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盡千古溇崗事
發(fā)表時間:2018-07-18用戶:Once閱讀:1223
南太湖之濱,苕溪水交匯,從荊蠻之地到千年人水傳奇,太湖溇崗,歷經(jīng)歲月滄桑,終得積淀千年文化。
“大白諸沈安,羅大新涇潘,潘幻金金許楊謝,義陳濮伍蔣錢新,石湯晟宋喬吳薛,薛部丁家一點吳。”這首當?shù)貍鞒姆窖缘孛柚{,還留存在許多居住在太湖南岸的老人記憶中,至今讀來仍朗朗上口,民謠中的每一個字都代表著一條從太湖南岸向內(nèi)陸不斷延伸的小河,這些小河在這片土地上已經(jīng)存在了千年的時光,他們構成的是一個至今還罕為人知的古代水利工程,古老、龐大而神秘的溇崗。掀開歷史的蒙塵,我們似乎仍能看見千百年前,太湖先民通過溇崗變淤泥為沃土;似乎仍能聽見太湖先民因“三十六溇,七十二港”獲“魚米之鄉(xiāng)”美譽而載歌載舞的歡笑;似乎仍能觸摸到水閘、石橋上殘留的絲絲余溫,那是太湖先民汗水的鐫刻。滄海桑田,溇崗從歷史風塵中走來,昂首闊步地邁進世界灌溉遺產(chǎn)的名錄。
黑瓦白墻,小橋流水,織里古鎮(zhèn)的溇崗,是太湖先民“改水歸槽,束水攻沙”的智慧展現(xiàn),水和沙的分離使一幅農(nóng)耕的畫卷在溇崗展開。溇崗上面的古老水閘,水閘后面的巍巍石橋,使溇崗的命運與水的命運連接在一起,息息相關,造就了舟楫天下的通達。溇崗成了中國理想農(nóng)耕生活的縮影,成了千百年來東方古國的一首田園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