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做一個謙卑的人
發(fā)表時間:2020-01-29用戶:浮川閱讀:2174
莎士比亞說:“一個驕傲的人,結(jié)果總是在驕傲里毀滅了自己”。因為一個驕傲的人,常常不可一世,很難得到別人的敬仰。而一個謙卑的人,懂得尊重別人,只有學(xué)會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這樣的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里,都能收獲好人緣和好福氣。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一個人,越懂得謙卑,越容易成功。
謙卑低調(diào),遠(yuǎn)離禍患
《易經(jīng)·泰傳·謙》中說:“人道惡盈好謙。”人的天性就是,討厭狂妄自大的人,而喜歡謙卑低調(diào)的人。“槍打出頭鳥”,做人太傲,目中無人,必定會得罪人,早晚會惹禍上身。大唐開國元勛劉文靜和裴寂,是一對舊識老友。隋唐末年,兩人一起勸李淵起兵,為開創(chuàng)大唐立下汗馬功勞。天下安定后,劉文靜的官職一直在裴寂之下,但他自認(rèn)功勞才干都在裴寂之上;因此忿忿不平,甚至酒后失言要?dú)⒘伺峒?。每次朝中商議大事,裴寂的任何提議,劉文靜都要駁斥回去,占了上風(fēng)才罷休。一來二去,兩人之間產(chǎn)生了隔閡。而劉文靜也在大家心中留下了狂傲的印象。后來,因被一個失寵的小妾告發(fā)謀反,劉文靜被抓。審訊中,劉文靜依然居功自傲,他說:“太原起兵時,我是司馬,與長史裴寂地位相當(dāng)。如今,裴寂已官居仆射,而我東征西討,立下不少戰(zhàn)功,官銜與賞賜卻與普通臣子一樣,我心里不滿?!碧聘咦媛牶?,對群臣道:“聽劉文靜這番話,看來是要謀反?!敝?,唐高祖聽信裴寂的讒言,下旨?xì)⑺绖⑽撵o,并沒收了他的家產(chǎn)。開國功臣,落得如此下場,實在令人唏噓。其實,劉文靜是不懂得“謙卑”的處世哲學(xué),才招來殺身之禍的。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無敵厲害的,你可能很有錢,但總有人比你賺得更多。
你是公司領(lǐng)導(dǎo),但總有人在你之上;
你學(xué)歷很高,但總有人懟得你啞口無言。
別看低別人,更別高估自己。為人處世保持謙卑的心態(tài),退能明哲保身,進(jìn)能感化他人。謹(jǐn)言慎行,不怒不惱,才能遠(yuǎn)離禍患、幸福自在。
為人謙卑,贏得人心
《易經(jīng)·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币馑际?,一個品格高尚的人,總是以謙卑自守,對人謙恭有禮。這樣的人,往往懂得低頭,而懂得低頭,才能出頭。做人謙卑,適當(dāng)?shù)皖^,是一種包容,也是一種生存智慧。謙卑的人,往往受人歡迎。因為無論何時,他們總會用謙遜的態(tài)度,給別人“留余地”。魏晉時期,出了一位著名的戰(zhàn)略家、文學(xué)家:羊祜。羊祜出身名門,是東漢蔡邕的外孫。他以博學(xué)多才、善于辯論而盛名于世。但他為人清廉謙恭,沒有半點貴族子弟奢侈驕橫的惡習(xí)。羊祜年輕時,曾多次被薦舉做官,但他總是謙虛推辭。晉武帝司馬炎稱帝后,因羊祜輔助有功,被封為郡公,但他推辭了;晉武帝也沒有強(qiáng)迫,只是由原來的爵晉升為侯。雖然身居高位,但他對王佑、賈充等一眾大臣,卻處處謙讓,從不因身份輕視他們。后來,晉武帝又要給他封官,他說道:“我才做官幾年,就已官位顯赫,我不過是個外戚,理應(yīng)避免受到過分寵愛。其實,朝中有不少人德才兼?zhèn)?,都沒有獲得高位;而我無才無德,地位卻超過他們,這怎能平息天下人的怨憤呢?請皇上收回成命。”