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經(jīng)--南山一經(jīng)(4)
發(fā)表時間:2020-03-31用戶:蘇沐閱讀:1152
【原文】
又東三百里,曰柢(dǐ)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1],蛇尾有翼,其羽在魼(xié)[2]下,其音如留牛[3],其名曰鯥(lù),冬死[4]而夏生,食之無腫[5]疾。
【注釋】
[1]陵居:棲息在山坡上。
[2]魼:也作“脅”,指肋骨。
[3]留牛:可能就是本書另一處所講的犁牛。
[4]冬死:指冬眠。一些動物在過冬時處在昏睡不動的狀態(tài)中,好像死了一般。
[5]腫: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癥。
【譯文】
再往東三百里有座山,名叫柢山,山間多水流,沒有花草樹木。水中有一種魚,形狀像牛,棲息在山坡上,有蛇一樣的尾巴并且長著翅膀,羽毛生長在肋下,鳴叫的聲音像犁牛,名叫鯥,冬眠而夏蘇醒,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腫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