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作家賞析名畫引發(fā)的思考
發(fā)表時間:2023-03-22用戶:文獻閱讀:1887
由作家賞析名畫引發(fā)的思考]我在2019-22期《讀者》雜志上讀到心香一瓣摘自人民文學出版社《鐵凝散文》一書中,鐵凝的中國繪畫精品鑒賞文章《韓熙載夜宴圖》,韓畫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畫家顧閎中的繪畫作品,原跡已失,現(xiàn)存的是宋摹本,絹本設色,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韓熙載夜宴圖》描繪了官員韓熙載家設夜宴載歌行樂的場面。這張畫里有故事:南唐后主李煜想要給韓熙載升職加薪,但聽說他整天紙醉金迷,不務正業(yè),于是任命畫師兼狗仔顧閎中潛入他家中一探究竟,顧閎中曾任南唐畫院待詔,渾身都是“攝像頭“的他,悉數(shù)記錄了在場每一個人的神態(tài)動作?;貋砗髣?chuàng)作了傳世長卷《韓熙載夜宴圖》,然而它在當時只是一份政治情報。748219美文網(wǎng)
此畫繪寫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韓府夜宴過程,即琵琶演奏、觀舞、宴間休息、清吹、歡送賓客五段場景。整幅作品線條遒勁流暢,工整精細,構圖富有想象力。作品造型準確精微,色彩絢麗清雅。不同物象的筆墨運用又富有變化,尤其敷色更見豐富、和諧。
我在大學就讀時,中國美術史課程里面,就已經(jīng)研讀和欣賞過這幅名畫,后來從事中學美術教育,又對學生進行過介紹分析和授課。正如鐵凝文中評價的《韓熙載夜宴圖》:它像一部從天而降的天書,把中國的人物畫“拔”到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度。它“千古至尊”的價值,直到今天仍未被超越。
對于中國古典人物畫的極品佳作,中外美術史及各類藝術鑒賞書籍報刊推崇有加,評論不斷,然而鐵凝此篇文章卻是從對宋徽宗時期《宣和畫譜》關于畫家和作品文字記載存疑的角度展開分析,將此畫作的傳奇故事、歷史演義及深刻影響,進行了淋漓盡致的剖析。
文章以設問和質疑方式開始,從歷史發(fā)展的視角,對《韓熙載夜宴圖》出爐的時代背景、畫面內容、藝術特點、成就地位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賞析,與其他藝術評論家對作品品鑒不同的是,她能夠以作家特有的敏銳和思考來鑒賞名畫。
鐵凝在對作品各場景人物描述評析后,特別對第四段全幅宴樂情景的高潮部分,韓熙載的動態(tài)神情、畫面構成形式等描繪高度贊揚。她驚嘆:這一段,無論對人物的刻畫,還是構圖、設色,均堪稱中國人物畫的經(jīng)典。他那三組式的組合,設色的雍容華麗而不紛雜,人物的聚散穩(wěn)而不呆板,尤其居中的那五位歌女,在動作一致中的求變,都達到了中國畫無與倫比的佳境。最后作者認為,《韓熙載夜宴圖》,不是從天而降,他是中國古代畫家大才情和大智慧的結晶。
文章還將此作品與西方繪畫史上,10世紀拜占庭藝術的教堂壁畫做了比較,壁畫把耶穌和他的門徒作為主要描繪對象,其形式也是平涂勾線的手法。但無論構圖、設色、還是線條的運用都大大遜色于同時代的《韓熙載夜宴圖》。
我對這篇藝術觀點明確、表達專業(yè)深刻、品味高雅不俗的名畫鑒賞佳作,竟然出自一位女作家,并且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鐵凝之手感到好奇。這不能不讓作家隊伍中的一分子,且有繪畫藝術經(jīng)歷的我迫不及待想揭開謎底的強烈意愿,果然從網(wǎng)上查找到,鐵凝出生在藝術世家,父親是畫家,母親是聲樂教授。
父親是著名畫家鐵揚,原名屈鐵揚,父為油畫及水彩畫家,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母親是聲樂教授,畢業(yè)于天津音樂學院。鐵凝為長女。鐵揚(1935。9—)河北趙縣人。 擅長油畫、水粉畫。 1960年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本科畢業(yè)。 曾在河北省文化藝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任教,河北歌舞劇院舞臺美術設計。1982年入河北畫院任專業(yè)畫家,一級美術師。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及歐、美、亞洲多國藝術博物館收藏。作品《夏日饋贈》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牌獎。出版有《鐵揚畫集》等。
也許有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原因,鐵凝很小就表現(xiàn)出文學創(chuàng)作的才華,而她的許多作品中也體現(xiàn)了她對藝術的感悟欣賞水平。
她之所以能夠長期保持藝術的活力和創(chuàng)作的生命不衰,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的小說以藝術取勝,不管時代風云如何變幻,社會流行哪種思潮,她從來不偏離藝術這個方向。她對當代小說的最大貢獻也在于她把小說當作藝術去營造,創(chuàng)造了許多小說藝術精品。小說是一門語言藝術,但同時也是一門綜合性最強的藝術。許多優(yōu)秀的作家都是多面手,精通多種門類的藝術,歷史上王維、蘇軾、宋徽宗、鄭板橋、唐伯虎、文征明等,他們既是詩人、作家,又是畫家。
鐵凝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十分注意吸取繪畫、音樂、舞蹈藝術的營養(yǎng),融合其他門類的藝術之長,來豐富小說藝術的表現(xiàn)力。在她的小說里,我們可以看到現(xiàn)代繪畫藝術,舞蹈藝術,音樂藝術與小說藝術的自然結合。
鐵凝認為:藝術探尋指的是作家對文學本質的不懈追求,文學的本質在于其藝術美,可以說失去了藝術美的文學作品不是好的作品,而忽略的現(xiàn)實意義的藝術美也只能是空中樓閣。這段話,既是她對文學藝術發(fā)展的哲學思考,又是她文學創(chuàng)作人生的經(jīng)驗總結。下面我們不妨閱讀鐵凝寫的散文:《讀父親的畫》中的一個片段,從中欣賞和感受她文字中的藝術魅力:
父親無疑將繪畫視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的每一畫面,又好比他的生命派生出的許多永恒的瞬間。
父親的畫,就因此彌漫著一種可以觸摸的激情。即使面對著他的靜物,我也會生出快樂的不安。于是我想,什么是靜物呢?照字面的解釋,靜物就是安靜的東西。但是山川樹木也不安靜著么?它們進入畫家的視野,可被稱作風景,靜物實際也是風景的一種??!在畫家的筆下,一只花瓶的呼吸與一條河流的沉默原本無須界定,它們都是有形的生命。還有人,人在父親筆下也不是靜穆著的自然么?作為觀眾的我,才會在雨后的村邊讀出許多北方的故事;才會在被薄霧打濕的無數(shù)花瓣上感應到世界的莊重和俏皮;才會在嬌艷欲滴的紅土堆上發(fā)現(xiàn)令人驚懼的美麗;才會在蓬勃茁壯的人體上領受到自然的恩賜;才會在黑的山白的樹身上悟出喜悅人生的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