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在記憶里鐫刻成花,把倦怠的模樣揉碎在夢里。三年之癢,我想,我足已對周圍的一切熟記在心。我也曾想著把身邊的人、事、風景、故事,筆錄在紙,銘記于心,怎奈總是意猶未盡,筆墨淡然。
初試茅廬,一紙聘書,我來到了此書香之地,并約定了四年時光,靜心相伴。至于我為什么潛意識地戀上了這里?或許我也不曾細尋緣由。我只知道這里環(huán)境――靜而美,最適合讀書。我的宿舍公寓,陽臺朝東,與4號公寓樓隔 窗相望,偶爾還能聽見窗外哪個癡情的男孩對窗的獨白,但卻遲遲沒有哪個姑娘敢回應,比起居所,校園里那一排排粉色的公寓樓,實在比我們的住處還美,還靜。簡直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仿佛端莊秀麗的姑娘,粉色著裝,等你歸來,走在街道里,只要看見粉色的一排樓房屹立,便找到了歸處。
我們的農林樓,正對著小樹林,松影深青,小路蜿蜒,霽天空闊。最好的還是在樓窗里看風雨,深秋里,從天邊幾陣白光,白霧,細雨如繩,把校園籠罩在如霧如夢的仙境里,一眼望去,不見盡頭。越過層層迷霧,驅散了清寒,走在蜿蜒的石路上,低頭細觀,石子上的藝術話語更是引你駐足。“手上留情花自香,腳下留意草如茵”,“花木有情報春暉,同學愛護喜心扉”,“腳下留情,我怕疼”等標語,與其說是一種提示,更不如說是一抹獨特的文化風景。
走過蜿蜒的石路,越過翠綠的園林,倘若在夏季,你便能遠遠地聽見清澈湖水的叮咚聲,猶如年輕的小伙吹著歡快的口哨一路歡歌,天空浮云飄過,天藍如海,一抹濃墨渲染,映襯著湖水天色相通,而我最喜歡走在純白的小橋上,體會著那句“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情畫意,湖水中央則是一座高聳的假山,擊打著水花發(fā)出“啪啪”的脆響,迎合著孩子們來去的腳步聲,顯得十分流動,鮮明。
湖水對面的是舊圖書館,靜而遠香,雖然不及新修的圖書館光鮮亮麗,但卻有一股濃郁的書香氣息,在濃郁樹影的守護下,倒也不覺得孤獨落寞。站在新圖書館的十層窗前,后窗朝西,登高望遠,靜觀日上,朝靄,晚霞,云起云舒,仿佛“與日同起,與月同輝”之感,四季間,變化無窮,使人忘倦,流連忘返。出門東西向,兩門寬敞,正門孔子雕塑躍然眼前,使人心生敬慕,走進書間,樓梯蜿蜒高聳,益于攀爬,鍛煉體質,勞逸結合,亦或是登高望遠,急于學業(yè)者,電梯可供一蹴即成。其內書香云集,桌椅整齊安放,心中嘆為觀止,慶幸可以一觀其雄偉壯麗,而我喜歡站在窗前,手執(zhí)書卷,眼疲勞,亦可以觀其風景,陶冶情操,抒發(fā)情懷。
北望是“第二教學樓,逸夫樓,信息樓”等五大教育兄弟樓,它們閣樓相依,霧浦星燈,承載著嚴師教導,學子之夢。東北向的是體育場、足球場、排球場,如北平之海甸,山東之芝罘,寬闊平坦,站在其中,忽然感覺自己猶如滄海一栗,渺小如沙。下課之余,奔跑其中,忽覺身輕如燕,一圈、兩圈、三圈,仿佛所有煩惱隨著汗水蒸發(fā),跑完猛覺一身輕松。最是歡快的還是體育廣場里有活力的大媽廣場舞,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有力,忽覺生活之美好。
回溯四年,仿佛沙漏過細,時間一點點流逝,風景一幕幕越過,愛上了一處景,戀上了一個人,也便喜歡上了一座城,此情此景,在美好的年華里,仿佛一切都是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