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處世 不卑不亢
發(fā)表時間:2016-03-04用戶:淺笑嫣然閱讀:2230
不以權(quán)勢決定親疏
以權(quán)勢視其關(guān)系親疏,實則是親一時,疏一世。凡是這樣“套”來的親,沒有長久的。因為權(quán)勢本身就不是永恒的,而是無常的。所以,為人處世不要過分親近權(quán)勢,不要勢利眼。不然,會刺傷后者的自尊。
漢代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清廉又重義的人,叫朱暉。他在讀書的時候,偶爾結(jié)識了一位大官張堪,張堪恰是他的同鄉(xiāng)。張堪很看重他,但朱暉卻因為自己只是一個大學生,不敢與之過從太密。有一次,張堪對朱暉說,你真是一個自持的人,值得信賴,我愿以身家子妻托付于你。朱暉因為張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對此重言不曉得作什么反應(yīng),只是恭敬地拱手相應(yīng)。后來,張堪死了,身后沒有留下什么豐厚遺產(chǎn)。朱暉其時早已與張堪無甚交往,但聞訊之后,感于張堪的知遇,竟千方百計地濟以錢糧,甚至前去噓寒問暖。朱暉的兒子對他說:“爸爸,我們以前并不曾聽到你與張堪有什么厚交,你為何如此善待他的家人?”朱暉回答說:“張堪生前,曾對我有知己相托之言,我當時已有備于心。做人不能分其尊卑欺騙別人,更不能欺騙自己即可。”
人們在社交中需要分清主次,有輕有重,不可能平均用力,等齊劃一。但聰明的人在保證“重點”的時候,絕不忽略“一般”。
有這樣一場家宴:宴席上坐著男主人、男主人單位的領(lǐng)導(dǎo)以及男主人的幾位同事,圓桌上的酒菜已經(jīng)擺得讓人感覺全心全意了,可是,圍著花布裙的主婦還是一個勁地上菜,嘴上直說:“沒有什么好吃的,請領(lǐng)導(dǎo)對付著用點!”
男主人則站起來,把領(lǐng)導(dǎo)面前吃得半空的菜盤撤掉,接過熱菜又放在他面前,熱情有余地給領(lǐng)導(dǎo)夾菜、添酒,而對其他同事只是敷衍地說聲“請”。
男主人的同事都很難堪,其中兩位竟憤然起來,未等宴席告終,就“有事”告辭了。
像這樣的宴席,男主人眼里只有當官的,而慢待他人,使同事們的自尊心和面子受到損傷,同事當然會“有事”告辭。
盡管人們的社會角色和社會地位不同,但都需要受到尊重,維護面子的精神需求是一致的。但要真正做到不以權(quán)勢為標準來決定親疏遠近,維護每個人的面子,那就十分了不起,那是真正“禪”透了,想開了。
比如,去某單位辦事,恰巧遇見了三個都認識的人,都好久未見了,其中一位正是自己急于尋找求助辦事的,你怎么對待呢?是抓住一人,不計其余,還是逐個關(guān)照,熱情寒暄一番,然后和其他人說明情況,保證重點?這就是一個技巧。除了技巧是必需的之外,根本問題是要一視同仁,不尊不卑,唯有這樣處世,才是明智的選擇,不然,一定會引起他人的反感,以致眾叛親離。
坦蕩做人,不卑不亢
心有千千結(jié),人有千千面,人性紛呈,性格各異。所以,我們生活在這個蕓蕓眾生的大千世界,就難免與形形色色的人交往。有些人剛烈,激情所至,如錢塘江春潮,洶涌澎湃;有些人脾氣平靜,如昆明湖水,波瀾不興。前者使人想到張飛,后者使人想到諸葛亮。有些人的性情如高山流水,奔流回轉(zhuǎn),活潑自如;有些人的性情則如地下湖泊,潛流奔涌,外表卻了無痕跡,前者如王熙鳳,后者如林黛玉。有些人天性喜歡造謠生事、挑撥離間。
喜歡造謠生事、挑撥離間的常被人們稱作小人,而小人每個地方都有,這種人很令人討厭,所以有些人對這種人不但敬而遠之,甚至還抱著仇視的態(tài)度。
仇視小人固然可以顯出你的正義,但并不是保身之道,反而凸顯了你的“正義”的不切實際,因為你的“正義”公然暴露了這些小人的無恥、不義。再壞的人也不愿意被人批評“很壞”,總要披一件偽善的外衣,這是人性,而你特意凸顯的“正義”,卻照出了小人的原形,這不是故意和他們過不去嗎?君子不畏流言、不畏攻訐,因為他問心無愧;但小人看你暴露了他的真面目,為了自保,為了掩飾,他是會對你展開反擊的。也許你不怕他們的反擊,也許他們也奈何不了你,但你要知道,小人之所以是小人是因為他們始終在暗處,用的始終是不法的手段,而且不會輕易罷手。不要說你不怕他們對你的攻擊,看看歷史的血跡吧,有幾個忠臣抵擋得過奸臣的陷害?
