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和智慧沒太大關系
發(fā)表時間:2018-12-24用戶:橘子閱讀:1578
古印度出世間法研究得很深,當時外道有種主流思想,覺得苦行可以消業(yè)讓自己升天,有赤身裸體端坐森林不吃不喝的,也有學狗的生活方式,學牛的生活方式的,有去雪山苦行的……要把人的身體修成天人的身體這也太難了。
圣人和凡夫的區(qū)別不在苦行,而在智慧,說文解字言:圣者,通也,小篆中丨(gun),是上下去除了天地,時間空間無障礙,就是通。圣人發(fā)現(xiàn)的真理可以超越時空,《楞嚴經(jīng)卷六》說:“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fā)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我們有路徑接近圣人,領悟圣賢的教導,修得智慧。
為什么要修得智慧,根本的樸素動機還是為了快樂,所以苦行是不究竟的,人們自律,做好事,身心清凈,乃至有宗教信仰,都是為了快樂,而非痛苦。
佛法就是為了讓人快樂的,治眾生的煩惱病,就這么簡單。一切眾生,都是為了離苦得樂,我們往往因為錯誤地追求快樂,而有很多痛苦,煩惱,都被虐的這是快樂了,貪戀痛苦了,從這個角度講,每個凡夫都有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生活里有很多細小或粗重的煩惱,別人說了你一句壞話,耿耿于懷,你快樂嗎?成績不好或者賺不了太多錢,羨慕別人的優(yōu)秀,有點自卑,你快樂嗎?喜歡上一個人,有一點想要占有Ta,一天沒見,腦子里都是Ta,跟別人親近你就吃醋嫉妒,心情像過山車一樣,你真的快樂嗎?自己為別人好,給出意見卻不被接受,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不管怎么做都有人在背后說話,你真的快樂嗎?
只要有痛苦煩惱,這種快樂就不究竟,它就是苦的,愛的盡頭是痛苦,家人和諧也有分離的痛苦,世界上只有圣人(佛陀)的快樂是究竟圓滿的,是智慧讓他們快樂。
智慧的人才有快樂,顛倒的人有的是煩惱,得到了擔心失去,沒有的時候渴望得到。說學習智慧是因為受過太多苦是一種誤解,因為我們求的不是安慰,而是靠自己靠這些圣賢,得到真正的快樂。
說起受苦的能力,我比很多人都差,而且,我也不想要受苦的能力,別勸我,誰不用受這些苦惱。這種勸說真的很惡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