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孩子的性教育
發(fā)表時間:2018-08-12用戶:強之閱讀:1601
孩時性教育,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幼童階段(0歲-6歲),二是童年階段(7歲-10歲),三是少年階段(11歲-14歲),每個階段都有相對應的性教育任務。
一、幼童階段,我們要做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性別觀。正確引導孩子認識性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堅強陽剛的男性和溫婉陰柔的女性都是人們眼中完美的性別標準,無論是家長還是社會,都會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性別意識。
1、三歲開始培養(yǎng)。心理研究表明,3歲左右的孩子就會產(chǎn)生性別意識,逐漸意識到“男女有別”并開始以男女自居。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男和女的著裝、行為舉止、性格特征等會逐漸形成全面認識,也就形成了心理性別。
實踐中發(fā)現(xiàn),有同性戀傾向的人,都會追溯到幼兒階段的經(jīng)歷。家長和幼兒園應該對3—6歲的孩子進行適當?shù)男詣e教育,傳授給他們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讓孩子對自己有一個最基本的認知。
2、進行正確性別教育。
①穿衣區(qū)分。在英國和德國,一看新生兒的襁褓,就能馬上知道是男是女。因為男孩用藍色毯子,女孩用粉色毯子。嬰兒并沒有性別意識,凡事都需要學習。讓他們從小就有性別意識。
裙子是女性天然的代表,而褲子則屬于男性。裙子的搖曳能讓女孩從小就從中獲得溫柔如水的特質(zhì),并且百變的裙子也能培養(yǎng)女性特殊的審美;而褲子直挺挺的,男孩穿上更能讓他們養(yǎng)成堅毅、果斷的性格。
?、谕婢邊^(qū)分。在平時的玩具選擇方面父母也要區(qū)分來,比如男孩玩機器人,女孩玩洋娃娃。女孩玩娃娃能更充分地激發(fā)其母性的本能;機械類的玩具對男孩性別塑造的影響更大。
除此之外男孩常做挑戰(zhàn)性運動,能培養(yǎng)男孩堅強和不懼挑戰(zhàn)的性格。女孩可以接觸舞蹈類的肢體動作,舞蹈柔美與女性的身段正好契合,能培養(yǎng)女孩溫柔、平和的個性。
③爸媽對待區(qū)別。當孩子開始有性別意識之后,爸媽也要以身作則,做好區(qū)別對待。平常爸爸帶兒子洗澡,媽媽帶女兒洗澡德國教育心理學專家基尼指出,這是孩子最早了解人體和性別的啟蒙教育。
為了讓孩子從小就知道,男孩的身體跟爸爸一樣,女孩跟媽媽一樣。對于平時的親昵方式男孩擁抱即可,女孩則可以獲得甜蜜的親吻,這是樹立男子漢性格的小細節(jié)。
?、苷婧⒆拥暮闷嫘?。孩子會好奇,會偷偷觀察爸爸媽媽的身體,這時大人坦然的態(tài)度和冷處理會讓孩子淡然此事,而大人反應過激恰恰會強化孩子的好奇。
孩子對陌生的東西永遠保持一顆好奇的心,家長對于孩子對于性別和身體方面孩子的好奇和疑問,應該大方正常的進行解釋說明,沒有必要遮遮掩掩。
二、童年階段,應著重于孩子的性保護和性自覺意識的建立,隱私處絕不能隨便給人看。
性安全教育,以前常常被人們深埋在道德倫理之下,不愿提起,也因此滋生了很多意外事故,受到傷害的還是無知的孩子。孩子的性教育,要從小做起,而不是隱晦不語。
媽媽要學會底線教育,讓孩子明白什么底線是不能觸碰的,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孩子的成長,尤其是女孩子,家長更應該重視,紅黃藍事件才不會淪落到你的孩子身上。別總覺得這些新聞,這些事件和你很遙遠,其實真的沒你想的那么遠。
1、視覺底線教育。
所謂視覺底線教育,就是要告訴孩子什么東西是不能看的也不能讓別人看的。男孩子,媽媽可以告訴孩子,不要讓別人看自己褲衩里面,自己也不要看別人的。女孩子,就要告訴她,自己的胸部和下體除了媽媽不要給任何人看,包括爸爸都不行哦!也不要去看別人的胸部和下體,這是不禮貌的行為。也許,你的一次叮囑就能挽回孩子以后的傷害。
2、觸覺底線教育。
看如果是一種侵犯,那么觸摸就是一種傷害。所以媽媽要告訴孩子什么時候自己不能讓別人看的部位都不能讓別人觸摸。如果誰觸摸了你的隱私部位,一定要及時告訴媽媽。孩子眼中并沒有什么直觀的認知,你不說,她就不知道這些是“隱私”的。所以,該說的話,媽媽一定要交代到位。
3、言語底線教育。
這是很多中國家長都忽視的一點,很多家長都知道孩子的性教育很重要,最多的就是告訴孩子不要讓別人觸碰自己的隱私部位。可很少有家長會告訴孩子不要談論這些隱私部位,尤其是在公眾場合。媽媽要告訴孩子,不能去談論自己和別人的隱私部位,這是不禮貌的行為。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對于男女之別有了一些簡單的認知,比如知道男孩子是站著尿尿,而女孩子是蹲著尿尿。但孩子對男女之別是很模糊的所以媽媽一定要對孩子進行性教育,這樣才能保護好我們的寶貝。
三、少年階段,則應對孩子進行性德道教育。性無知在以前可能是一種美德,可現(xiàn)在,無知就更容易受到傷害。讓孩子懂得更多的性知識,能夠更好地保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