所以,和小人保持距離就好了,不必嫉惡如仇地和他們劃清界線,他們也是需要自尊和面子的!何況你也不可能完全“消滅”小人,因為小人是一種人性現(xiàn)象,而人性是亙古存在的,因此不如和他們保持一種“生態(tài)”上的平衡。而且,有他們的存在,才能彰顯你這“正人君子”的價值與可貴?。?br />
至于君子,你也不必去逢迎拍馬,因為真正的君子一般都有潔癖,他們不喜歡這些非正道的行為。固然人都喜歡被奉承,喜歡一群人把他捧得高高的,但真正的君子會自省,一旦發(fā)現(xiàn)你是故意在奉承他,他基于潔癖,反而會刻意疏遠你,甚至生起嫌惡之心對你,這就弄巧成拙了!
所以,做人要坦坦蕩蕩,不卑不亢,這樣,不僅讓小人對你敬而遠之,更讓君子對你欣賞有加。
要選擇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
尊重他人,別人才能尊重你,從而慢慢喜歡上你。
一般而言,人們對于自尊往往存有不容侵犯的保護意識,因此,一旦個人的自尊遭受侵犯或攻擊時,即使對方過后表示歉意,恐怕也已無法彌補雙方的惡劣關(guān)系。
相反地,如果你能顧及對方的自尊,處處為對方的自尊設(shè)想,那么,對方必然會因此對你表示友好與感謝。
顧及他人的心態(tài)及立場,尊重他人的自尊,乃是相當重要的為人之道,也是受人歡迎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很多時候,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代溝、夫妻情侶之間的分歧、上司和下屬之間的矛盾都是因為沒有設(shè)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因為不了解對方的立場、感受及想法,我們無法正確地理解和回應(yīng)。然而遺憾的是,很少有人有這樣的“好奇心”,人們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認為別人應(yīng)該怎樣,或者站在“一般人”的立場上去界定別人“應(yīng)該”有的想法和處理方式。
養(yǎng)成換位思考的習慣,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你可以收獲更多:
1.多一份理解,少一點矛盾。如果只從自己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世界上那些不如意的事情都可能成為隨時引發(fā)矛盾的導(dǎo)火線。為什么老板要求這么嚴格?為什么媽媽那么哆嗦?為什么他會拒絕我的好心?如果你接下來的推理不再以自己為中心,把對方當作主語繼續(xù)說下去,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別人有難言之隱,有良苦用心,有為難之處,那么所有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2.多一份博大,少一腔怒氣。也許你還會為一件事情而耿耿于懷,甚至大動肝火,但是因為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你將更加善解人意,更加細心,更加寬容,更加和善,你也會因此而心平氣和,一腔怒氣消散了,而同時你的人格也得到了升華。
3.多一點信賴,少一點盲目。為別人著想給對方帶來的是方便、利益和愉悅,別人自然會把你當作自己人來看待,無形之中就會信任你。而對你自己而言,先前那些盲目、不釋然、困惑、惱怒……都會因此消除。
必要的時候把別人當成自己,或把自己當成別人。將心比心,進行一番換位思考后,你的心情自然會豁然開朗,在真誠的寬容下善待別人,善待自己。生活在集體中,應(yīng)學會站在對方立場看問題,多給別人理解與關(guān)心,處理好各種人際關(guān)系。
