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4月初,蕭乾夫婦從北京飛來上海主持全國筆記叢書會議。而對85歲高齡的蕭乾先生來說,比參加會議更重要的,是看望他的“摯友、益友和畏友”—91歲高齡的巴金先生。從申城明媚的春光中,蕭乾夫婦采擷了濃烈似火的紅玫,扎成了最嬌艷的一束,然后驅(qū)車前往華東醫(yī)院。
那是個下午,一行人來到病房跟前,訓(xùn)練有素的護(hù)士小姐就迎了出來:“真不巧,他睡著了……”
蕭乾一聽,忙壓低了嗓門:“一讓他睡,讓他睡……我等一會兒?!?/p>
護(hù)士抬眼望一望這位拄著手杖、頭頂只飄拂著幾根稀疏白發(fā)的老人,心里頗不過意:“要不,我一去叫醒他……”
“別,別!”蕭乾忙擺手制止,“他在做夢,讓他做一個好夢……”
這時,有人在旁提醒蕭乾先生:“三點鐘還有記者采訪您。”
“不管他!”蕭乾先生依然擺著手,“天大的事我也等著,我等他夢醒了再進(jìn)去?!?/p>
在夫人的攙扶下,蕭乾先生來到病房外面的休息室坐下。他原本患有腎疾,在抵滬之前,又腹瀉了一個多星期,再加上連日的會議和訪談,頗感虛弱疲憊。這一刻,他將手杖放在一邊,靠著沙發(fā),微微合上了雙目。
室內(nèi)很靜,擺滿四壁的鮮花,無言地渲染出一派爛漫春意。他想小憩一會兒,但是那些花朵,那些妮紫嫣紅的嫩瓣,在他的眼皮下晃動,晃成一個彩色美麗的夢,遙遠(yuǎn)又遙遠(yuǎn)的往昔歲月,便似一本攤開的相冊,出現(xiàn)在眼前。
1933年底,凜冽的北風(fēng)中尚無春的消息,他一蹦一跳地跑在燕京大學(xué)內(nèi)那條通往蔚秀園的小道上——天地之間,這個新聞系的年輕學(xué)生羨慕那些寬肩膀的魁偉漢子,意欲改變自己生成的這一副不高的“庸常尺寸”,所以總愛這么跳著走路,跳著去夠路邊高傲的樹丫。那青春結(jié)實的腳步似有足夠的力量踢碎封鎖大地的堅冰,卻無法踢開心底深埋的憂郁塊壘。他常常在白天為自由飛翔在藍(lán)天的風(fēng)箏而歡呼,到了晚上卻為風(fēng)箏那點可憐的自由而悲泣,他恨那根束縛自由的細(xì)線,但更加粗暴的命運之繩,卻在控制著他自己。創(chuàng)作對于他來說,便是以感傷的手撫摸自己的凄苦童年,以渴盼的聲音呼喚人間的摯愛真情,也許確切地說,是呼喚他10歲時便失去的亡母之愛,呼喚10歲時便告別了的,但在心的一角永遠(yuǎn)光明的那個“紡織娘的世界”。而巴金的作品,那些摒棄了華麗詞藻而以真摯的感情直撲人心的作品感動了他。得知巴金來到燕園的消息,便懷著一腔熱情去看望他。將近半個世紀(jì)后,劫后余生的巴金寫信給蕭夫人文潔若:“你說蕭乾已經(jīng)68歲了。我還記得1933年底他幾次到燕京大學(xué)蔚秀園來看我的情景。那時他才24歲?!?/p>
年輕的24歲的蕭乾(按現(xiàn)在的說法是23歲),面對只比自己年長6歲的巴金,信賴地傾吐心中的一切:他為之傾倒的華林的“新英雄主義”,他在少年時領(lǐng)導(dǎo)的一次可笑的“罷工”……無論他說什么,巴金都耐心地聽,溫和的目光透過深度近視鏡片注視著他?!耙粋€對人性、對現(xiàn)實社會沒有較深刻理解的人,極難寫出忠于時代的作品?!卑徒疬@樣叮囑他,又說:“寫吧,只有寫,你才會寫?!?/p>
心與心碰撞在一起,友誼便這樣拉開了帷幕。再沒有比像他這樣自幼失估,僅憑著自己的一雙小小的腳獨自走向茫茫世界的人更需要友誼的了。如果說,人生是一出戲劇,那么,友誼則是一條怎樣重要的情節(jié)線!然而這條線往往十分脆弱,或虎頭蛇尾,或斷斷續(xù)續(xù),有時一個逗號便中斷了一切,而一個省略號又省去了多少不可期的無奈的痛苦。有多少人,能為自己的一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哪怕他是一個名人、偉人。
對于蕭乾來說,他畢生都在渴盼這個圓滿的句號,畢生都在用足了力去畫這個圓。他曾寫道:“我能活下來……得感謝兩個人,一個是不能再驚動了。另一個我應(yīng)稱他做‘師傅’?!?/p>
