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有信心
發(fā)表時間:2016-03-04用戶:淺笑嫣然閱讀:2248
自信創(chuàng)造奇跡
自信會使人創(chuàng)造奇跡。古往今來,每一個偉大的人物在其生活和事業(yè)的旅途中無一不是以堅強的自信為其先導。
拿破侖就曾宣稱:“在我的字典中沒有不可能的字眼。”這是何等豪邁的自信,正是因為他的這種自信激起了無比的智慧和巨大的能力,才使他成為橫掃歐洲的一代名將。所以,一個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發(fā)無邊的勇氣,才能感受生活的快樂,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潛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保羅?蓋蒂由于經(jīng)營石油的成功,已經(jīng)是一位世界名人。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參戰(zhàn)不久,美國海軍部長就極力邀請他主持斯巴達飛機公司和航空學校的業(yè)務,并對他說:“這將是你對海軍和祖國所能做出的最大貢獻。”
1942年4月,美國海軍部要求斯巴達公司生產(chǎn)格魯曼戰(zhàn)斗機機翼,專家們預測,要正式投產(chǎn)至少需要15個月的準備時間。保羅?蓋蒂卻提出要在6個月內(nèi)完成準備工作。
保羅?蓋蒂對自己的計劃充滿自信。他挑選了50名同樣充滿自信的優(yōu)秀工作人員,送他們接受嚴格的訓練和學習,同時制造工具的準備工作也緊鑼密鼓地展開了。不久,50名培訓人員回來了,10套工具也準備就緒。生產(chǎn)開始的時候,6個月的期限還未到呢。開工之后,蓋蒂幾乎每天都和工人生活在一起。在他的領(lǐng)導下,工人們的生產(chǎn)效率竟是其他同樣機型飛機制造工廠的10倍……
當人們問及蓋蒂成功的秘訣時,他說:“一個人的成功,關(guān)鍵是應該堅信自己的判斷,有自己的主見,對成功充滿自信和樂觀的態(tài)度,而不要迷信權(quán)威。”
蓋蒂年輕時在俄克拉荷馬州買了一塊地皮,根據(jù)他的經(jīng)驗,下面會有相當豐富的石油。他請來一位地質(zhì)學家。專家考察后在報告中肯定地說:“這塊地根本產(chǎn)不出一滴油,最好將其賣掉。”蓋蒂聽信了專家的話,把地皮賣掉了。然而沒過多久,那塊地上竟打出了高產(chǎn)油井。事實證明,那是一個石油高產(chǎn)區(qū)。
1931年美國經(jīng)濟不景氣,股票的價格降到了極低的水平,蓋蒂認為美國的經(jīng)濟基礎(chǔ)是好的,隨著經(jīng)濟形勢的逐漸恢復,股票價格會大幅上升。于是他買下了墨西哥石油價值數(shù)百萬美元的股票。隨后幾天,股市出現(xiàn)了一些下跌,蓋蒂自信下跌已經(jīng)接近最低點。然而蓋蒂的同事們已經(jīng)被大蕭條弄怕了,他們竭力勸說蓋蒂將手中的股票拋售出去。大伙的一致意見使蓋蒂動搖了,最終拋售了墨西哥石油公司的股票。事實最終證明,蓋蒂先前的判斷是正確的,在以后的幾年中,這家石油公司財源滾滾。事后蓋蒂不無后悔地說:“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shù)人的手中。失去了自信,你也就失去了一切。”
1932年,蓋蒂意識到中東原油的巨大潛力,于是派出談判代表到巴格達,同伊拉克政府反復交涉后,打算買下一塊很有前景的地皮的開采特許權(quán),價格只有幾十萬美元。就在此時,世界市場上的原油價格忽然波動,于是大家普遍認為,這個時候在中東進行投資是不明智的。
蓋蒂再一次被大家的意見所左右,推翻了自己原來的判斷,命令在巴格達的手下人終止談判。結(jié)果十多年以后,當蓋蒂決定再次進軍中東的時候,情況就不太一樣了。為了得到那塊地皮的開采特許權(quán),他竟多付出了一千多萬美元的代價。
