椴樹蜜
發(fā)表時間:2018-08-14用戶:文字君閱讀:1324
椴樹蜜
肖復興
那年,我回北大荒,當車子跨過七星河,來到大興島,筆直朝南開出大約十里地,開到三隊的路口——青春時節(jié)最重要的記憶,許多都埋藏在這里了。車子剛剛往東一拐彎,我猶豫了一下——是集體的行動,怕影響大家整體行程安排——但在那一瞬間,話還是忍不住脫口而出:要不讓我下車去看看老孫家吧,下午我再到場部找你們。那聲音突然響起,而且是那樣的大,連我自己都有些吃驚。
打抱不平遭厄運
回北大荒看望老孫,一直是我心底里的一種愿望。這種愿望自登上北上的列車,就越來越強烈,在三隊路口一拐彎,更加不可抑制。
老孫,是我們二隊洪爐上的鐵匠,名叫孫繼勝。他人長得非常精神,身材高挑瘦削,卻結實有力,臉膛也瘦長,卻雙目明朗,年輕時一定是個俊小伙兒,愛唱京戲,“文革”前曾和票友組織過業(yè)余的京戲社,他演程派青衣。
他是我們隊上地地道道的老貧農、老黨員,因此平時說話頗有分量。他打鐵時,夏天愛光著脊梁,套一件帆布圍裙,露出膀子上黝亮的腱子肉,鐵錘揮舞之中,鐵砧上火星四冒,像無數(shù)的螢火蟲在他身邊嬉戲縈繞。那是我們隊上最美的一幅畫。在隊里的時候,我曾寫過一首詩《二隊的夜晚》,里面專門寫了夜晚老孫打鐵的美麗情景。令人欣慰的是,當時很多知青把這首詩抄在筆記本里,至今還有人能夠背誦。其實,當時這首詩主要是為了寫老孫,是記錄我對老孫的一份感情。
這份感情,就像洪爐上淬火迸發(fā)出火熱而明亮的火星一樣,發(fā)生在1971年的冬天。那一年,我24歲。當時,我和同來北大荒的幾個同學,看到隊里批判三個所謂的“反革命”——其實都是普通老百姓。當我們看到隊上的頭頭指使人,用鐵絲勒著三塊拖拉機的鏈軌板,掛在他們的脖子上批斗,真是于心不忍。要知道每一塊鏈軌板是17斤半重,每一次批斗下來,他們的脖子上都是鮮血淋淋,鐵絲在肉里勒下深深的血痕。
為此,我們路見不平,就為他們打抱不平,結果得罪了隊上的頭頭。他們搬來了工作組,認為我是為首者,便準備槍打出頭鳥,先是查抄了我的所有日記和寫的詩。在那個雞蛋里都能找出骨頭的年代里,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他們輕而易舉便找出了我寫的這樣的詩句:“南指的炮群,又多了幾層?!泵髅魇侵府敃r珍寶島戰(zhàn)役之后要警惕蘇修對我們的侵犯,卻被認為那“南指的炮群”指的是來自臺灣,最后上綱到:“如果蔣介石反攻大陸,咱們北大荒第一個舉起白旗迎接老蔣的,就是肖復興!”
現(xiàn)在聽起來跟笑話似的,但那時,幾乎所有人都像躲避瘟疫一樣躲著我。這時候,我知道,厄運已經不可避免,就在前頭等著我呢。
我成了喪家之犬
那一天收工之后,朋友悄悄告訴我,晚上要召開大會,要我注意一點兒,做好一些思想準備。我猜想到了,大概是要在這一晚上把我揪出來,和那三個“反革命”一勺燴了。因為幾天前這樣的輿論就已經霧一樣彌漫開了。隊上的頭頭走路都情不自禁地鵝一樣昂起了頭。
那一天晚上飄起了大雪。隊上的頭頭和工作組組長都披著軍大衣,威風凜凜地站在了食堂的臺上,我知道躲過了初一躲不過十五,硬著頭皮,強打著精神,來到食堂。就在前不久,也是在這里,我還慷慨激昂振振有詞地為那三個“反革命”鳴冤叫屈,把當時的會場激蕩得沸騰如同開了鍋,如今我一下子卻跌進了冰窖。我雖然做好了思想準備,心里還是忍不住瑟瑟發(fā)抖。我不知道待會兒真被揪到臺上,自己會是怎樣的狼狽。他們會不會也在我的脖子上掛鏈軌板?我真的一下子如同喪家之犬,只好無可奈何地等待著厄運的到來。這才知道,英雄和“反革命”,其實都不是那么好當?shù)摹?br /> 誰能夠想到呢!那一晚,工作組組長聲嘶力竭地大叫著,一會兒說階級斗爭的新動向,一會兒說如果蔣介石要反攻大陸真打過來了,咱們隊頭一個打白旗出去迎接的肯定是肖復興然后,又非常明確地點著我的名字說,就是過年的豬??傊v了許多,講得讓人提心吊膽,但是一直講到最后,講到散會,也沒有把我揪到臺上去示眾。我有些莫名其妙,以為今晚不揪了,也許放到明晚了?
