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談人性
發(fā)表時間:2018-07-01用戶:文字君閱讀:1496
文 / 輕語晨曦
善與惡是兩條交織的線,稍微不注意你就變成了惡魔,這是叔本華對于人性的解釋。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是人生的兩個終極命題。
小時候,你我對于這個世界充滿熱愛,對于這個世界的感知是因為動作,對于一些很喜歡的東西,我們想著去擁抱,對于一些漂亮的事物,我們會對其微笑。
慢慢長大后,身邊的山水不是那么美了,也許很多城里的孩子根本就沒見過山水,知曉了父母的世界原來不是那么簡單,于是我們習慣了模仿,焦慮,媽媽今天怎么了?是不是我做錯了什么?爸爸今天為什么不高興了,是不是我做錯了什么,于是我們開始圍繞父母的情緒壓抑自己,模仿父母的動作,模仿父母的思想,于是有了一句長大后我就成為了你。所以原生態(tài)家庭中問題越演越烈,慢慢知道原生態(tài)家庭的羈絆,有膽識的人開始反抗,在《父母的覺醒》中,有個父母是這樣的對自己說,我是么么高管的自負,我是為你好,這些所有的原因就如《我與你》這本書中說,其實大多數(shù)我與你的關(guān)系其實是我與它。這個關(guān)系同樣適用于親子關(guān)系,這個它包含了父母自己的渴望,對于自己內(nèi)心的補充,還有一些對于名利的渴望自己沒能實現(xiàn)現(xiàn)在全部積壓在孩子身上,自己情緒不好發(fā)泄在孩子身上于是孩子成了父母的發(fā)泄工具,一朋友說,我以后要關(guān)注自己孩子的成長,我父母只用錢填補我,我的生活沒有愛,而他雖然是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也是對自己心里中的小孩的補充。
在發(fā)展心理學中,正常的父母與孩子的關(guān)系是,從父母控制到共同控制最后到孩子控制,而很多父母當孩子學會了成長時,父母卻沒有學會放手。
如果父母不把一些人性的弱點積壓在孩子身上,自己學會去修復自己的性格缺陷,自己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格,那么原生態(tài)家庭的問題也就不會那么重,而人性赤裸裸的弱點也不會代代相傳那么徹底。而很多父母在不知道情況下就要了孩子,而沒有參與其精神成長,所以問題孩子越來越多。
當我們長大后,我們面對的世界更加復雜,知乎上有一句話說的好:窮人最能考驗人性,而富人最能詮釋人性,一個為錢不擇手段,一個有錢肆意妄為,所以身處社會中的我們開始學會去欺騙,學會去圓滑,一朋友說她本來很相信人的,慢慢的自己受傷太多,被對方當做傻逼過后就不相信了。
所以你我總在人性中傷害中,慢慢保護自己,而忘了最初的美好,其實人本善還是惡,這個說不清楚,但是成長環(huán)境讓你受到人性的傷,因為心里的防御機制,讓你自己慢慢成為惡的一員,所以就有一句古話入鮑魚之肆,久聞而不知其臭,
所以所處的環(huán)境是多么的重要。大環(huán)境中的人性可悲之處就是這么可悲。
所以在這個世界中知世故而不世故是多么的難能可貴,也許一不小心你就被深淵凝視,被內(nèi)心的惡魔吞噬,所以道德的約束與信仰的力量的約束多么重要。
有時與人相處,明知道對方在撒謊,而陪對方表演,累不累?
誰也不能怪,只能怪這個時代大部分人太過悲哀。
前段時間看《魅力》這本書,太過圓滑的人身邊聚集了很多圓滑的人,因而他也討不到好處,而溫暖沒有力量的人容易被欺壓,溫暖又力量的人才是最有魅力的人,這種人也是很優(yōu)秀的人。
所以能夠走的很遠的還是德高望重的人,雖然人性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