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禪心
發(fā)表時間:2016-03-04用戶:淺笑嫣然閱讀:6157
三世禪心
人性中有許多美,常常滋養(yǎng)著我們,溫暖著我們,感動著我們。
人性之美猶如一盞明燈,照徹了人性的天空;又如一葉碧舟,載著我們駛向人生和成功的彼岸。
正像飛鳥需要天空,游魚需要江河一樣,人性中不能缺少這種美。
克制
克制是一種意志、一種歷練,是一種節(jié)制的美、忍耐的美。大凡有所作為,獲取更大成功的人,一定是個有克制之美的人。一個克制力強(qiáng)的人,也往往是生活的強(qiáng)者和自己命運的主宰者。他們因克制,而保有和錘煉堅強(qiáng)的意志,去不斷抵御和放棄各種誘人的欲望;因克制,而能做到處事沉穩(wěn),泰然自若,剛直不阿,淡泊名利;也因克制,而能有效化解意想不到和紛至沓來的紛擾和糾葛,挑戰(zhàn)和考驗。從而以優(yōu)雅的姿態(tài)趟過歲月之河,以從容的步履走過人生之路??梢哉f,正是克制,在不斷收獲我們?nèi)松拿恳粋€季節(jié)。
克制是一種修養(yǎng)、一種境界,一種為人處世的哲學(xué)。人的一生不知要面對多少詆毀、刁難和誤解??梢哉f,在家庭內(nèi)部和同事、朋友、鄰里之間,熟識的和陌生的,有意的和無意的紛爭,是連綿不斷的。我們“逞一時之氣”,往往不僅不利于矛盾或者沖突的解決,更多的時候造成的是兩敗俱傷的局面?,F(xiàn)在,夫妻之間因雞毛蒜皮斗嘴而大動干戈直至離婚的比比皆是。因不克制,帶給我們的遺憾和傷害太多太多了。這就需要我們培育克制的品質(zhì),大度的胸懷,遇有沖突和糾紛時,不能方寸大亂,要保持應(yīng)有的冷靜和風(fēng)范。在非原則問題上,不斤斤計較,最好的辦法是超然物外、回眸一笑??酥撇皇且晃兜啬鎭眄樖?,而是處事要有一種平和心態(tài)。我們不應(yīng)該拿人家的過錯和別有用心懲罰自己,傷害自己。更不應(yīng)該陷入別人的圈套和口舌的沼澤,使自己成為罵街的潑婦,斯文掃地。即便需要重拳還擊,也是外怒內(nèi)平的一種瀟灑。
克制是一種智慧,是成熟人性的自我完善,恪守人生原則的自筑防線。明知欲壑難填,人的欲望不可能全被滿足,何必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君子應(yīng)該取財有道,有道的盡管去拿,無道的棄之不惜。這個世界,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吃了最終也會讓你吐出來。恪守不住這條底線,最終都會飽嘗惡果。貪一時之快、逞一時之勇,結(jié)果往往是抱憾終身。要學(xué)會克制,不逾越人生的原則底線,讓克制使你的人生不斷地趨于平衡,讓克制使你的人際關(guān)系不斷地趨于和諧,讓克制使你的人生不斷精彩紛呈。
男人因克制會變得更加寬厚而有魅力,女人因克制會變得更加美麗而吸引人。
克制是一種人性之美,也是人生的一劑良藥??酥谱约?,會使我們受益終生,也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強(qiáng)大。
寬容
一些事情爭或不爭并不會對我們的生活甚至整個人生有什么影響,這時我們不妨大度一些,退讓一些。
很多時候,與朋友或同事發(fā)生的一些大的矛盾或分歧在最起初時也許只是小小的意見不合,而人們?yōu)榱怂^的“面子”都不愿意退讓,怕從此被人看低,最終把小小的不合演變成了不可收拾的爭端,兩敗俱傷。如果當(dāng)初懂得讓步,就能夠避免之后的若干麻煩。正所謂“忍一時風(fēng)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古時某人在朝為官,一天突然接到老家書信。拆開一看,原來是家人與鄰居發(fā)生爭執(zhí),起因是隔開兩家院子的墻塌了,重新砌墻時兩家都想多占些地皮而寸土不讓。家人于是寫信來請他出面說話,以便讓鄰居退縮。不久,官員的家人收到了盼望已久的回信,里面卻只有一首打油詩:千里捎書為打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尚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家人于是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主動往后退三尺,鄰居一見也不甘落后,也往后退三尺,于是中間出現(xiàn)了一條六尺寬的胡同,可供村民行走。村人后來將此胡同命名為“六尺巷”。
可見,一些事情爭還是不爭并不會對我們的生活甚至整個人生有什么影響,這時我們不妨大度一些,退讓一些。
大部分時候,與別人賭氣、與別人爭執(zhí),最終傷害的卻都是我們自己。即使在爭端中我們占了上風(fēng),而最終又能得到什么呢?恐怕最多的還是在爭執(zhí)中浪費的精力、腦力、體力帶來的傷害,如果能退一步,我們將收獲一份心靈的寧靜,以及別人對我們的尊敬。
所以說,一些事情爭或不爭并不會對我們的生活甚至整個人生有什么影響,這時我們不妨大度一些,退讓一些。
善意
有一天,俄羅斯著名的油畫家列維坦獨自一人到森林里去寫生。當(dāng)他沿著森林走到一座山崖的邊上,正是清晨時分。他忽然看到山崖的另一邊被初升的太陽照耀出他從來沒有見過的一種美麗景色,他站在山崖上感動得淚如雨下。
同樣,德國的著名詩人歌德,有一次聽到了貝多芬的交響樂,被音樂所感動,以至淚如雨下。另一位俄羅斯的文學(xué)家托爾斯泰,聽到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的時候,一樣被音樂感動而熱淚盈眶。
無論是列維坦為美麗的景色而感動,還是歌德和托爾斯泰為動人的音樂而感動,他們都能夠真誠地流下自己的眼淚。如今,我們還能夠像他們一樣會感動,會流淚嗎?
