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練達,即文章
發(fā)表時間:2016-04-28用戶:文字君閱讀:1939
我敬佩孫中山先生的棄醫(yī)救國,我欣賞魯迅先生的棄醫(yī)從文,他們是中國文人的驕傲和榜樣。然而,范進和孔乙己也是中國文人的代表,他們代表的是一種制度下的產(chǎn)物。這種制度是沒落的,這個產(chǎn)物也是用來殉葬的。
繼范蠡、蘇軾之后,我們翻開中國的文化史,很難找到幾個在不同領域,名垂史冊的人。在如今,我得提一個人,海巖。他是一個作家,也是一位企業(yè)家。我欣賞他的商人身份,但我更敬重他的文人地位。有人說,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有人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還有人說,冷眼觀世,潛心讀書。我想他做到這些了。
做為一名成功的商人,交往在鬧市,應酬在鬧市,成功還在鬧市。做為一名作家,他寫稿在鬧市,出書在鬧市,成名亦在鬧市。我不知道是他的商業(yè)累計他的文學,還是他的文學抬高了商業(yè),更或者是兩者錦上添花式的互補。在這一動一靜間,他運籌帷幄,在這喧囂與清靜間他造就著造就。一個人處在紛爭的漩渦里,卻能把握自己,這需要何等的定力。 一個人在物質極度發(fā)達的時候,沒有沉醉在燈紅酒綠間,而是沉穩(wěn)的去挖掘自己的潛力,這需要多大的勇氣。
也許對于每個人而言,我們都生活在一動一靜間。我們常在動里浮躁,我們常在靜里寂寥。當我們物質缺乏的時候,我們迷惘。當我們物質富足的時候,我們盲從。然而無論我們處在怎么樣的境地里,我們只是站在物質的世界里看世間,忘卻了在缺乏時的換位愉悅,忘卻了在富足時的另辟蹊徑。
也許我們的悲哀不在努力上,而在于方向上。也許我們的平淡不在天賦上,而在于處世的態(tài)度上。如果你只是站在一個角度上看問題,那么你看到的只是井底之蛙的見識,那么你看到的只是片面、假象的世界。因為我們有時候不能相信眼睛看到的世界,因為我們有時候不能相信騎著馬找馬就是真理。如果我們在物質的世界里,只去尋找物質,而沒有在你困惑的時候,去思考精神世界的東西。那么無論你在物質的世界是那種程度,你都是一個貧瘠者。
我們不去看海巖的物質和精神世界里的名望業(yè)績,只是從人性的角度來看他。他在兩個相對的世界里,出人頭地。他在兩個眾人很難操控的世界里,王者歸來。
矛盾是這個世界的主體,人就是這個世界矛盾的個體。把人的矛盾性融合在這個世界的矛盾里,并且能自成一體,我覺得這是海巖讓我最敬佩的地方。因為我們找一個成功的企業(yè)家不難,因為我們找一個著名的作家不難,但讓我們找一個集各項成功于一身的人就難了,而且是兩個相對世界里德相對主題。這是他的過人之處,也是他的精明之處。別人做不到的,他做到了,這也是他的成功之處。
我沒有看過他的作品,只是在好多電視劇剛開演時,見過他的名字。我甚至不知道他是哪里人,長什么樣,但是他的成就對我卻是一種震撼。他的成就是一種潛心讀書的結果,他的成就就是一種冷眼觀世的結果,他的成就更或是人情練達,即文章。
末了,就海巖個人的資料展現(xiàn)給大家:海巖,原名侶海巖,1954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應征入伍,海軍航空兵地勤,做殲擊機6型的電器員。曾做北京市公安局干部、北京新華實業(yè)總公司管理處處長,現(xiàn)任昆侖飯店總經(jīng)理、董事長,錦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錦江集團北方公司董事長、總經(jīng)理。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代表作:《便衣警察》、《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愛人》、《玉觀音》、《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平淡生活》《五星大飯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