缺乏自信而導致失敗的教訓是深刻的,也是彌足珍貴的。
在以后的歲月里,蓋蒂“一意孤行”,最終成為美國最成功的商人。
自信是根魔棒,一旦你真正建立了自信,你將發(fā)現(xiàn)你整個人都會為之改觀,氣質(zhì)會更優(yōu)秀,能力會更強,隨之你的生活態(tài)度也將變得更樂觀。
一切勝利只是屬于各方面都有把握的人。那些即使有機會也不敢把握、不能自信成功的人,只能落得個失敗的結(jié)局。唯有那些有十足的信心、能堅持自己的意見、有奮斗勇氣的人,才能保持在事業(yè)上的雄心,才能取得成功。
在生存競爭中最后贏得勝利的人,一舉一動都充滿了自信,他生機勃勃、精力充沛的非凡氣度會使人自然對他產(chǎn)生特殊的尊敬。而那些被擊敗在地、陷入困境的人,卻總是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他們看起來就缺乏決斷力和自信,無論是行動舉止、談吐態(tài)度,他們都容易給人一種懦弱無能的印象。
因此,一個人的自信度有多高,他的人生境界就有多高。自信決定了人生的高度。不要等待別人給你自信,建立頑強的自信吧,這樣你會感覺自己有駕馭生活的強勁能力,從而對生活充滿樂觀,你的人生也會因此充滿快樂。
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一定要有充分的自信,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相信自己一定會取得成功。
有一位年輕人,工作了一段時間不是很順利,因此覺得自己的前途沒什么希望了,繼而非常沮喪頹廢。
有一天,他把自己的苦惱跟一位年邁的長者訴說,長者聽完后給了他一幅油畫,并對他說:“你把這幅油畫拿到市場上去賣,但無論誰要買這幅油畫,你都不要賣。”年輕人來到市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都無人問津,直到第四天才有人詢問。到了第七天,這幅油畫已經(jīng)能賣到一個不錯的價錢了。年輕人拿著油畫去找這位長者,他說:“你再把它拿到拍賣會上去拍賣。”最后這幅油畫以驚人的價格被一個富商買走。
其實,這幅油畫不過是一個初學者的習作,一幅很普通的油畫。
其實人與那幅油畫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你認定自己是一個平凡、普通的人,那么你永遠不會取得很大的成功;如果你堅信自己是一個寶貴的人才,那么通過自己的努力,你就一定會成功。你認為你是什么樣的人,你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福布斯》是與《財富》、《商業(yè)周刊》并駕齊驅(qū)的三大雜志之一。大衛(wèi)?梅克是《福布斯》的總編。有一次,梅克宣布將要解雇一名員工。有位員工實在太擔心、太緊張,因為他覺得自己在公司的表現(xiàn)很糟糕,最后忍不住就直接去找大衛(wèi)?梅克問道:“大衛(wèi),你要解雇的是不是我?”大衛(wèi)?梅克慢悠悠地說:“本來我還沒有想好是誰,不過,既然你提醒了我,那么就是你了。”于是,那位員工當場就被炒了魷魚。
世界充滿了成功的機遇,也充滿了失敗的可能。所以,我們要不斷提高應付挫折與干擾的能力,調(diào)整自己,增強社會適應力,堅信失敗是成功之母。若每次失敗之后都能有所領(lǐng)悟,把每一次失敗當做成功的前奏,那么就能化消極為積極,變自卑為自信。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就會在未來的廣闊空間里,獲得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發(fā)展方式。未來的世界充滿了無數(shù)成功的可能,這種機會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均等的,重要的是對自己要有信心。那么,我們怎么樣才能讓自己更自信呢?
