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經--南山一經(7)
發(fā)表時間:2020-03-31用戶:蘇沐閱讀:1237
【原文】
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huò)[1]。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鳩[2],其音若呵[3],名曰灌灌[4],佩[5]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rú)[6],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注釋】
[1]青雘:一種顏色很好看的可做顏料的礦物。
[2]鳩:即斑鳩,一種體形似鴿子的鳥。
[3]呵:大聲呵斥。
[4]灌灌:傳說中的一種鳥。
[5]佩:這里是插上的意思。
[6]赤鱬:類似今方頭魚,頭高,呈長方形。
【譯文】
再往東三百里的山,是青丘山,山南陽面盛產玉石,山北陰面多盛產一種顏料,叫青雘。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狐貍卻長著九條尾巴,它吼叫的聲音如同嬰兒啼哭,能吞食人;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不中妖邪毒氣。山中還有一種鳥,形狀像斑鳩,鳴叫的聲音像是人在互相呵斥,這種鳥名叫灌灌,把它的羽毛插在身上能使人不迷惑。有一條叫英水的河從這座山發(fā)源,然后向南流入即翼澤。澤中有很多赤鱬,形狀與普通的魚一樣,卻有一副人的面孔,叫聲如同鴛鴦鳥,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疥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