毫無疑問,這個“師傅”便是巴金,而那“不能再驚動了”的一位,則是沈從文。蕭乾的第一篇作品是沈從文為他發(fā)表的,蕭乾的第一本集子,是沈從文為他作的序。這點點滴滴的一切,這最初最重要的關(guān)懷、幫助和友誼,蕭乾都在沈從文逝世后的一篇悼文(沒齒難忘》中寫了。而早在1957年那場風(fēng)暴從天而降時,沈從文卻在批判大會上揭發(fā)蕭乾“在三十年代就與帝國主義勾結(jié)?!边@一箭刺傷了蕭乾的心,但他舔著傷口的血依然關(guān)注這位師長,用顫抖的手為友誼畫下了一個不甚完美的圓—權(quán)作一個句號吧。
也有他親手撕毀的“圓”—那便是跟英國作家福斯特的友誼。1941年至1944年蕭乾在劍橋大學(xué)因研究福斯特的小說而認(rèn)識了他。這位大作家喜歡這個來自中國的年輕人,甚至包括這個年輕人所養(yǎng)的貓。福斯特的人生哲學(xué)是友情高于國家。他們頻繁地通信,他給蕭乾看了當(dāng)時鎖在保險柜中要到死后才允許發(fā)表的一部小說原稿,給蕭乾的貓帶去禮物。直到1954年,英國的一個文化代表團來華訪問,福斯特還托代表團的一個成員,同時也是蕭乾的朋友斯特勞施帶來一本自己的新作和一封信給蕭乾。在一個宮方的
招待會上,斯特勞施告訴蕭乾,希望能有個單獨的約會把書、信親自交給他。為此蕭乾猶豫徘徊了幾天,但懾于當(dāng)時的政治環(huán)境,仍不敢向領(lǐng)導(dǎo)提出單獨與斯特勞施見面。友誼就是這么斷了線。1966年8月23日黃昏,他被造反派從外面押回家來,只見院.里濃煙滾滾,他的妻姐正把他所有的文稿和信投入火中——其中自然包括福斯特給他的80封信。他眼睜睜望著未去阻攔,因為他已決定當(dāng)晚即去天國與福斯特解釋前嫌再續(xù)友情。天國沒去成,1984年他又重訪英倫,這時他被告知,在福斯特的遺物中,一封他的信也沒有了。而他曾給福斯特寫過100多封信,100多封?。★L(fēng)從劍橋的河上吹來,吹走了他最后一絲幻想。他仿佛看到福斯特在聽到了斯特勞施的報告之后,痛心疾首地撕扯著自己給他的每一封信,一面撕一面說:“這就是我的朋友蕭乾—不,他不再是我的朋友,他是一個可惡的中國人,一個無情無義的小人!”漫步在劍橋柔綠的草坪上,心底的冰塊久久不能化解。他們心自問:“如果允許時間倒轉(zhuǎn),我是否會改變當(dāng)時的做法,最終為這段友誼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呢?”回答卻是不幸的否定。在強權(quán)之下,友誼和人生一樣,只能“譬如朝露”,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那么,巴金呢?對于他的這個“師傅”,他曾經(jīng)這么寫道:“他不曾做了技將,教我一樁把戲。他卻是個醫(yī)生,部分地治療了我的心靈。”
一個狂風(fēng)搖著整個古城的下午,他揉著被沙子迷住的眼,闖進(jìn)了這個“師傅”的門坎。外面,軍警揮舞著雪亮的大刀,向手無寸鐵的學(xué)生頭上砍去。“師傅”望著他說:“好,你莫急著回去。留在這里,立在群眾里面,我們要身經(jīng)這次的亡國。”這是1935年12月9日,一個值得后人永遠(yuǎn)紀(jì)念的日子。他因此奮筆寫下了“栗子”等作品,如
“師傅”所鞭策的,投進(jìn)更廣大的人生。而為著這“投進(jìn)”,他時時無情地切割著那與生俱來的憂郁的影子。他不知自己做得是否成功,但他努力去做。
沉浸在往事回憶中的蕭乾閉著眼睛,身體一動不動,滿臉柔和的皺紋都舒展了。人們以為他睡著了,都不吭聲,護(hù)士也踞著腳尖走路,輕微的腳步聲如微風(fēng)吹樹葉。但他卻一下子坐直了,睜開眼,不置一詞卻殷殷地注視著護(hù)士的臉,嘴一抿一抿地笑。善解人意的護(hù)士只好再次抱歉:“真對不起,我剛拿牛奶進(jìn)去,他還……”
“不要緊不要緊,讓他睡?!彼麎旱土松らT搶著說,好似反過來在安慰護(hù)士。
他再次靠到沙發(fā)上,可是心已飛到了他的“師傅”的病榻前。他揣想“師傅”正在做什么夢,他以為,“師傅”的夢里,無論是黑白的還是帶色的,都會有他的一個形象。也許,人生便是在不斷的夢醒夢睡中走完。他不能忘懷,他的惟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夢之谷》,便是在巴金的敦促下寫成。這里記錄了他人生最初的一個愛之夢的破滅。
“他醒了!”
