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
發(fā)表時間:2016-08-10用戶:文字君閱讀:1699
家是漂泊數(shù)年亦將棲身的港灣;家是洗凈心靈塵埃的美麗城堡。回家的路既短暫又漫長,短的心靈瞬間可及,長的數(shù)年翹首遠盼。人生在經(jīng)歷過許多風雨,顧看過許多風景,漫走過許多的人生路之后,有一種理念沉淀下來:回家的路是通往心靈的路。
我的家是位于靈丘縣城西南90公里的花塔村。第一次離開家是讀初中,初中在當時的鄉(xiāng)政府所在地——三樓,那時候只有星期日才休息,學校為了照顧來之全鄉(xiāng)九個村的學生,兩個星期休息一次,共兩天,也就是星期六早上離校,星期日晚上返校上晚自習。十多歲的孩子離開父母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且當時都是自己帶干糧,學校幫熱一熱,所謂的干糧就是玉米面和山桃葉做成的餅子(當時叫菜餅)、高粱面做皮包山桃葉做成的餃子(當時叫高粱面餃子),十多天之后的干糧,逢冬天干裂爆開,上面滿是灰塵;逢夏天發(fā)生變質(zhì),拉絲發(fā)酸。如此苦行僧的日子誰不盼著回家吃吃母親做的飯菜,飽飽肚子,慰勞一下自己的胃。于是,星期六早上,當時也不知道是幾點,反正有一個人叫醒,男男女女十來人披著月色就出發(fā)了。家鄉(xiāng)花塔離三樓所在的初中十五華里,還要翻過一道大山(紅沙嶺),走回去要兩個多小時,到家了,家人才剛剛起床,大約六點鐘左右吧??梢姰敃r的歸家心切。
離家遠一點是八十年代上靈丘高中。花塔離縣城90多公里,我們算是最遠的學生了。坐車也只能到三樓,而且車票一元八角,價格不菲。當時是父母把自家產(chǎn)的糧食買到鄉(xiāng)政府糧站,變成當時的供應(yīng)糧,每月二十八斤,生活費也就不到十塊錢。為了省錢,每個學期只能期末回家一次。有一次回家記憶猶新,初中時一位同學剛好在我放假時來縣城辦事,為了省錢,我倆約好早上從縣城火車站坐火車到白崖臺,然后步行三十多華里回家,火車票不到一塊錢。早上八點多坐火車,大約九點半到白崖臺火車站,步行一個多小時到我的同學家——香爐石村,在同學家吃過午飯后,歸家心切的我再獨自步行三個小時回到花塔,此時已是下午了。走了四個多小時,省了一塊多錢,在當時確實是一大創(chuàng)舉。創(chuàng)舉的意義就在于省了一塊多錢,而且達到了回家的目的。
大學畢業(yè)后分配到縣城教書,回家看望父母一直是最主要的牽掛。回家的方式也不斷演繹。90年托高中同學走后門買了一輛永久牌自行車,這輛自行車既是我的主要家產(chǎn),也是回家的交通工具,曾經(jīng)有三次騎自行車一個人回家。前面提到,花塔距離縣城90多華里,當時還要翻越南巍山(俗稱大黃嶺),單程也要七八個小時,差不多一天的時間,騎到最后,兩條腿都麻木了,成為機械性的轉(zhuǎn)動。但是心情愉悅,從不覺得苦和累。后來,條件好了一點,自己買了摩托車,摩托車自然成為回家的主要交通工具。再后來是找朋友借汽車接送回家?,F(xiàn)在自己買了小轎車,自駕車回家。回家的交通方式變了,但是,回家的心情不變。
一直在想,早已有了屬于自己的家庭,為什么家鄉(xiāng)還是如此夢魂牽繞??赡芫褪菫榱撕透赣H嘮嘮家常,和母親說說心里話,看一看親人的笑臉,聽一聽村里老人的述說,吸一吸家鄉(xiāng)清新的空氣,嘗一嘗家鄉(xiāng)沒有污染的泉水……
回到家鄉(xiāng),心是靜的,腦是清的,生活中的委屈,工作中的辛勞,人生的迷茫,所有的疲憊,都會在這一刻煙消云散,只有快樂在眼中盡情揮灑,幸福在心底回味綿長。
愛生活、愛文字 -- 文字站(wenzi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