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頭張
發(fā)表時間:2016-03-05用戶:空城舊夢閱讀:3016
小時候鄰村有個剃頭匠,姓張,有人稱他剃頭張也有人稱他張師傅。
記得大人剃頭是3元,小孩2元。至今仍清楚記得剃頭張的形象,右肩扛著一個木箱,頭戴一頂草帽,身穿一套深藍色的上衣,腳下一雙人字拖鞋,走街串巷吆喝“剃頭,剃頭。“大人,小孩聽見吆喝聲就出來,一棵大樹下便是剃頭張的剃頭點。小時,電影隊來村里放電影是開心的事,第二件開心的事就數(shù)看剃頭張?zhí)觐^了,也許是剃頭張的手藝吸引了我,也許是那時候實在是沒有節(jié)目。
剃頭張的剃頭工具一目了然,磨刀,推剪,剪刀,肥皂液,爽身粉,還有一把梳子和一面布。剃頭張為人厚道,有來剃頭的人叫他 “張師傅”。剃頭張準樂得一臉笑嘻嘻,也許在剃頭張眼里被叫做“師傅”的人都是很有本事的。一聲“張師傅”,剃頭張手中的活似乎多了幾分認真,拿出那塊 黑色 的布料圍在客人身上,拿出剪刀和推剪專心幫客人理了一個平頭,然后左看看,右看看,還有哪里剃的不平的,這里修修,那里剪剪,一番修剪后,才用毛刷蘸上肥皂液涂在臉上,那時候的大人看起來就像圣誕老公公,好搞笑。剃頭張拿起剃刀在皮條上磨了兩下,是為了讓刀更鋒利,看見剃頭張那塊皮條,總讓人聯(lián)想剃頭張可能平時也是邋里邋遢的人,再打量下他,一雙似乎怎么都洗不干凈的手,腳趾甲又長又臟。剃刀在皮條磨了兩下后,剃頭張開始幫大人刮臉,想到這里不僅想到過年殺豬給豬刮毛的情景,似乎和剃頭張幫人刮臉的情景一樣。
那時候理發(fā)不講究手藝,只要擁有剃頭的工具幾乎誰都是剃頭張,人們也不會要求那么多,只要剃短涼快就可以。小孩理發(fā)比大人簡單的多,因為小孩不用刮臉,只要用一把推剪就可以完成,大人倒是沒有要求,小孩可是鬼精的很,弄痛了,就拿剃頭張出氣,一路哭著一路給剃頭張起外號,“跛子張,跛子張。“剃頭張一條腿跛了的,剃頭張也不罵那些小孩,總笑嘻嘻說“罵了我就不許再哭,大不了下次輕點就是了。”
剃頭張不止在我們那個村幫人剃頭,附近幾個村他都去,每天扛著木箱穿街過巷,特別是有些腿腳不方便的人,剃頭張每隔一段時間都親自上門幫他們剃頭。
不知道為什么直到最近這幾年已看不到剃頭張的蹤影,有人常問起剃頭張真實姓名叫什么?沒有人準確知道,至于剃頭張去了哪里誰也不知道,有人說他失業(yè)了,有人說他發(fā)財了,各種各樣的說法都有。
剃頭張消失了,人們的頭發(fā)一樣還是要剪。離村不遠的鎮(zhèn)開了很多發(fā)型屋,剃頭匠叫做發(fā)型師,那個當年扛著木箱,一拐一瘸穿街過巷的剃頭張漸漸的被人們遺忘。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從發(fā)型屋進去到出來的人,由黑發(fā)變五顏六色,由直發(fā)到卷發(fā),再看看貼在發(fā)型屋門口的價格,幾十到幾百元不等。剃頭張的3~2元的剃頭價格,在這點上無疑已經與時代脫軌。
穿過發(fā)型屋林立的大街小巷,不禁想起那個穿街過巷的剃頭張,和“剃頭,剃頭“的吆喝聲,心中升起怪怪的感覺,像是對童年的眷戀,像是對返璞歸真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