驀地聽見這句話,他竟微微愣了一下,隨即一把抓過手杖,激動地站了起來。
他不要別人攙扶,徑直朝病房里面走去,就像當(dāng)年直沖蔚秀園那樣。但是他已經(jīng)不會跑、不會跳,不會抬起手臂去夠今春的天空中飄拂的柳枝了。他甚至必須依靠拐杖的扶持,才能平穩(wěn)微傾的身軀和微顫的腳步;但滿臉生動的笑意,依然模糊地露出當(dāng)年的頑皮相,當(dāng)年的蓬勃青春和生命活力。
他走得不快,甚至可以說很慢。重逢在即的歡樂并不能沖淡心底的憂慮,以頑皮的笑覆蓋心底的重壓是他慣有的伎倆。在此之前,他已被告知巴金的情況:幾次昏迷,血壓很低,總之很不好。他不愿相信這一切。在他的心中,巴金是不老的。五十年代初他們泛舟北海,比賽誰劃船劃得快。他自忖年輕,使出吃奶的勁出了一身大汗,以為會把這個“師傅”甩在后面,結(jié)果竟是兩船同時由此岸到達(dá)彼岸——他們打了個平手!他久久地為這個“平手”而歡欣、而回味咀嚼,似乎里面藏著某種神秘的東西。如今當(dāng)生命之舟漸次向著黃昏的天際馳去,無論哪一只船獲得先達(dá)彼岸的殊榮,于對方都是不能忍受的。
他一步一步向前走去,仿佛這是一段艱難而漫長的旅程。60多年的友誼,就濃縮在這一旅程中了——1957年,他已被告知變成“右派”了。平時呆在家里,鄰居就在他的窗下惡聲惡氣地指桑罵槐,朋友們也天經(jīng)地義地一個個離開了他。就在這時,他忽然被通知去懷仁堂開會。進(jìn)了會場,沒有人理他,他也知趣地不理任何人,孤獨地縮在一個角落,就如在寄人籬下的童年,呆望著別人家的盛宴。而事實上這一刻的心情比童年更慘,因為這個“右派”的帽子,宛若麻瘋病菌,附在他身上,把他整個兒地從“人”的世界逐了出去。世界對他來說,已變?yōu)樨埮c鼠兩種動物所組成的天地了——他是一只老鼠,四面八方的貓向他撲來,追逐著、咆哮著,氣勢洶洶、張牙舞爪,恨不得撕了他,把他變作腹中的一道點心。他坐著,不敢抬頭,不敢抬起頭去承接各種各樣鄙夷的目光,他脆弱而又頑強地維持著自以為自己做人的最后尊嚴(yán)。忽然他聽見有人叫他的名字。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那個喊聲再次響起,既輕微又熟悉,既遙遠(yuǎn)又貼近,明明白白地來自一個他久違了的人的世界。他緩緩地抬起頭,又轉(zhuǎn)過臉,如燭光在暗夜里一閃,他聽見——不,他看見了自己的名字被親切地從一個人的嘴里呼出。那個人大步向他走來,把睽睽眾目踩到了腳下。他有些驚愕有些不安,隨即溫?zé)岬呐餮^身心—巴金,他的“師傅”,走到他的身邊,一屁股坐了下來。他一時不知說什么好,只好下意識地反反復(fù)復(fù)提醒他:“這里不是你坐的地方,你快走開……”可是“師傅”一向靈敏的耳朵好像聾了一樣,根本聽不見他的話,只顧循著自己的思路談笑風(fēng)生,向他問這問那,直到總理呼喚“巴金”,不得不起身離去時,依然急促地、小聲地一再叮囑他說:“要虛心,要謹(jǐn)慎……”