事實上,要獲得自信也很簡單,那就是從現(xiàn)在開始,從每一點滴做起:
1.相信你的欲望和想法。試著比以前更順應你的意愿和直覺去做事。如果你一直很想去嘗試新的花樣,就去做吧,去享受這種經(jīng)驗。逛街買衣服的時候,去試穿一些新的款式,不要老是挑那些你一向習慣穿著的衣服。買那些對你胃口的衣服,不要讓店員左右你的想法,當你產(chǎn)生一種由衷的感覺或想法的時候,不要依賴你的朋友或伴侶來證實你的看法。你越能信任自己的價值觀和好惡感,你就越不會去為自己辯護。
2.每天早上梳洗時,笑嘻嘻地對鏡中的自己說:“早上好!你今天的信心會比昨天多一分。”這樣你至少會以積極的態(tài)度開始新的一天。記著講這句話的時候要神經(jīng)振作、有說服力,要說得讓自己相信。
3.贊美自己,不要怕照鏡子,不要放過任何照鏡子的機會。仔細端詳鏡子中的自己并對自己說:“你這個人長得真不錯。”如此持續(xù)地做數(shù)個星期后,你會更能真正地接受自己。列一張清單,將自己應該做但由于膽怯而沒有做的事情寫下來。然后依照每一件事情的難度,把它們從最容易處理的排列至最難處理的。
4.選擇一樣你喜歡做、做得好、自己欣賞而別人也表示贊賞的事情,有系統(tǒng)地發(fā)展它。—個人如果有一樣事情是他能夠完全掌握、喜歡做,并且自己和周圍的人都欣賞的,他的自我價值必然會有增長的趨勢,隨之而來的,是他的信心必會增加。
5.選擇最容易處理的一件事,清楚地考慮你在這件事情里面應該擁有但被人侵犯了的權(quán)利。寫下你希望對侵犯者怎樣表明態(tài)度,然后搬來一張空凳,裝作侵犯者坐在那里,練習你準備對他講的話或者想要用的身體語言。你每練習一次,信心自然便會增加一點點,練得滾瓜爛熟后,你會不自覺地向侵犯者表露你內(nèi)心的不滿,為自己的權(quán)益做出維護的舉動。有了一個成功的開始后,再處理難一點的事情便完全不成問題了。
6.發(fā)揮你最大的長處。天生我材必有用。有大成就的人知道把精力放在自己最擅長的地方,當精神集中在你能表現(xiàn)得最好的事情上時,你會感到自信心的膨脹。如果你表現(xiàn)得很有自信,別人就會更尊重你的決定和感覺。
7.不斷地擴大視野。不間斷地擴大視野,讓所學的新知識能夠活用,通過自身的實踐,我們會更明白內(nèi)外環(huán)境的變化,借以培養(yǎng)我們的自信。
不要抹殺自己的潛能
失敗會給許多人都造成負面影響,在他們心中設置永遠的障礙,他們不再敢于嘗試,他們固守著成功與失敗之間的界限,不敢有所跨越,他們認為自己能力只能如此。
管理人員在訓練鯨魚跳高時,首先用白線標示一定的高度,只要鯨魚跳到這個高度,就會給予它們一定的食物獎勵。這樣,鯨魚從1米、2米、3米……一直到十幾米。可見,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一個臺階不斷提升的。可是有很多人都急于求成,他們恨不得一下就跳到10米,如果一次達不到那個高度,他們就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從而對自己灰心喪氣,徹底否定,做什么事情都在懷疑自己,不肯再付出真正的努力,一旦遇到挫折,他們就常常半途而廢。他們限制了自己的潛能,阻礙了自己能力的發(fā)揮,最終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收獲。
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你相信自己的潛力是無窮的,你是足夠優(yōu)秀的,你相信自己的成績遠不止眼前這些。這樣,你就能真正達到你心中的目標。而有些人則一直停滯不前,他們不相信自己還有能力可以提升,因此,他們始終都只會做目前能做的事情,最終只能被后來者所淘汰。
比爾?蓋茨最初向世界第一部微型電腦的開發(fā)者艾德?羅伯茨要求在他的電腦上運用自己編制的BASIC語言時,對方因為他只是個十幾歲的小孩,壓根兒不相信他說的話。但蓋茨最終在其電腦上順利通過了試驗,使羅伯茨驚嘆不已,馬上決定按蓋茨的條件購買軟件。當蓋茨選擇棄學從事計算機行業(yè)時,他的父母根本不相信他能取得成功,并委托一位在計算機行業(yè)和商業(yè)界都十分德高望重的人——斯托姆來說服蓋茨,但最終被說服的卻是被大家公認為辯才的斯托姆。
