路。由于我此時正好在該校的新校區(qū)讀研,需時不時地在新老校區(qū)之間往返,每次乘坐的便是這路公汽。
公汽都清一色地顯得有些破敗了,而且沒有安裝空調(diào)。所以票價也相對便宜,只需一塊錢。而我之所以選擇這輛公汽來說事,卻并非對于它的設(shè)施和服務(wù)有什么微詞,僅僅因為它與我們的生活更加貼近一些。我們——這群正興致勃勃行進在青春大道上的學子,就如這路不息奔跑的公汽一樣,目標似乎是明確的,只是沿途卻每每做過太多太多的滯留。
同學們往往把從老校區(qū)開往新校區(qū)的這段行程稱為下鄉(xiāng),反之則稱為進城。這種論斷倒也不無道理。公汽在白沙洲大道上行駛,一旦駛過烽火村站,江城的繁華便不復(fù)存在,四周景物呈現(xiàn)出郊區(qū)或者說鄉(xiāng)村的蕭條來。而太過蕭條的環(huán)境,對于這些五彩斑紛地揮舞著青春的學子來說,顯然是索然寡味的。他們需要的,是繁華的背景。
一來二去的,我對于34路公汽也漸漸變得熟悉起來。比如說,我已經(jīng)能掌握車子在兩地運行的大致時間;再比如,我對于期間行經(jīng)那些站點以及站點之間的順序也約略記得。甚至于,對于車上乘客的身份地位,也能通過他們不同的衣著和言行舉止做個大概的推測:那些拖著大包小箱形色匆忙的人,不用說定然是趕乘火車的過客;那些衣著新潮,或手捧一本書假惺惺讀著,或者與同伴高談闊論或與異性深情相擁的,那是鄰近幾所高校的學生,他們標榜著鮮明的青春印記。此外還有衣著質(zhì)樸的一群,他們衣衫上殘留著大地泥土的痕跡,或許剛從某處建筑工地上下來,則是附近的農(nóng)民。如果路程尚遙,他們會從口袋里掏出一支煙,點上,放在嘴邊叼著……
與那些深情憤慨滿是不屑的青年學子們不同,我對于他們的同行是深表歡迎的?;蛟S同是來自鄉(xiāng)村的緣故吧,我對于他們的生活和感受還是有著深深的了解的。他們都從事著高強度的體力工作,身心俱疲之際煙酒的舒緩和調(diào)劑是必不可少的。當然除了理解,更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出現(xiàn)無端地帶給了我一種繁華背后的踏實感。讓我感受到,置身在繁華的省城里自己并沒有背離堅實的土地。而憑心而論:窘迫卻從容,辛勞卻淡定,這才該是我們應(yīng)該持有的生活態(tài)度啊。
只是我至今沒弄清這趟公汽的始發(fā)地和終點站,因為這也不是我值得關(guān)注的。我所需要的不過是期間的一段行程而已。而且這段行程還帶著鮮明的時間烙印。于我而言是3年,對于那些本科生而言,則是5年、7年,或是更加漫長的11年。換句話說,這段行程往往貫穿于他們的整個大學生活。這將是他們賴以搏擊社會的全部資本。但不管時間如何漫長,一個顯見的事實是,對于這所大學,他們都只是過客。一旦畢業(yè)離開,學業(yè)很有可能就此終結(jié),大學的教育便不可能重新來過。
許是職業(yè)習慣的緣故,或者是已經(jīng)疲倦于日復(fù)一日生活的簡單重復(fù)和單調(diào),司機們都流露出木然的深情。頭頂上不息旋轉(zhuǎn)的風扇似乎也不足以讓他們打起足夠的精神來。我留意到駕駛臺上的一只落滿灰塵的茶杯,已經(jīng)看不出它的材料質(zhì)地了,就連杯內(nèi)的液體也是混黑一片,它隨著公汽的運行而搖擺翻滾。只是卻被一根繩索牽著,如一只風箏,即便如何掙扎也難掙脫它既定的命運。
司機真是很奇特的一個群體,他們一生都在路上,一生都保持著一種奔忙的態(tài)勢,而且目標明確。他們的足跡遍及很多地方,按理他們對于那些曾經(jīng)涉足的地方是異常熟悉的。因為對于期間的每一處地名他們都如數(shù)家珍??墒乔∏∠喾矗麄兤鋵崒τ谀切┱焱档牡胤疆惓D吧浩陂g居住著一些什么人,發(fā)生了什么事……他們都一無所知。因為——他們僅僅是個過客,單純的從來沒有真正深入過期間生活的簡單過客。
我從公汽上回到學校時,天色已經(jīng)很暗了。校園的林蔭道上都已亮起了闌珊的燈火,黃昏已經(jīng)降臨。但本該寧靜的校園卻并沒有停止它的紛亂和喧囂。開學有幾個禮拜了,這種喧囂始終都沒有停止過:開始是學生會、自律會納新,接著是校園廣播臺,現(xiàn)在輪到各種社團。這些背負著求知夢想的年輕學子們似乎有著數(shù)不清的理想、抱負和愛好,青春的多元化被他們演繹得淋漓盡致。在納新會上,他們支起大大的展牌,拉起高高的橫幅,一個個粉墨登場……甚至于,有的連課也不上,就等著新生來報名。總引領(lǐng)我不禁要想:他們究竟鍛煉了什么,又展示了什么,或者增加了那些素質(zhì)?
幾年前讀過一篇題為《一切繁華皆是背景》的文章,說的是看戲的感受:舞臺的繁華簡陋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劇情以及劇情里真實的生活。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里,競爭激烈得近乎殘酷,如果沒有真正深入地鉆研過自己的學業(yè),當韶華流逝,我不知道這些慷慨揮霍著青春的學子們,將拿什么去面對他們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