定一定神,巴金的聲音猶然在耳。他多么想再聽他對自己說點什么啊!但他不知還有沒有這個可能??邕M(jìn)病房這扇門的腳步變得無比沉重。有一瞬間他甚至十分猶豫,該不該在這樣的時候去打攪這位老友。近10年來,他為了讓巴金盡可能地多休息、多保養(yǎng),他總是克制著不去打攪。無論誰讓他給巴金轉(zhuǎn)點什么,他都婉言地謝絕。1980年他開刀住院,巴金去北京,說要到醫(yī)院去看望他。他聽說后趕緊打了電話謝絕。以后巴金又有幾次機會去京,也都只是打個電話互相聯(lián)絡(luò)一下。他深感屬于巴金的時間不會很多,他更不愿巴金為他分散自己的一絲精力。兩年前,聽說有人攻擊巴金,他馬上寫了一篇文章表示對朋友的支持。就這也沒驚動巴金,他只是讓文章在巴金所能看得到的上?!段膮R報》上發(fā)表了,悄悄地,送去自己的一份深情、一份厚意……然而這一次,他是這樣急切地想要見到巴金,也顧不上打攪不打攪了。所以,那一絲猶豫只是一閃而過,隨即便一步邁進(jìn)門檻,他看見了他—他的“師傅”,正衰弱地躺在搖高了的病床上,一條薄被半蓋著消瘦的身軀,嘴張得很大,但是發(fā)音已經(jīng)很困難了,只是吃力地喘息著;而目光依然透過深度的近視眼鏡向他注視,依然那么執(zhí)著那么溫和,似乎跟那己逝的年年歲歲沒什么兩樣。他心一酸,踉蹌地幾步撲上前,伸出自己的手。幾乎
就在同時,巴金也抬起了微顫的一只手,慢慢地移過來,移過來……他們的手終于握住了。他們緊緊地握在一起了。
淚光在眼底閃爍,卻是久久的沉默。在巴金,只能艱難地移動目光;在蕭乾,千言萬語在心頭沖撞。他低下頭去,看著巴金枕著枕席。這四月的天氣怎么就用枕席了呢?也許,是病人的需要吧。他當(dāng)然很想問問他的病情,但是抬起頭來,卻是脫口而出:“也許我會走在你前面。對冰心我也這么說,你—你們器官全,內(nèi)臟沒毛病,我少了一個腎……”
蕭乾一語未了,巴金突然身子微微一動,嘴里吐出一個極輕微音節(jié):“保、?!笔捛恢浪胝f什么,就把身子湊了過去,把耳朵貼近了他。這時護(hù)士走過來說:“你不必靠這么近,他聽力很好?!?/p>
“是的,是……”蕭乾懾懦著悄悄坐直了身子??粗徒鹌疵鼟暝鷧s說不出來的樣子,他心里難受極了,連忙胡亂點頭:“好,好,我明白了,明白了………”
他反反復(fù)復(fù)地重復(fù)著,似乎并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么。但巴金的嘴依然一張一張:“?!?!”
這回終于清晰地吐出了肺腑中話語。蕭乾也終于聽明白了。
“保重!”這個情深似海的音節(jié),那么重重地叩擊著蕭乾的心鼓。他想,巴金要我保重,是的,巴金囑咐我保重身體,他自己這個樣子了還惦著別人。確實,這就是我的“師傅”,我的摯友……淚水在他的眼眶里打轉(zhuǎn),他竭力忍著:“放心,我會保重的,你也保重,我們都保重!”