最終,比爾?蓋茨憑借鍥而不舍的努力和堅定的信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人腦的潛能是無窮的,就算是眾多取得偉大成就的成功人士,如愛因斯坦、牛頓等,他們的大腦潛能也不過只開發(fā)了10%。而平常之人所利用的大腦潛能,更是少之又少,造成巨大的浪費。大量的大腦能量都被消耗在人類的自我懷疑和盲目自信中。
所以,你要相信自己能行,相信自己能夠繼續(xù)進步,可以向更高的目標挑戰(zhàn),可以向更高峰攀登,這樣,你就能實現(xiàn)事業(yè)的騰飛。
以靜制動 慎思密行
以一靜制百動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二十六章:“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原意是,穩(wěn)重、隱忍是輕浮的根本,鎮(zhèn)靜、老練持重是躁動的主宰。輕舉就會失去制衡的根本,妄動就會喪失主宰的優(yōu)勢地位。可見,靜與動是事物運動的一對矛盾,靜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靜制動符合事物運動的辯證法。
以靜制動,既是謀略,也涉及到品格修養(yǎng)。不懂韜略,腹無謀略者難以做到;雖懂韜略,缺乏相應的品格修養(yǎng),沒有隱忍不躁的品性,也將成為不可能?!度龂萘x》描寫劉備“勉從虎穴暫棲身”的韜略之計,就是此意。劉備棲身曹操手下,隨時都有掉腦袋的危險,但劉備假裝不問政事,整天在住處挑水種菜,意在待機出走,自立為王。
在軍事戰(zhàn)爭中,忍躁能夠克敵制勝。公元618年,李淵利用農(nóng)民起義軍的力量建立了唐朝,但當時各地仍有一些割據(jù)勢力與唐朝唱對臺戲。公元619年8月,山西北部的割據(jù)勢力劉武周便派其部下宋金剛率兵逼近新絳,唐王朝政權(quán)受到極大威脅。
李世民奉父命統(tǒng)領(lǐng)一幫人馬聞訊趕到新絳,安營扎寨,與宋金剛軍隊對壘。當時,李世民軍隊中的糧食并不充足,士氣有些低落。李世民看到這種情況,一方面派精兵良將押運糧草,另一方面又派小股部隊繞到敵人后方搶奪糧食,情況迅速好轉(zhuǎn)。李世民的部下乘機紛紛建議,要求向敵軍發(fā)動進攻。李世民不以為然地說:“宋金剛的軍隊遠途而來,既沒有后援,又無足夠的糧草,巴不得速戰(zhàn)速決。如果我們現(xiàn)在就主動出擊,正中敵人下懷。我們偏偏要針鋒相對,閉門不出,以飽待饑。等他們糧盡草絕時,自然會逃跑,到時我們再追趕他們,豈不會一網(wǎng)打盡嗎?”諸將聽后連連點頭。
果然不出李世民所料,八個月后,宋金剛的軍隊糧草吃完,全部人馬無心戀戰(zhàn),只得無精打采地往回撤。這時,李世民率軍乘勝追擊,斬殺和俘虜了數(shù)萬敵軍。
如果李世民不是冷靜地分析敵我情況,那么稍一不忍,按照部將的做法,與敵交戰(zhàn),那么勢必符合敵意;而按兵不動以待時機,不急于求戰(zhàn),最終輕取敵人。
宋代蘇洵說:“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公元1287年6月,以納顏為首的叛軍部將金嘉努、塔布岱率10萬軍隊逼近忽必烈駐地。忽必烈指揮征討大軍將其包圍,叛軍則采取堅守不戰(zhàn)的方針與之對峙。司農(nóng)卿特爾格建議說,元軍雖將叛軍包圍,但叛軍隊伍眾多,敵我懸殊很大,最好的辦法就是設疑兵計迫使敵軍不戰(zhàn)而退。
于是,他命人把元世祖忽必烈的涼傘撐起來,請忽必烈從容自若地坐在涼傘下的交椅上,特爾格笑逐顏開地給忽必烈敬酒。納顏部將觀察到這一情況,以為忽必烈在如此環(huán)境,尚能如此泰然自若,必定早有布置,因此納顏部將疑竇頓生,不敢輕舉妄動。
