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湖留下的心影
發(fā)表時間:2016-08-02用戶:文字君閱讀:1877
翠湖,這個昆明市中心的公園,在昆明可說是無人不曉。里面樓臺亭閣,曲水回廊,樹影婆裟,波光瀲滟,于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中突現(xiàn)這樣一個好去處是十分難得的,汪曾祺先生在《翠湖心影》中曾說:“城市有湖,這在中國,在全世界都是不多的?!?br />
翠湖原名“九龍池”。清人倪蛻《滇云歷年傳載》“九泉所出,匯而成池,故名九龍池?!本琵埑噩F(xiàn)在仍在,已無九泉涌出,恐流失,單獨砌成一個池子。翠湖還有一個老名字:“菜海子”,想是當年“清回透徹,蔬圃居其半”,周圍種菜的人家多。再早只是昆明城外“赤旱不竭,土人于中種千葉蓮”的一片沼澤。出水成河,名“洗馬河”。明初,傅友德、藍玉、沐英帶兵入云南,在這里“種柳牧馬”,1919年籌建公園,因其“十畝荷花魚世界,半城楊柳拂樓臺”的湖光山色而改名“翠湖”。這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翠湖一年四季都是綠的。尤以雨季。草木繁茂,翠湖的綠樹幾乎覆蓋了全部樓臺亭閣。高處望去,只是一片綠樹碧水,此時,就只剩一個字“翠”。引得汪曾祺又一次贊嘆:“翠湖這名字取得真好!”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市區(qū)小,翠湖處于市區(qū)的西北郊,因之“昆明人特意來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數(shù)人只是往這里穿過?!保ㄍ粼鳌洞浜挠啊罚┛梢韵胍姰敃r翠湖有多么安靜、清澈。
這種路人多游人少的現(xiàn)象隨著城市的急劇膨脹,城區(qū)比改革開放前擴大了近十倍!原在昆明市區(qū)西北郊的翠湖,現(xiàn)在已處于市中心位置,翠湖實際上成了一個大大的街心花園。自然生態(tài)也發(fā)生了急劇的變化。原來的水源是九股地下水,現(xiàn)在主要引盤龍江水補給,通向滇池的洗馬河,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復存在,變成了車水馬龍的街道。但鬧市中心能有這樣一個好去處,自然會成為南來北往的路人、省內(nèi)省外的游客抄近道、游覽、歌舞健身的市內(nèi)首選。于是,昔日安靜的翠湖逐漸變成了全市最喧囂的地方。我家住翠湖邊,以往是好福氣,現(xiàn)在是好遭罪,從早上五點多到晚上十一點,難得有片刻的安靜。
先是一位也許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仍有當年的豪邁情懷,天不亮就在翠湖邊高唱“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似乎仍操著軍人的步伐,威武地從我窗下走過。此后,必有一中年壯漢,對天作獅子吼,道:“歐——吼!”此公中氣足,肺活量之大似經(jīng)擴音機吼出,有著極強的穿透力和震撼力,經(jīng)他一吼,相信沒有不被嚇醒的。在他之后,這種吼叫聲逐漸多起來,雄起雌伏,男女皆有,一時間翠湖成了百家爭鳴的場所,原因據(jù)說此吼可以健身云云。八點之后,歌舞健身大軍才正式入園,他們?nèi)宄扇?,自帶音響,各占一方,在一個叫“水月軒”的園中園里,不足一畝面積,卻有五六起唱歌跳舞晨練的人,播放的音樂轟轟然混響成一片,在旁邊人聽來已分不清誰是誰的,在別處,可能會因此發(fā)生搶地盤,相互指責叫罵的事,然昆明人卻能相安若素,互不見怪,并能準確地按照自己音響播出的節(jié)奏,扭臀擺腰,旁若無人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這不能不說是如昆明氣候一樣溫煦的昆明市風的一大亮點。昆明人那種好玩而不好斗,活潑而不生猛的民性,在喧鬧的翠湖中得到最充分的展現(xiàn)!
