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國危①;左右太親者,身危。今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主,大王更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缽②也。愿大王圖之!”《戰(zhàn)國策·秦策一》
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危名言解讀
①危:損害。
②仇讎:仇人。讎,音chou。
有人游說惠王說:“大臣權力太重會危及國家,左右近臣太親會危及自身?,F(xiàn)在國內連婦女、兒童都說法令是商君的法令,并不說是大王的法令。這樣,商君反為人主,而大王反變?yōu)槿顺剂恕r且商君本來就是大王的仇人,希望大王想辦法對付他?!?/p>
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危名言故事
商鞅在推行變法的過程中積怨甚深,趙良曾經批評商鞅用嚴刑酷法殘害民眾,不得人心。他直言不諱地警告商鞅:“有朝一日,秦王會收拾你,你的死期指日可待?!比欢w良的肺腑之言,卻被商鞅當做了耳邊風。
孝公實行商君新法十八年后,重病臥床不起,打算傳位給商君。商君推辭不接受。孝公死了以后,惠王繼位,執(zhí)政不久,商君請求告老還鄉(xiāng)。有人游說惠王說:“大臣權力太重會危及國家,左右近臣太親會危及自身?,F(xiàn)在國內連婦女、兒童都說法令是商君的法令,并不說是大王的法令。這樣,商君反為人主,而大王反變?yōu)槿顺剂恕r且商君本來就是大王的仇人,希望大王想辦法對付他?!?/p>
隨后,曾經受過商鞅打擊的公子虔狀告商鞅謀反,商鞅聽到這個消息,逃亡至邊關,想住客店的時候,因為未出示證件,店家害怕“連坐”不敢留宿;他準備逃往魏國,魏國人因商鞅曾背信打敗魏軍,也不愿收留。
后來,商鞅回到自己的封地商邑,發(fā)邑兵北擊鄭國,秦國發(fā)兵討伐,在鄭國龜池以車裂的極刑處死了商鞅,而秦國人并不表示同情。
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危名言史例
三國時,曹魏的劉放任中書令,與中書監(jiān)孫資一同掌管機密,頗受曹王、曹氰寵信。劉放善于撰寫檄文,曹操、曹王及曹氰的詔命中有關征召告諭的文字,多出于劉放之手。
魏明帝曹氰即位后,劉、孫二人尤其受到恩寵信任,都加任侍中、光祿大夫,封為本縣侯。這時,明帝每有國家大事,朝臣集會議事,經常讓他倆決斷是非,擇定而行。
中護軍蔣濟上書說:“我聽說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危,這是古代最大的戒忌口以前大臣掌事,內外動蕩不安;陛下識見高明,親自處理國事,無不肅然安定。大臣不是不忠,只是權威下移,這樣人們對君王就一定怠慢,這是情勢發(fā)展的必然?!?/p>
曹氰不聽。后來,曹氰臥病不起,劉放和孫資力陳應當召回司馬鼓以扶持皇室。曹氰先是同意,但不久后被曹肇阻止,于是劉放和孫資勸他罷免曹宇、夏侯獻、曹爽、曹肇、秦朗的官職,司馬茲到了之后接受詔命,而后曹氰駕崩。
按《世說新語》所言,夏侯獻、曹肇早已敵視劉放、孫資,因此劉放、孫資此舉的目的很可能是為打壓政敵。裴松之指出,劉放和孫資稱贊曹爽,勸召司馬鼓,實為魏室衰亡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