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因為當(dāng)我們現(xiàn)在面對世界的一切值得感動的事情時,已經(jīng)變得麻木,變得容易和感動擦肩而過,或干脆掉頭而去,或因司空見慣得熟視無睹而鐵石心腸。我們不是不會流淚,而是那眼淚更多是為一己的失去或傷心而流,不是為他人而流。
回答這樣的問題,首先要問列維坦、歌德和托爾斯泰,為什么會被僅僅是一種客觀的景色、一種偶然的音樂而感動?那是因為他們的心中存有善良而敏感的一隅。感動的本質(zhì)和核心是善,失去或缺少了內(nèi)心深處尚存的哪怕一點點善,感動就無從談起,感動就會如同風(fēng)中的蒲公英離我們遠(yuǎn)去。
所以,善是感動深埋在內(nèi)心的根系,只有內(nèi)心里有善,才能夠長出感動的枝干,因感動而流下的眼淚,只是那枝頭上迸發(fā)開放出的花朵。
感恩
生活當(dāng)中,自己所做的事情不一定都是別人認(rèn)可的,也許這在當(dāng)時會成為心中的糾結(jié)。但是,在經(jīng)歷過后,仔細(xì)想想,歲月的洗禮能讓自己逐漸走上成熟。這個時候,要感謝那些曾經(jīng)讓自己成長的人,是他們讓我們走向成熟睿智。學(xué)會感恩,收獲別樣的人生。
在生活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遭受挫折,被人誤解,受到批評,等等。當(dāng)時是滿腹的委屈。曾幾何時那段陰霾還藏在心底,糾結(jié)成一小段暫時無法逾越的障礙。人只有在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歲月的洗禮后才會逐漸地走向成熟睿智。那時的你再驀然回首,曾經(jīng)的陰霾只不過是人生長河中的一朵浪花,如梭歲月里的一縷馨香。
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chuàng)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yǎng)。常懷感恩心,一生無憾事。翻開日歷,一頁頁嶄新的生活會因為我們的感恩而變得更加璀璨。
感恩斥責(zé)你的人,因為他們讓你學(xué)會了思考;感恩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們強(qiáng)化了你的意志;感恩遺棄你的人,因為他們教會了你要獨立;感恩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們增長了你的閱歷;感恩傷害你的人,因為他們磨礪了你的心志。
感恩在困境中幫助過你的人,是他們讓你堅定了信念;感恩在順境中忠言提醒你的人,是他們幫你校正了航向;感恩污蔑你的人,是他們讓你知道正人先正己。
小草心存對陽光雨露的感恩,一歲一枯榮之后又萌發(fā)新綠;雄鷹心存對藍(lán)天白云的感恩,在清寒玉宇中展翅高飛;溪水心系對巍峨高山的感恩,從山間低吟下瀉;泥土心存對廣袤大地的感恩,在田野里散發(fā)沁人的芬芳。我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生命的偉大,感恩生活的美好,感恩父母的言傳身教,感恩老師的諄諄教誨。我們感恩大自然賦予生命的一切恩澤。
凡塵俗世中,總有許多不甘寂寞的心,會抱怨生活的平淡無奇,日子的索然無味。于是燈紅酒綠中,多了些買醉的身影,麻痹了的心靈生不出詩情畫意的風(fēng)花雪月,曾經(jīng)的美好被滄桑替代。
記得曾經(jīng)年少,一段輕狂歲月中:曾為春天里的一棵小草,而感嘆生命的強(qiáng)韌;曾為秋日里的一片落蔭,而唏噓歲月的無情;可以在夏日的細(xì)雨中,一任雨絲灑落,就只為雨巷深處丁香的清幽;可以在冬日的風(fēng)雪中,徜徉一夜不歸,就只為小院人家臘梅的芬芳。
而今,在現(xiàn)實與忙碌中,思緒不再飛揚,情懷不再美好。在紛紛擾擾的塵世打拼,人累了,心也累了,累得裝不下一輪月亮,累得容不下一片落葉。
而其實,幸福是從心開始的。讓我們守著這些看似平淡的禪心,做個真正快樂、幸福的人。
心靈火花
在匆忙的旅途中,偶爾停下腳步,聆聽一下心的聲音,讓心在自然中感受一下萬物的輪回與四季的交替;讓心在俗世中作一次清新的飛舞,洗去鉛華塵封,還原一份明凈。這樣的時候,便會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一直追逐的不過是可以輕輕揮灑的浮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