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萬行,忍為第一”這是佛的智慧、佛的境界。日常生活中容忍、寬容、包容的處世態(tài)度固然值得提倡,可是“忍”字頭上一把刀,凡是需要忍的事情,多少都有些心不甘情不愿,既然如此,忍未必就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最好選擇,換個思維來講,有時候“不忍”也是一種境界。
身邊一位朋友,給我講述了發(fā)生在他身上一件很小的事情,她說雖然是很小的事,可就是這件微乎其微的小事,引發(fā)的不良情緒在她心中藏匿了幾十年,讓他每次想起都很不是滋味,很不爽。她說小時候她和弟弟一起和泥巴玩,他和好的泥巴總被弟弟搶去亂扔,開始他一直忍著沒有責(zé)怪弟弟,后來忍無可忍使勁推了弟弟一把,沒想這一推差點使弟弟的頭撞到旁邊的樹上,弟弟因受到驚嚇大哭起來,在一邊勞動的父親聽到弟弟的哭聲,不分青紅皂白上去就狠狠地踢了她一腳。她說幾十年過去了,她從來沒怨恨過父親,可是每次想起父親那一腳,她心里就感覺到特別委屈和難受。她說現(xiàn)在才明白我們一貫的忍的做法是多么不值得,如果當(dāng)時她不忍著弟弟的無理胡鬧,一開始就和弟弟講道理,就不會擠壓那么大的情緒,一直到忍無可忍粗暴地推弟弟,如果當(dāng)時他不忍著委屈,能鼓起勇氣和父親講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及時化解心中委屈情緒,父親那一腳對她造成的心里傷害,就不會糾結(jié)她幾十年,讓她每次想起都那么寒心??磥?,有時候不忍反倒能促使我們及時化解不良情緒,及時處理矛盾沖突,不忍也是一種智慧和境界。
只要細心觀察,生活中的確不乏關(guān)于“不忍”的智慧事例,說到不忍的境界,第一個想到飛人劉翔。舉世矚目的2008奧運會上,劉翔在110米跨欄比賽時不幸受傷,最終“不忍”傷痛折磨退出比賽。劉翔是國人的驕傲,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也許是大家對英雄的期望太高,劉翔受傷后合情合理的“不忍”之舉,還是受到不少人的冷嘲熱諷,他們認(rèn)為劉翔應(yīng)該忍著傷痛,堅持完成比賽,樹立人們心中一貫的英雄形象,甚至讓這個英雄形象因此更加偉岸高大。且不說劉翔的傷病允許不允許劉翔完成比賽,試想劉翔當(dāng)時即便是強忍常人難以忍受的苦痛,爬著堅持完成比賽又如何?當(dāng)時的一時之忍,只能給他的身體帶來更大的傷害,只能給日后的治療和恢復(fù)增加更大的困難和難度,也許他當(dāng)時的一時之忍,會是他終生再也無緣比賽,無緣重新站立。而正是劉翔智慧的“不忍”之舉,卻為自己日后的東山再起蓄積了能量。再說劉翔退出比賽后,正是“不忍”別人的不理解和諸多爭議,積極配合治療,進行康復(fù)訓(xùn)練,最終重返賽場,在賽場上給大家?guī)硪淮斡忠淮误@喜,以自己的勇氣和實力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驕人的成績,牢固地捍衛(wèi)了自己“亞洲飛人”的地位和榮耀,也為國家爭得了榮譽。如果說劉翔賽場上的“不忍”是一種智慧,是明智之舉,而后來,他面對別人非議的“不忍”卻是激勵自己再次奮起的動力,由此說來劉翔的“不忍”之舉,不光透射著明智和智慧也透射著勇氣和氣量,劉翔的“不忍”是一種常人很難達到的境界。
忍痛痛更痛,忍饑則挨餓。忍與不忍,雖僅一字之差,卻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氣象,各有各的益處,各有各的境界。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妨換一種思維,換一種活法,用“不忍”的智慧,把心中不能忍的情緒、不能忍的痛、不能忍的事,輕松巧妙地化解,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不必要的傷痛,把“不忍”當(dāng)做及時化解不良情緒的良藥,把“不忍”當(dāng)做及時處理矛盾沖突的助力器,把“不忍”當(dāng)做激勵自己自省、自立的發(fā)動機,在“不忍”中活出真風(fēng)采,活出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