他用自己的雙手握住了巴金的雙手,身子也不由自主又向前傾去。這一回,護(hù)士竟未加干涉,他唇角一抿,把一腔熱淚抿進(jìn)心底,顯現(xiàn)在臉上的,是微微的笑意:“我呀,《尤利西斯》譯完以后,寫了一批紀(jì)念二戰(zhàn)的文章。今年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50周年,出版社趕著出書。我把這些文章加上過去寫的《人生采訪》中有關(guān)歐戰(zhàn)部分,編成一個集子,馬上就要出版了?!?/p>
他絮絮叨叨地數(shù)說著,不曾忘記1979年夏巴金給他的信中說:“對你,我的要求是80歲前寫出三四本書,小說或散文都行?!爆F(xiàn)在,他寫作和出版的書,已是“三四本”的十幾倍了,但依然不忘向摯友報告自己的一點一滴,以此慰藉這真摯的友情。
果然,巴金雖然仰面躺著,兩眼遙遙地望著天花板,但蕭乾的一番話,顯然在他那平靜已久的心湖上激起了喜悅的浪花。他目光閃閃,臉頰的顏色顯得紅潤好看起采:“南德、南德……”
這兩個字聽起來好像很明白,但是人們都不明白他想說什么。一時間,蕭夫人、隨行的記者,都凝神望著巴金,欲分辨他究竟想說什么。巴金也就一再攢動張嘴,喉嚨里發(fā)出斷斷續(xù)續(xù)的聲音:“南德……我、我……”
“南德的暮秋?”蕭夫人文潔若在一旁輕輕插了一句。
一語提醒了蕭乾,他俯身向巴金:“對,對,(南德的暮秋》,當(dāng)年還是您編的呢。”
巴金終于安靜下來,喉嚨里只剩下輕輕的喘息聲。隨行的人微露驚訝的感動之色,同時也欣慰這位文學(xué)泰斗思維的清晰和反應(yīng)的靈敏。蕭乾也有一些興奮,又接著說:“其實豈止(南德的暮秋》,我那《人生采訪》,一篇篇都是你從報紙上剪下來,為我編成集子出版的。那時我人還在國外呢!我早說過,當(dāng)年你就不是拿著小5號電池光給自己照路,而是舉著大馬燈為許多人照路?,F(xiàn)在你提倡講真話,講真話是你的最大貢獻(xiàn)??墒?,你知道我從來就膽小。我沒你那么大勇氣。我的口號是盡量講真話,堅決不說假話。有人反對我,有個年輕人還寫文章批我,為這王蒙還寫了篇文去反駁,表示對我的支持……”
他一下子滔滔不絕,說個不停,似乎為了不讓巴金費力開口,他把所有的話包了下來,不留一點空隙。就這樣,他不停地說、說……他真想永遠(yuǎn)這么不停地說下去,讓語言攜著真摯的情誼化作清泉,滋潤這一顆寂寞的心靈,為衰竭的身體注人新的活力。但是分手的時刻終于到了。他再一次俯下身去,說了告別的話,說了多保重;又再一次說了自己的腎,說了冰心,說了有關(guān)器官的話……無論他說什么,巴金都緊握著他的手不放。他已不再試圖說什么了。他只是靜靜地聽,緊緊地抓住,抓住蕭乾的手和每一句話,仿佛它們?nèi)钥v即逝。而蕭乾,也感到了這一握間的力和無限的深情,所以,他只能更緊地握住這只手……
隨行的朋友為這一情景所感動,取出相機,剛要拍攝,護(hù)士輕輕走過來,悄悄地阻止。
朋友遺憾地收起相機。這時,只見巴金依然緊握著蕭乾的手,臉上顯出少有的激動神色,氣也喘得更急促更粗重,隨著喘息嘴里吐出一個含含糊糊的音節(jié)。也許他累了,無力把這個音節(jié)說得更清楚一些。人們面面相覷,連蕭乾也有點不知所措。他竭力安撫他,讓他歇著。可是巴金毫不理會。嘴一張一合,一張一合地翁動著;頭在枕上掙扎著往起抬,身子也在動,甚至還抬起一只手,不停地在空中揮著舞著,似乎在竭盡一切力量要說出這極為迫切的一句話。
周圍的人都愣住了。他們屏息斂氣地望著巴金,想分辨出他要說的這句心里話。蕭乾則是五內(nèi)俱焚。他想幫,幫不上;想勸,勸不住。他其實比誰都渴望聽到巴金對他的裁言,這,也許是此生最珍貴最深情的人生話語;也許歲月無情,此生不再……
“照、照……照相!”用盡了全部生命的力量,巴金終于說出來了。
原來這樣!
朋友趕緊掏出相機,對好了鏡頭。這時,巴金已復(fù)安靜。他和蕭乾手握著手,眼對著眼,誰也沒有故意去望鏡頭,可是一切都在不言之中了。彼此都意識到這次留影的珍貴與價值。閃光燈亮起的瞬間,歷史在這一刻凝固。長久不放的兩只手,已被穿越時空的膠片維系在一起,永遠(yuǎn)不會分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