左丞相李庭發(fā)現(xiàn)敵人已經(jīng)中計,認定敵人已經(jīng)軍心搖動,必定利用夜間逃遁。他建議忽必烈讓他帶壯士十余人,帶上火炮乘夜?jié)撊霐酬?,向敵群發(fā)射火炮。這一建議付諸實施后,敵人果然狼狽逃遁。
在叛軍后撤時,忽必烈又命李庭和御史大夫伊實特穆爾各率漢蒙軍分兩路并進追擊,追至實列門林,一戰(zhàn)擒得敵首納顏,立即就地正法。元蒙納顏之亂至此宣告平息。
總之,隱忍不躁,以靜制動,是剛健中正的標法。在商業(yè)競爭中,忍耐住急于致富的欲望,冷靜分析事態(tài)發(fā)展的進程和各方面的情況,選擇適當?shù)臅r機進行投資,采用沉穩(wěn)的策略,不求暴富而求發(fā)展,這是正確致富的方法。
心靜如水,避免無妄之災
禍福往往是瞬間之事,面對突如其來的災禍,一般人無法忍受,往往會慌張行事暴露自己,而小小年紀的王羲之則有過人之處,能夠心靜如水面對災禍,機智對付。
王羲之的家族,是東晉有名的望族,他的兩位伯父是擁立司馬睿建立東晉的佐命功臣,一位叫王導,任東晉宰相;另一位叫王敦,任大將軍,掌管東晉的兵馬大權(quán)。當時社會上流傳著“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王氏家庭在東晉政權(quán)中,權(quán)勢之盛,地位之高,無與倫比。
王敦雖已位極人臣,享盡榮華,但他的野心很大,眼睛瞄著金鑾殿上的寶座,一心想嘗嘗當皇帝的滋味。王敦的謀士錢鳳,一直在給王敦問鼎的野心鼓動打氣,他自己也存心借此撈個開國元勛。
二人氣味相投,成為知己。
初夏的一個早晨,王敦起床不久,錢鳳急如星火地走進王府大門,直奔客廳而來,王敦得報后立即到客廳與他見面。錢鳳欲言又止,向王敦使了個眼色。王敦抬起右手揮了揮,幾個仆從知趣地退了下去。二人關(guān)起門來,談起了“謀反”的機密。
錢鳳用極為神秘的口氣,小聲地對王敦說著。錢鳳帶給王敦的似乎是一個不祥的消息,王敦聽著聽著,眉頭也漸漸地皺了起來。二人情緒緊張,嘰嘰咕咕地談了好一陣子,王敦突然神情激動地站了起來,手一揮,正要開口說話,突然停了下來,原來他透過窗子,看到對面房間里垂著的帳帷動了一動,這使他想起侄兒王羲之還在床上睡覺。
王羲之這年才十一二歲,平時最受王敦器重。王敦把聰明機靈、悟性極高的王羲之,看做是維持王家世家大族地位“榮譽”的標志之一,是王家下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因此,經(jīng)常把王羲之帶在身邊,留他在自己府中生活。這一次,王羲之已連續(xù)幾天吃住在王敦家中了,他的臥室恰好緊挨著客廳。當錢鳳到來時,因為雙方都很緊張,王敦便把王羲之在屋里睡覺的事忘得一干二凈。直到王敦站起身來,看到帳子動了一下,才想起來。于是,王敦大驚失色,對錢鳳說:“不好!羲兒還在這里睡覺,我們剛才說的話,讓他聽去了可怎么辦?”
策劃起兵、奪位,是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一旦走露風聲,策劃者的身家性命將徹底毀滅,王敦和錢鳳對此是十分清楚的。
經(jīng)王敦一提起,兩眼射出兇光的錢鳳對王敦急促地說:“大將軍,計劃泄漏出去,我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啊!”錢鳳慫恿王敦去殺王羲之。
半晌,王敦沒有吭氣。
“大將軍,要成大事,不敢作敢為不行。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錢鳳焦急地催促王敦下手。
聽了錢鳳的話,王敦心一橫,腳一跺,說:“對,不能兒女情長。”
接著轉(zhuǎn)頭向著王羲之睡覺的那個房間點點頭。“羲兒呀,你就莫怪我這做伯伯的無情無義了!”王敦說著“颼”的一聲,拔出了寒光逼人的青龍寶劍,提劍直奔王羲之睡覺的床前,錢鳳緊隨其后。
王敦左手撩起帳帷,正待揮劍砍下去,卻突然停了下來。原來王羲之這時發(fā)著微微的鼾聲,頭歪在一邊,胸脯隨著均勻的呼吸一起一伏,睡得正甜哩。王敦掀起帳子,他也毫無反應。王敦愛憐地望著十分鐘愛的侄兒,慶幸自己的密謀并沒有被侄兒聽去,于是,打消了殺侄兒的念頭。王敦收回寶劍把它插入鞘中,拉著錢鳳的手走了出去。
