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性
發(fā)表時間:2019-07-31用戶:凝固的血閱讀:1478
子曰:人之初,性本善,善之善者也。荀子、韓非子曰:人性本惡。儒以《論語》乃至四書五經(jīng)揚人之性善,減人之好惡心欲,以達俢齊治平之理,慎獨通透清靈之念,非為“存天理,滅人欲”爾。法家各位先賢其道不同,首認人性本惡,遂以嚴法酷刑以達禮儀教化,雖窮盡力也,道乃不同,然殊途同歸,皆為教化之功。吾中華自天地開已至今五千載余,道儒法墨名,陰陽縱橫兵,另小說家、雜家農(nóng)家等等,各位先賢圣人此功不可沒也。
然人生已至而立,雖不敢說書斷百卷,人行萬里,卻也走過許多地方,閱過一些雜書,看了一些人事。茫然中一抹深深的疑惑,未可解也。說人性本善,然牙牙幼童飯尚且難以自吃,又怎知善惡?若人性本惡,襁褓嬰兒何來原罪之說?此不過人為分了屬性而已。白紙一張,無善無惡。若說有什么,也不過是最初的生存本能反應(yīng),如兩個至三個幼兒一定會爭搶奶吃,這何來善惡?不過是生存本能的欲望相爭罷了,
夫欲望促成人性善惡,皆因欲望無窮也。名利美人江山,人之初并無不同。欲望無善惡,用在于人。幼時也許一頓大餐,一件心愛的玩具,就讓人高興不已,這也是欲望,但幼時人心并無雜念,天真爛漫,所以很易滿足。年齡俞大,欲望逾多,身處環(huán)境就很容易影響,
抱歉,寫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