也有占據(jù)一個小亭子,一角小回欄,在一支笛子或一把二胡的伴奏下的獨唱或就一個人清唱。哪怕聲音啞的離譜,尖的牙齒發(fā)酸,唱者也自得其樂。還有鄭重地穿上演出服,化著濃妝的大媽們,或三五成群,或單打獨斗,開足音響,邊跳邊唱“假如你要嫁人,不要嫁給別人……”其樂陶陶,完全不在乎有沒有觀眾或觀眾的感受。她們自己唱歌給自己聽,自己跳舞給自己看。最有氣勢當數(shù)彝族的左腳舞,一來便幾十上百人圍成個大圈子,彈著十幾把月琴、三弦,一跳幾個小時,中間不停不歇,通宵達旦也不成問題。
隨著歌舞的人群入園,游客、路人也越來越多,用“過江之鯽”來形容毫不夸張。路邊、樹下,賣小首飾工藝品的,賣糕點風味小吃的,乃至競拍“齊魯名家字畫”的,也紛紛開業(yè),翠湖十點以后又成了一個大商場。
環(huán)翠湖的人行道上也很熱鬧。這里不約而同地集中了好幾個小樂隊。有老頭們的民樂小樂隊,演奏花燈和云南民歌,有氣派的銅管樂隊,奏《解放軍進行曲》和《歌唱祖國》。還有個管弦樂隊,高中低管弦樂器搭配得當,看來是專業(yè)演藝團體退休人員組成的。有時還能聽到不俗的女中音,仿關牧村的《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圍聽的人最多。
這就是現(xiàn)在的翠湖。從凌晨五點多到午夜十一點。之后,總以為靜下來了,不,還有個賣唱的歌手壓軸,照樣開足音響,唱起時下最流行的《小蘋果》:“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怎么愛你都不嫌多……”
雖不說天天如此,起碼大部分時間是這樣。看看現(xiàn)在翠湖周邊,都是幾十層的高樓大廈,翠湖已被團團圍住??蓱z的翠湖已成了一個小小的盆景了。設想每天晚飯后,只要每幢高樓,每個窗戶后各走出一個人來到翠湖散步,幾十幢高樓會有多少人進入翠湖?更別說外來務工人員,旅游者,借道的行人……翠湖能不日夜喧囂?今天的翠湖已不是“柳林洗馬”那樣一片田園風光的好去處了。白天歌舞喧天,入夜霓虹閃爍,氣壓低時,翠湖上空還灰蒙蒙一片,這個“水綠天青不起塵”的城市,也出現(xiàn)了北京霾的可怕身影。聲污染、光污染、空氣污染……翠湖已為我們付出了代價。
我想努力找回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汪曾祺《翠湖心影》的那份靜謐。一個雨夜,我讀到“有的夜晚從湖中大路上走過,會忽然潑喇一聲,從湖心躍起一條極大的紅魚,嚇你一跳。”在翠湖今天還能找到那種氛圍嗎?正值小雨淅瀝,翠湖罕見的沒有人影,沒有歌聲。我當即撐起一把雨傘,決定獨自雨中漫步翠湖,尋找一點逝去的古老。穿過翠湖的堤以及堤上的拱橋,聽細雨中沙沙作響的樹,看影影綽綽的樓臺亭閣這些百年前留下的風景?!凹氂牯~兒出”,潑喇一聲,湖里果然真也躍起了一條大魚。剎那間,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翠湖心影》里,心里也躍起了一陣驚喜。然而當魚兒落入水中,湖面蕩起的卻是那五顏六色的霓虹。那種詭譎,那種變幻使我明白:魚,已經(jīng)不是汪曾祺的那條大紅魚了,翠湖留下的只是心影。明天,又將是這個小盆景歌舞喧囂的一天。
喧囂是一種朝氣,靜謐是一份古老。能否在喧囂的朝氣里保留一點兒古老的靜謐呢?這應該是做得到的?!笆耪呷缢狗颉保釅裘乱郧笾?。
(張長作者系白族作家)
如果你有好的文章作品,歡迎在文字站注冊發(fā)表,也可以下載文字站安卓APP手機發(fā)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