卡耐基?梅倫大學的商學教授羅伯特?凱利,在加利福尼亞州某電腦公司遇到一位程序設(shè)計員和他的上司就某一個軟件的價值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凱利建議他們互相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爭辯,結(jié)果5分鐘后,雙方便認清了彼此的表現(xiàn)多么可笑,大家都笑了起來,很快找出了解決的辦法。在人與人的溝通過程中,心理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人們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對方必須接受自己的意見才行。如果雙方在意見交流時,能夠進行換位思考,就能避免雙方大動肝火,很快找到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
當今社會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人們的工作節(jié)奏明顯加快,生活壓力空前高漲,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社會交際圈對人們緩解壓力、促進身心健康與提高工作效率將起到一個調(diào)節(jié)劑的作用。所以在與人交往中,一定要養(yǎng)成換位思考的習慣,對他人多一些包容與理解,少一些矛盾、怒氣和偏執(zhí),這樣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都是一件好事。
得理也讓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都可能在某些方面與別人不同。朋友相處常常就會有大大小小的矛盾,當我們面對這些矛盾時,不要總認為“狹路相逢勇者勝”,因為勝的同時,一份友情也就消失了。
很多時候面對某件事情我們會覺得自己有道理了,就變得咄咄逼人了,一副得理不饒人的樣子,為什么不能選擇退讓呢?
想想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實在佩服諸葛先生的度量和遠大的目光。他的七次擒縱直接帶來了西蜀南方五十多年的長治久安,如果當時他執(zhí)意殺掉孟獲,烽煙戰(zhàn)火恐怕是不會停的,諸葛亮也不會一心攻打魏國而無后顧之憂了!
諸葛亮辦事原則體現(xiàn)了豁達大度,他本來非常有理由殺掉孟獲,但他還是讓了三分,換來的是蜀國的長治久安。那我們平時處理問題是不是也可以做到“有理也要讓三分”?日常生活中,爭強好勝者未必掌握真理,而謙讓的人,原本就把出人頭地看得淡,更不消說一點小是小非的爭論,根本不值得為此“雄辯”,越是你有理,越表現(xiàn)得謙讓,往往越能顯示出一個人的胸襟之坦蕩、修養(yǎng)之深厚。
豁達大度,待人寬厚是一種美德。事情本來不大,就要得饒人處且饒人,而且是得理也要讓三分。中國傳統(tǒng)美德講恕道,講究“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原諒人也是一種美德。
有一次,眼見一位老大爺騎車被從路旁小胡同中沖出來的一個騎車女孩子撞倒了。那個女孩子對著倒在馬路上的老人大聲埋怨:“你騎車也不瞅著點兒!”路旁行人看不慣,紛紛指責那女孩子:“別說是你把老大爺撞倒了,就是你沒責任,也該先扶起老大爺看撞著哪兒了吧?”說得那女孩子不得不過去扶起老大爺,小聲說:“對不起。”那老人站起身,活動活動,說:“疼點沒事兒,你下回可得小心了!你要沒撞著哪兒就快走吧!”看看,和氣多好。
現(xiàn)在,社會節(jié)奏加快了,有人心生浮躁,沒點修養(yǎng)便說話帶氣帶刺,他們得理不饒人,無理也攪三分!其實,原諒人不等于窩囊,是有意為之的高尚。懂得這些,也就沒有什么氣可生了。
寬恕別人,看著像是“窩囊”,其實那是人格的完美高尚!帶來的那種崇高美感,是一種千金難買的精神享受。
要尊重人
卡耐基曾說:“人類天性中最深切的沖動,就是‘做個重要人物的欲望’。”我希望大家能牢牢記住這句話。這對大家與人相處極為有益。
所謂尊重人,就要把別人作為重要人物一樣去對待他,而不是輕視他。這樣,你的人際關(guān)系一定會大大改善,而且會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
有一位推銷大王叫喬?吉拉德,他在十五年中,一輛一輛地推銷高檔小轎車,他推銷出了多少輛?竟推銷了13001輛!這簡直不可思議。由于這個紀錄太驚人了,無人可破,因此載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他是怎樣成功的呢?