鐵匠老孫和椴樹蜜
我坐在板凳上一動不動,等著所有人都走盡了,才拖著沉甸甸的步子走出食堂。這時,我忽然看見食堂門口唯一的一盞馬燈下面,很顯眼地站著一個大高個兒。他就是老孫。雪花已經飄落了他一身,就像是一尊白雪的雕像。
那時,四周還走著好多人,只聽老孫故意大聲地招呼著我:“肖復興!”那一聲大喝,如同戲臺上的念白,不像青衣,倒像是銅錘花臉,字正腔圓,回聲蕩漾,攪動得雪花亂舞。.緊接著,他又大聲說了一句:“到我家喝酒去!”然后,大步走了過來,一把拉住我的胳膊,當著那么多人(其中包括隊上的頭頭和工作組組長)的面,旁若無人似的把我拖到他家里。
炕桌上早擺好了酒菜——顯然是準備好的。老孫讓他老婆老邢又炒了兩個熱菜,打開一瓶酒,和我對飲起來。酒酣耳熱之際,他對我說:“我和好幾個貧下中農都找了工作組。我對他們說了,肖復興就是一個從北京來的小知青,如果誰敢把肖復興揪出來批斗,我就立刻上臺去陪斗!”
——誰肯艱難際,豁達露心肝?
算一算,44年過去了,許多事情,許多人,都已經忘卻了,但鐵匠老孫總讓我無法忘懷。有他這樣的一句話,會讓我覺得北大荒所有的風雪所有的寒冷都變得溫暖起來。對于我所做過的一切,不管是對是錯,都不后悔。什么是青春?也許,這就叫作青春。青春就是傻小子睡涼炕,明知涼,也要躺下來是條漢子,站起來是棵樹。
1982年,大學畢業(yè)那年夏天,我回北大荒一次。第一個找到的就是老孫。那是我和老孫分別8年后的第一次相見。當時,他正在爐上千活兒,系著帆布圍裙,揮舞著鐵錘。他的周圍,火星四濺。一切是那樣的熟悉,那一瞬間,像是回到那年找他為我打鐮刀時的情景。他一眼看到我,停下手里的活兒。上前一把握著他的手,一句話也說不出,淚模糊了我的眼睛。
他把活兒交給徒弟,拉著我向家中走去,一路上,什么話也沒有說,只是用他那結滿老繭的大手緊緊握住我的手。那手那樣有力,那樣溫暖。剛進院門,他就大喊一聲:“肖復興來了!”那聲音響亮如洪鐘,讓我一下子就想起那年冬天他那聲洪鐘大嗓的大喝:“肖復興!到我家喝酒去!”
進了屋,他的老婆老邢把早就用井水沖好的一罐子椴樹蜜甜水端到我面前。一切,真像鏡頭回放一樣,迅速地回溯到以前。自從那個風雪之夜老孫招呼我到他家喝了第一頓酒之后,在北大荒的那些日子里,冬天,我沒少到他家喝酒吃飯打牙祭。他家暖得燙屁股的炕頭,我沒少和他臉碰臉地坐在一起。春天,到他家吃第一茬春韭包的餃子。夏天,到他家喝從井里冰鎮(zhèn)好的椴樹蜜,是我最難忘的記憶了。
那春韭嫩綠嫩綠,從他家屋后園子里割下來,常常還帶著露珠兒,根根亭亭玉立,像從泥土里鉆出來的小美人。只要聽見老邢在柞木菜墩上剁韭菜餡,就能聞見清新的香味,那種帶有春天濕潤氣息和一種淡淡草藥的氣味,特別的躥,一下子就沖撞進我的鼻子里,然后像長上了翅膀一樣,躥得滿屋子都是。老邢用自己家雞新下的蛋,和韭菜和在一起做的餃子餡,真的特別好吃。返城以后,我從沒吃過那么香的餃子。
未語淚先流
椴樹蜜,是北大荒最好的蜜了。在大興島靠近七星河原始的老林子里,有一片茂密的椴樹,夏天開小白花,別看花不大,但開滿樹,雪一樣皚皚一片,清香的味道,蕩漾在整片林子里。會有成群的蜜蜂飛過來,也有養(yǎng)蜂人拿著蜂箱,搭起帳篷,到林子里養(yǎng)蜂采蜜。那時候,椴樹開花前后,老孫愛到那片老林子里養(yǎng)幾箱蜜蜂,專門整些椴樹蜜。他家菜園子里,有他自己打的一口機井。他常常把椴樹蜜裝進一個罐頭瓶子里,然后放進井下面,等收工回來時,把椴樹蜜從井里吊上來喝,冰涼沁人。這是那時候冰鎮(zhèn)的最好法子,井就是他家的冰箱。
