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小愛?自己的一絲綿薄之力便是小愛;何為大愛?社會的力量集結(jié)便是大愛。當(dāng)小愛與大愛沖突,請小愛為大愛讓路,讓更多的人感到愛,便是大愛。
當(dāng)?shù)卣鹪俅蝸硪u,四川又一次牽動了人們的神經(jīng)。愛,再次重現(xiàn)人間,溫暖人心。愛,來自于政府,來自于社會志愿者。但是,當(dāng)愛的道路發(fā)生了擁擠,那么,到底該舍棄哪個呢?或許舍棄哪個都不公平,但是,為了更多人受到幫助,小愛,請為大愛讓路。愛并沒有錯,但社會個人的力量與政府相比,畢竟薄弱,我們能為災(zāi)區(qū)的進展并不能提供更多的幫助。相反,當(dāng)我們轉(zhuǎn)身離開,這種看似沒有愛心的行為,卻恰恰是為愛暢通了道路。人們的小愛并沒有因這一讓而失去了意義,正是這些被迫讓開的小愛才成就這大愛的光芒。只有小愛讓路,大愛才會如“泄水置平地”,讓更多人收到愛的滋潤;只有小愛讓路,大愛才會如日出之陽,更好地發(fā)出自己的光輝。小愛讓路,并不自私,甚至更為無私。
其實,還有很多情況小愛也必須為大愛讓路。古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夫妻之愛被拋于腦后,為百姓防洪之愛是大愛,夫妻之愛為其讓路。文天祥,熱愛自己的生命,但對祖國南宋的熱愛終使他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對生命的熱愛為祖國的大愛讓了路。倉央嘉措,藏族達賴,由于對佛法的熱愛,放棄了自己對心上人的喜愛,青燈古佛代替了伊人相伴。小愛為對佛法的大愛讓了路,他最終沒能做到“不負(fù)如來不負(fù)卿“。這些都是為了大愛而放棄了小愛,相反,他們并沒有遭人唾棄,而是流傳千古,放棄小愛,而對大愛的一種成全。
小愛與大愛,并不能說明一個人的選擇是否自私。放棄小愛,并不意味著不愛,而是換一種,讓愛通過另一種方式釋放,轉(zhuǎn)化為一種大愛。當(dāng)更多的人受到了愛,那么這便是大愛。如果由于放棄了小愛而成就了大愛,那么人們在享受大愛的同時,也不會忘記你的小愛。讓小愛在無私中升華為大愛,這正是古人“達則兼濟天下”的體現(xiàn)。天下,而不是個人;大愛,而不是小愛。
讓小愛為大愛讓路,讓大愛的溪流更加暢通;
讓小愛為大愛讓路,讓大愛的陽光灑滿大地;
讓小愛為大愛讓路,才能使愛滿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