真懸??!王羲之差一點就成了伯父王敦的刀下鬼了。實際上,打錢鳳進門時起,王羲之就已醒來,無意中偷聽到了伯父與錢鳳談話,王羲之很快意識到了自己的處境非常危險。
當王敦提劍向他走來之時,王羲之緊張的心幾乎堵住了嗓子眼,他盡力使自己平靜下來,兩眼閉著,神態(tài)自若,完全像睡著一樣,一點破綻也沒有露出來。王敦因此才沒有下手。
王羲之以自己的“靜睡”,避免了一場無妄之災,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靜”的功夫是如此重要,那么曾國藩如何體會周敦頤的“主靜”學說呢?曾國藩感悟道:
只有心靜到極點時,身體才能寂然不動,所謂沒有絲毫雜念,但這畢竟未體驗出真正的“靜”境來。真正的“靜”境是在封閉潛伏到極點時,逗引出一點生動的意念來,就像冬至那一天,陰氣殆盡,陽氣初動,此時根正本固,這才可以作為一切。
曾國藩認為心靜如水,不生妄念,淡薄名利,把萬事看空,有益于養(yǎng)生。這與佛教“斷妄念”的觀點是一致的。
全部佛法,歸結(jié)到一點,就是斷除妄念。妄念,又叫妄想。我們頭腦中不斷想事情,種種念頭、種種幻想,都像電影一幕一幕過去,又像奔流不息的瀑布,沒有一分一秒的停止。這種想事的心,就是“妄心”。斷妄心、除妄念,實在不易,正如古人所說:“斷妄念如斷四十里流。”但妄念中大量的功名利祿之心、患得失之心、妒嫉之心、非分的欲望、不著邊際的胡思亂想等等,卻是可以努力戒除的。
清心寡欲 隨遇而安
不與人搞攀比,這樣內(nèi)心才能寧靜而不浮躁;不攀緣外境,隨遇而安,適可而止,才能知足常樂。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東漢末年杰出的醫(yī)學家張仲景,既擅長治病,又擅長養(yǎng)生。
張仲景精通養(yǎng)生術(shù)的核心是:清心寡欲,排除雜念,思想清靜,決不見異思遷,想入非非,并注意消除嫉妒心理。他在當上大官之后,仍把權(quán)、勢、錢看得淡如清水,從不為身外之物煩惱,繼續(xù)專心致志地攻讀醫(yī)書,行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德行。他每天利用空余時間為廣大百姓治病,沒有一點兒架子,隨叫隨到;對就診者,不分親疏、貧富、貴賤,一視同仁,并且一概只收成本,對無錢買藥的窮人,他還解囊相助。他這樣做引起了家人的不滿。有一天,夫人抱怨說:“我們沒有指望你升官發(fā)財,和你享福,可是你每天忙,我們陪你忙,還把錢財搭進去,我們也并不富有啊!”張仲景聽后坦然一笑說:“此為人生區(qū)區(qū)小事,何必去多想!”常言道:“心底無私天地寬”,去除一“私”字,多少煩惱憂愁化為烏有!正如曾國藩所言:“廉者足不憂,貪者憂不足;知足者常樂,寓樂自足中。”
和外在行為的動靜相比,內(nèi)心的動靜才是根本,精神才是人類生活的本原。要想修身有成,必須在“靜”字上下功夫,即使想干轟轟烈烈的大事業(yè),也同樣要在這個“靜”字上下功夫。
思想清靜,除私欲,戒妄念,實為養(yǎng)生一大要素。
在這點上,曾國藩一直自律甚嚴,為世人所道。他從金陵官署中搬回老家的財物,主要是一些書,他一般衣服的價值不超過三百兩銀子。同治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曾國藩移居經(jīng)過翻修的總督衙署,他到署西的花園游覽,花園修工未畢,正在趕辦。游觀后,他感嘆道:“偶一觀玩,深愧居處太崇,享用太過。”這是他逝世前兩個月最后一次游覽。
晚年,他自感身體太差,實在“有玷此官”,他多次上疏懇辭官職,他認為“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懷浩大是真正受用”。
曾國藩在戒妄念上下了不少功夫,做到了思想清靜,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也是我們應該引以為鑒的。