喝到這樣清涼的椴樹蜜,歲月一下子就倒流了回去,讓你覺得一切都沒有逝去,曾經的一切,都可以復活,保鮮至今。如今,又是那么多年頭過去了,我不知道老孫變成什么樣子。算一算,他有七十上下的年齡了。我真的分外想念他,感念他。
又到了三隊,模樣依舊,卻又覺得面目全非,歲月仿佛無情地撕去了曾經擁有過的一切,只是頑固地定格在青春的時節(jié)里罷了。在場院上看見了現(xiàn)在三隊的隊長,他是我教過的學生。他帶著我往西走,還是當年那條土路。路兩旁,不少房子還是老樣子,只是更顯得低矮破舊。大概前幾天下過雨,地翻漿得厲害,拖拉機鏈軌碾過的溝壑很深,不平的地就更加凹凸不平。由于是大中午,各家人都在屋子里吃飯休息,路上沒有見一個人,只有一條狗和幾只雞。記憶中,1982年來時,也是走的這條路,老孫拉著我的手就往他家走,一路上洪亮的笑聲,一路上激動的心情,恍若昨天。
如果沒記錯的話,前面就應該是老孫家。那么多年沒來了,我不大敢保證,問了一下年輕的隊長,隊長說就是。正說著,走到老孫家前十來步遠的時候,老孫家院子的柵欄門推開了,從里面走出來一個女人,正是老孫的老伴兒老邢。仿佛她知道我要來似的,正在出門迎我呢。我趕緊走了幾步,走到她面前。她有些意外,愣愣地望著我。隊長指著我問她:“你還認識嗎?看是誰?”她愣了那么一瞬間,就認出了我來,一把抓住我的胳膊,眼淚唰地流了出來,我也忍不住哭了起來。我們倆什么話也沒有說出來,只能感到彼此的手都在顫抖。
走進老孫的家門,她才抽泣地對我說老孫不在了。我從她剛剛的眼淚里就已經意識到了。她說,老孫一直有高血壓和心臟病,一直舍不得吃藥,省下的錢,好貼補給小孫子用。那時,小孫子要到場部上小學,每天來回18里路,都是老孫接送。那年的三月,.夜里兩點,老邢只聽見老孫躺在炕上大叫了一聲,人就不行了。小孫子整整哭了兩天,舍不得爺爺走,誰勸都不行,就那么一直眼淚不斷線地流著。
我想象著當時的情景,開春前后,正是心血管病的多發(fā)期。三月的北大荒,積雪沒有化,天還很冷,就在這間彌散著泥土潮濕氣的小屋里,就在我坐的這燒得很熱的火炕上,老孫離開了這里,離開1959年他26歲從家鄉(xiāng)山東日照支邊來到這里就沒有離開過的大興島。那一年,老孫才69歲,他完全可以活得再長一些。
一句話,一輩子
望著老孫曾經生活過那么久的小屋,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那年,我來看老孫時,就在這間小屋里。這么多年過去了,小屋沒有什么變化,所有簡單的家具,一個大衣柜、一張長桌子,還是老樣子,也還是立在原來的地方。一鋪火炕也還是在那里,灶眼里堵滿了秫秸燒成的灰。家里的一切似乎都還保留著老孫在時的樣子,只要一進門,仿佛老孫還在家里似的。
一扇大鏡框還是掛在桌子所靠的墻上,只是鏡框里面的照片發(fā)生了變化,多了孫子外孫子的照片,沒有老孫的照片。我仔細瞅了瞅,以前我曾經看過的老孫穿軍裝的照片和一張?zhí)摴獾娜祟^像,都沒有了。那兩張照片,都是老孫年輕時照的,那張?zhí)摴獾恼掌抢蠈O外出唱戲時在縣城照相館里照的。一定是老邢怕看見照片,觸景生情,取下了吧?
我小心翼翼地問老邢:老孫的照片還在嗎?