尊重人就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次,他的汽車展銷室走進一位婦女,他熱情地前往接待。聊天中他知道這婦女只是進來打發(fā)一會兒時間。因為今天是她55歲的生日,她早已打定主意在生日那天給自己買一輛白色雙門廂式轎車,牌子應(yīng)該是福特牌的??蓜偛潘诖蠼稚夏羌腋L剞I車展銷室購車時,那小伙子說要出去辦點事,叫她一小時以后再來。沒有辦法,她只能逛到了喬?吉拉德所在的展銷室。當然,這里的車不是她早就認準的福特牌,而是雪弗萊的專賣店,她只是隨意來轉(zhuǎn)轉(zhuǎn)。
但不管這婦女想不想買雪弗萊,吉拉德還是熱情接待了她。只是因為看來有急事,他禮貌地告辭了一二分鐘,接著又回來了。
大約一刻鐘以后,他正在給這位婦女熱情介紹,忽然門口進來一位年輕小姐,手里捧一打鮮艷的玫瑰花,將花遞給喬?吉拉德。
“這花不是給我的。”吉拉德接過花忙解釋說,“今天不是我的生日。”說完,他轉(zhuǎn)過身,雙手捧著那一打鮮艷的玫瑰花彬彬有禮地對那位婦女說:“祝您福壽無疆,尊敬的夫人!”
那位女士被這突如其來的禮遇幾乎弄傻了,她感動得熱淚盈眶,并閃著淚花說:“已經(jīng)很久沒有人給我送花了。”
感動之余,這位婦女談了她剛才的遭遇。她說:“那個推銷員真是差勁!我猜想他一定是因為看到我開著一輛舊車,就以為我準買不起新車。我正在看車的時候,卻突然說他要出去收一筆欠款,叫我等他回來再說。就這樣,我上你這兒來了。”
這位婦女最后究竟是買了一輛什么車,我想這結(jié)果我不說大家也自然知道了。喬?吉拉德為什么會成功,我們在這個故事里不是看得很清楚了嗎?因此我們應(yīng)該尊重人。
防人之心不可無
中國古代有一則著名的寓言故事《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故事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為人處世,要有防人之心。所謂的防人之心,也就是要求我們在做人做事上,要居危思安,不能鼠目寸光、瞻前不顧后,要學會時時保護自己。
在盛夏的園子里百花齊放,百鳥爭鳴,有一只知了爬到高高的樹枝上,拉著長聲盡情地歌唱著。唱累了,它就吮吸幾口露水,接著再唱,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
但是在知了身后有一只螳螂正在向它逼近。有意思的是,正當螳螂躡手躡腳、全神貫注地舉著鐮刀似的前爪,準備偷襲知了的時候,它絲毫沒有注意到,后面有一只黃雀已經(jīng)盯住它了。
當然,撲閃著翅膀、伸著脖子的黃雀,更沒想到的是,就在它準備飛撲獵物的一剎那,樹下有人拿著一張彈弓,已經(jīng)瞄準它的腦殼將要射擊了。
在這個寓言里,知了只顧自得其樂,螳螂只顧偷襲知了,黃雀只顧盯著螳螂,它們都犯了鼠目寸光、瞻前不顧后的毛病,只想盡快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卻喪失了防范之心,以至于隨時都會招來殺身之禍,面臨滅頂之災(zāi)。
俗話說:“林子大了,什么樣的鳥都有。”動物界如此,整個人類社會也是如此,甚至比鳥類世界更加復(fù)雜。有好人,也有壞人,更有時時處處都在算計別人的小人。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道理。為人處世,必須把這句話時時刻刻牢記在心,這樣才能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