整裝蓄勢 慎思密行
寧靜以致遠,只有心平氣和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可能使自己走得更遠,而心浮氣躁的人永遠成不了大事。
艾倫9歲的時候,在美國南達科他州祖父的農(nóng)場里,開始他的第一份工作——赤手去撿牧場上被曬干的牛糞。這種苦差事一般的孩子都不愿意做,但艾倫做得好極了,即使這看上去實在不算一份好工作,而且沒有任何報酬,只有祖父提供的免費食宿,但他仍很認真地在做。
一段時間后,艾倫的祖母開車來學校接他,并告訴他說:“艾倫,祖父就要把你想要的新工作給你了。你將擁有自己的馬匹去放牧,因為去年夏天你撿牛糞時表現(xiàn)得極其出色。”這樣,他在工作崗位上得到第一次提升,他很開心。一個小小的信念也在他腦袋中生根發(fā)芽。
后來,艾倫成為南達科他州一名每星期掙1個美元的肉鋪幫工。這份工作仍然令人感到惡心,但是他的原則很簡單,只要把工作做好,肯定會得到提升的,然后就能夠擺脫掉這工作了。果然,他成為了每星期創(chuàng)造5萬美元價值的人,誰還敢小瞧他呢?由此年輕人邁開了成功的第一步——薪金50美元的美聯(lián)社記者。盡管如此,那個信條他一以貫之。最后,他成了年薪150多萬美元的首席執(zhí)行官。
還記得魯迅《故鄉(xiāng)》中的捕鳥的故事嗎?用一根系著長繩的木棒支起一個篩子,然后在下面撒些小米或稻谷之類的糧食,遠遠地牽著繩子,等鳥進入篩子下面吃食物的時候,遠遠地這么一拉繩子,小鳥就罩在篩子里了。
就有這么一個人用這種方法去一個山林子里捕野雞。當他支好篩子,藏起不久,就飛來一群野雞,共有九只。大概是餓久了,不一會兒就有六只野雞走進了篩子。他抬手正要拉繩子,但回頭又想,那三只也會進去的,再等等吧??墒堑攘艘粫?,非但那三只沒進去,反而從篩子下面又走出了三只。他感到十分后悔了,就對自己說,哪怕再有一只走進去就拉繩子。誰知,又有兩只走了出來。如果這時拉繩子,還能罩住一只,但他對失去的好運不甘心,心想,總該有些要回去吧。終于,連最后那一只也走出來了。
等待是心平氣和,不貪、不躁,整裝蓄勢,慎思密行,找準進攻的時機,這樣才能獲取通向成功的最佳路徑和突破口。
切忌沖動用事
沖動是一種情感特別強烈、理性控制很薄弱的心理現(xiàn)象,它往往與魯莽如影隨形,其特點是遇事不夠冷靜、易動肝火、急于表態(tài)、輕易決策,所發(fā)言辭大都脫口而出、不講策略、不計后果。
做事沖動的人心底坦蕩,沒遮沒擋,心里有啥想法,“呼啦”一下倒出,倒完了,他就沒事一般,轉(zhuǎn)趨平靜。梁山好漢李逵就是這樣的人。
梁山好漢李逵與燕青外出,投宿一莊院,聽莊主太公說宋江搶了他女兒,當即對燕青大叫道:“小乙哥,你來聽這老兒說的話,俺哥哥原來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燕青勸他:“大哥莫再造次,定沒這事!”李逵說:“他在東京兀自去李師師家里,到這里怕不做出來。”爾后李逵不顧勸阻,一口氣奔回梁山,砍倒“替天行道”的杏黃旗,指著宋江大罵:“我平常把你當做好漢,你原來卻是畜生!你做得這等好事!”待后來事實弄清,原來是一強盜假冒宋江之名,他才醒悟認錯。
故事中的李逵就是沖動型的一個典型,他雖憨厚、坦蕩,但卻缺乏深沉與思考。人們說話水平的高低與心理狀態(tài)有關(guān),不同的心理類型,在說話上具有不同的表現(xiàn)。
沖動型的人,情緒往往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好似打開的煤氣灶,一遇火星就會燃燒起來。其表現(xiàn)是遇事不夠冷靜,易動肝火,急于表態(tài),喜說好講,輕易決策。所發(fā)言辭大都脫口而出,不求周密,不講策略,不計后果。要么噎得聽者受窘而無法與其形成溝通交流,要么將自己全都暴露給聽者,要么惹惱甚至激怒聽者,使聽者奮而對其反擊。所以人們遇事應冷靜思考,口宜慎言,避免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