她說:還在。說著,從大衣柜里取出了一本相冊,我看見在里面夾著那兩張照片。還有好幾張老孫吃飯的照片,老邢告訴我:那是前幾年給他過生日時候照的。我看到了,炕桌上擺著一個大蛋糕,好幾盤花花綠綠的菜,一大盤冒著熱氣的餃子,碗里倒?jié)M了啤酒。老孫是個左撇子,拿著筷子,很高興的樣子。那些照片中,老孫顯得老了許多,隱隱約約的,能夠看出一點病態(tài)來,他拿著筷子的手顯得有些不大靈便。
我從相冊中取出一張老孫拿著筷子、夾著餃子正往嘴里塞的照片,對老邢說:這張我拿走了??!
她抹抹眼淚說:你拿走吧。
我把照片放進包里,望望后墻,還是那一扇明亮的窗戶,透過窗戶,能看見他家的菜園,菜園里有老孫自己打的一眼機井。我那次來喝的就是那眼機井里打上來的水沖的椴樹蜜。似乎,老孫就在那菜園里忙著,一會兒就會走進屋里來,拉著我的手,笑瞇瞇地打量著我;如果高興,他興許還能夠唱兩句京戲,他的唱功不錯,隊里聯(lián)歡會上,我聽他唱過。
那一瞬間,我有些恍惚。人生滄桑中,世態(tài)炎涼里,讓你難以忘懷的,往往是一些很小很小的小事,是一些看似和你不過萍水相逢的人物,或是一句能夠打動你一生的話語。于是,你記住了他,他也記住了你,人生也才有了意義,才有了可以回憶的落腳點和支撐點。我一直以為回憶的感動與豐富,才是人一輩子最大的財富。
當我回過神來,發(fā)現(xiàn)老邢不在屋了。我忙起身出去找,看見她在外面的灶臺上為我們洗香瓜。清清的水中,浮動著滿滿一大盆香瓜。白白的,玉似的晶瑩剔透。這是北大荒的香瓜,還沒吃,就能夠聞到香味了。
我拽著她說:先不忙著吃瓜,帶我看看菜園吧。菜園很大,足有半畝多,茄子、黃瓜、西紅柿姹紫嫣紅,一壟一壟的,拾掇得利利索索,整整齊齊。只是老孫去世之后,那眼機井突然抽不出水來了。這讓老邢,也讓所有人感到奇怪。有些物件,和人一樣,也是有感情的,有生命的。生死相依,一世相伴,有時候,并不只局限于人。
清醇滴至今
空曠的菜園里,只有我們兩個人,午后的風也涼爽了許多,整個三隊安靜得像是遠遁塵世的隱士。前排房子的煙囪里有煙冒出來,幾縷,淡淡的,活了似的,精靈一般,裊裊地游弋著。遠處,是藍天,是北大荒才有的那樣湛藍湛藍的天,干凈得像是用眼淚洗過一樣,安靜得連蜜蜂飛過的聲音都聽得見。
那一刻,我的心一陣陣發(fā)緊——我才真正發(fā)現(xiàn),我此次回大興島最想見的人,已經看不見了。摟著老邢的肩頭,我很想安慰她幾句,說幾句心里話,但我發(fā)現(xiàn)我的嘴其實很笨拙,什么也說不出來,只是眼淚忍不住又落了下來。
倒是老邢握住我的手,勸起我來:老孫在時,常常念叨你??上?,他沒能再見到你。他死了以后,我就勸自己,別去想他了,想又有什么用?別去想了啊!你知道,我比老孫小整整10歲,我就拼命地干活兒,上外面打柴,回來收拾菜園子
想一想,有時候,萬言不值一杯水;有時候,一句話,能夠讓人記住一輩子。年輕的時候,我們并不怎么珍惜青春;年老了以后,我們再來談青春,往往容易顯得矯情和奢侈,但無論怎么說,一個人青春時節(jié)奠定的來自民間的情感和立場,卻是能夠影響人一輩子的。
那天下午,我從三隊返回農場場部,從車上搬下來一大塑料袋子香瓜——盡管隊長說到場部也有好多香瓜,不用帶了,老邢堅持一定要把這些香瓜塞上車,讓他們一定給我?guī)Щ貋?。她說:你們的是你們的,那是我的。然后,她對我說:老孫要是在,還能給你帶點兒椴樹蜜的,老孫不在了,家里就再也不做椴樹蜜了,就用這香瓜代替老孫的一點兒心意吧。一句話,說得我淚如雨下。我已經好久未曾落淚了,不知怎么搞的,那一天,我竟然無可抑制。
去年,是老孫,孫繼勝逝世13周年。我寫下一首小詩:“洪爐訪老孫,未想遇新墳。萬馬喑將夜,一人挺且身。間從嘗夜韭,頻喚把春樽。椴樹相知蜜,清醇滴至今?!敝斠源宋拇嗽娂o念朋友老孫,鐵匠老孫,北大荒人老孫。
(選自2016年4月8日<今晚報>)
原報責編朱孝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