這次,皇帝沒有同意。羊祜是個謙卑到骨子里的人,他從不在皇帝面前自夸,卻對官職不如他的人贊不絕口;他欣賞李熹的高風(fēng)亮節(jié)、魯藝的潔身寡欲、李胤的清廉樸素,在他眼中,這些人都有比他優(yōu)秀之處。處處謙卑的處世之道,為他贏得天下人心。無論是一國之君,官場同僚,還是黎民百姓,無不對他敬佩有加。他過世后,為表彰他的高尚德行,晉武帝更是下令為他風(fēng)光大葬。老子說,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百谷之王”,是因為它處在下游,從而水往低處流,才最終匯流成江。而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能否被人喜歡,就在于他是否能像江海一樣甘于居下。人要學(xué)會謙卑,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和喜愛。一個真正文質(zhì)彬彬、謙恭有禮的人,不是一味退讓妥協(xié),也不是一再忍受屈辱;更不是阿諛奉承、趨炎附勢。
謙卑,是一種成熟的心態(tài),用寬厚的胸懷來面對自己和別人的不同。一個對自己有客觀認(rèn)知的人,必定會低調(diào)踏實,絕不會固步自封;只會不斷拓寬自己的眼界,不斷壯大自己的格局。
處事謙卑,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才更容易得到別人的理解和關(guān)懷;
為人謙卑,不被眼前的成功沖昏頭腦,才會得到別人的擁護(hù),走向美好人生。
人越成功,心越謙卑
《三字經(jīng)》中有這樣一句話:“昔仲尼,師項橐?!敝v的是孔子拜一名神童為師的故事。有一天,神童項橐求見孔子,說道:“聽聞您很有學(xué)問,特來求教?!笨鬃有χ貞?yīng):“你想說什么就說吧!項橐拱手問到:“想請教先生,什么水里沒有魚?什么火里沒有煙?什么樹上沒有葉?什么花兒沒有枝?孔子一聽,特別費(fèi)解:“這是什么問題啊,人盡皆知,江河湖海里都有魚;凡是生火就有煙;至于樹木,沒有葉就不能長成樹,沒有樹枝也開不了花。”項橐一聽咯咯直笑,搖頭晃腦地說:“您錯了。井水沒有魚,螢火沒有煙,枯樹沒有葉,雪花沒有枝?!笨鬃右宦犨B連稱贊:“后生可畏啊,真的是太厲害了,我愿拜你為師?!笔ベt孔子,竟拜一個小童為師,謙卑如此,令人敬佩。《易經(jīng)·系辭下》中寫到:“謙者,德之柄也?!币粋€人的德行,始于他是否懂得謙卑。一個德行修養(yǎng)越高的人,往往越懂得謙卑。因為他們明白,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很多時候,人其實是很渺小的。所以,對人對事要保持敬畏、謙卑之心。能感知自己的渺小,才會在行為上開始偉大。
越成熟的稻穗,越容易彎腰;越成功的人,越懂得謙卑。一個真正謙卑的人,對人對事保持敬畏;懂得身處高位不自傲,懂得用更高的標(biāo)準(zhǔn)要求自己,才能剖析自我,直面人生。
余生,做一個謙卑的人
曾國藩有句座右銘:“常謙卑,少自傲;話少說,事多做。”他把這句話寫在自己的書案上,每天提醒自己做人做事要保持謙卑低調(diào)。被稱為“自古以來第一個完美之人”的曾國藩,尚且有一顆謙卑的心,又何況是平凡的你我呢?謙卑,是一種眼界。你永遠(yuǎn)不知道別人到底有多強(qiáng)悍,一個見過更大的世面的人,往往懂得謙卑自處。謙卑,是一種包容。山不辭石,成其雄偉,海不辭水,成其浩大。謙卑,是一種力量。不狂妄自大,不高調(diào)炫耀,默默積蓄,內(nèi)心光明,才有力量。人生中,很多失敗,都是源于缺乏了一顆謙卑自省的心。人若想有所成,必須學(xué)會彎腰低頭,懂得容納與成就對方。
一個人懂得謙卑,才能越走越遠(yuǎn),越來越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