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簡單但又強烈地激情支配我的一生:對愛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和對人類苦難的不堪忍受的悲哀!”——羅素
——問:人為啥是缺陷的?
——答:人是道德的動物。
——問:道德又源于何處?
——答:道德源于人對于所謂“精神”的不斷追求!
結論:道德同樣是意志的產(chǎn)物。既然意志是盲目的,永無止境的。那么,道德又如何能夠成就自身走向至善?(這也正是尼采呼吁“上帝死了”的原因。因為基督宣揚上帝,宣揚所謂天堂,宣揚天堂道德的至善,至美。這是對世人的欺騙?。?/p>
王爾德說:“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的確,任何人都想過符合自己心靈的生活。但人作為意志的“物性”卻難以逃離現(xiàn)實世界擁得那份自由的獨立存在。物質(zhì)的世界誘惑著我們奔赴著向前,但這種向前卻是戴著承重鐐銬的,如在煉獄中前行!
盧梭說:“人們自身其實就是他自己真正的幸福之源。對于一個善于尋找幸福的人,無論誰也不能使他真正潦倒。”難道不是嗎?人的缺陷造就了自身苦難的同時也從另一面成就了幸福。苦難中的反省讓人回歸一種大自然的寧靜。它甚至讓我們知曉,整個人類都只不過是世界意志流的一道分支。
在人生中有很多東西,我們都是憑經(jīng)驗去認識它們的。譬如,苦難!一件稍有不順的事情讓我們對理想的狀態(tài)后悔不已。我們自曝其不現(xiàn)實性并為此痛苦萬分直至心平如鏡。但這種心平如鏡不是智慧的結晶,而是潛伏著的不安分?!S時都可能被一絲希望的浮光弄得明暗騷動!
人的苦難在于,他無法擺脫這種意志物性,讓自身得以終極完滿。人的缺陷造就了人必定會是痛苦的!我見到一個正在街邊乞討的人,我同情他了,正如看到了殘缺的自己。
現(xiàn)實中我遭遇苦難了,一人對我說:“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會微笑著道:“謝謝你的好意!但我要做個真實的人!我不想用“笑對苦難”去制造一個更虛偽的自己!”
時常我會思考一個問題:為何如今現(xiàn)實社會中的所謂”成功者”或“名人”能有如此舉足輕重的話語權?難道是因為他們曾飽受過許多苦難就自詡抓住了苦難真理,達到了社會性的“有知”?還是偶得的機遇給了他們“瀑布向下奔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