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春,是無法守候的。這就是人生的春。人生的春往往與年齡沒有關(guān)系,卻只是一種蘇醒。這樣的蘇醒,如偏僻鄉(xiāng)村籬笆上的野玫瑰,花朵開得爛漫,意象上卻單單只有光明,簡單,敦厚與寧靜。
不要以為意象上的光明,簡單,敦厚與寧靜容易得到。更不要以為有了偏僻鄉(xiāng)村,目的就八九不離十了。不是的。這種意象不是淺顯的看圖說話。能夠形成這種意象的,要木籬笆,要野玫瑰,要好陽光,要一道碎石小路,從籬笆下面蜿蜒伸出,遠遠地,遠遠地深入到了起伏的山坡,要山坡上有茂密的針葉林,要林子里淡淡地散發(fā)著松香。
說的是人呢,說的是人生的春呢,因此這樣的比喻也就是說:人生的春,天衣無縫,渾然大氣,是先天的天地精華與后天的著意磨礪融會貫通了。
用一種更加日常的話來說,人生的春便是一種懂事。
有一句成語,叫做“少不更事”,可見懂事需要經(jīng)歷,經(jīng)歷需要時間,用漫長的時間去經(jīng)歷,這就是熬了。這個“熬”的意思相當(dāng)于中草藥制作湯藥的那個“熬”:煎熬。于是,可以說,意象是煎熬出來的,蘇醒是煎熬出來的,人生的春是煎熬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