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說秦王曰:“臣聞之曰:以亂①攻治者亡,以邪②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薄稇?zhàn)國策·秦策一》
以亂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名言解讀
①亂:沒有秩序。
②邪:不正當(dāng),不正派。
張儀對秦王說:“我聽人說:‘以治理混亂之國去攻打治理有序之國必遭敗亡,以邪惡之國去攻打正義之國必遭敗亡,以背逆天道之國去攻打順應(yīng)天道之國必遭敗亡。”,
以亂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名言故事
張儀是戰(zhàn)國時代與蘇秦齊名的說客和謀士,連橫派的領(lǐng)軍人物。他是魏國人,在自己的祖國窮困潦倒,于是跑到楚國去游說,但是楚王沒接見他。
楚國的令尹把他留在家里做門客。有一次,令尹家里丟失了一塊名貴的璧。令尹家看張儀窮,懷疑璧是被張儀偷去的,把張儀抓起來打個半死。此后,他又到過楚、趙等國家,但希望都相繼破滅。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張儀也由此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貴人。秦惠文王九年(前329年),張儀由趙國西人秦國,見到了求賢若渴的秦惠王。
張儀游說秦惠王的時候,正值秦國在軍事上打敗了魏國,但對六國聯(lián)盟的合縱政策也感到擔(dān)憂。
因此,他在開篇并沒有像蘇秦那樣分析秦國的長處,而是揣摩了秦惠王的心理,先講了一下秦國面臨的形勢:“我聽說北方的燕國和南方的魏國又在連結(jié)荊楚,鞏固同齊國的聯(lián)盟,收羅殘余的韓國勢力,形成合縱的聯(lián)合陣線,與秦國對抗?!?/p>
隨后,張儀用一個排比句,說明了其他各國的不自量力之處。他說:“我聽人說:‘以治理混亂之國去攻打治理有序之國必遭敗亡,以邪惡之國去攻打正義之國必遭敗亡,以背逆天道之國去攻打順應(yīng)天道之國必遭敗亡。’如今天下諸侯國財貨不充實,糧倉也很空虛,他們征召的軍隊雖然是白刃在前,利斧在后,軍士仍然退卻逃跑。這其實并不是他們的人民不肯死戰(zhàn),而是由于統(tǒng)治者拿不出好辦法進行教育。說獎賞而不給予,說處罰卻不執(zhí)行,所以人民才不肯為國死戰(zhàn)?!?/p>
以亂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名言史例
東晉義熙五年(409年),劉裕領(lǐng)兵伐燕,圍困南燕都城廣固數(shù)月,南方兵力嚴重空虛。廣州刺史盧循趁機兵分兩路北上,一路上過關(guān)斬將,軍抵淮口(秦淮河人長江之口,今南京西北),直逼建康,戰(zhàn)船戰(zhàn)車浩浩蕩蕩,綿延一百里,仍然看不到頭,大的樓船高達十二丈。
東晉朝廷中的孟叔和諸葛長民等大臣打算護衛(wèi)安帝渡長江向北撤退,大臣們對他的話都同意,只有龍驟將軍虞丘等少數(shù)人認為不可。
中兵參軍王仲德對執(zhí)掌朝政的劉裕說:“明公您受上天之命,當(dāng)國家的輔佐,又剛剛建立了大功,聲威震動天下。以亂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這些妖賊乘我們國內(nèi)空虛進犯,聽到您帶兵勝利歸來,自會奔逃潰散。我們?nèi)绻优埽敲雌鋵嵕秃鸵粋€沒用的蠢材一樣了,蠢材下令,又用什么建立威信呢?這個渡江避難的建議如果被采納,就請您允許我就此告辭。”
劉裕聽后非??隙ù朔?,決定堅守,最后果然擊敗了盧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