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憶事
發(fā)表時間:2018-03-01用戶:文字君閱讀:1476
因好友在金陵寺工作,也因此對金陵寺鎮(zhèn)比較熟悉,但是記憶中的金陵寺鎮(zhèn)以上的地方離我們有好遠。記憶來自于我人生第一次遠行。小學五年級那年放暑假,心血來潮就和同村的一個女孩騎車去金陵寺管坪,她的一個朋友家玩。當時我們騎車翻土子嶺,土路坑坑洼洼,比較難走,再加上年齡小還找不到路,一路邊走邊問,饑餓,勞累讓我倆后悔不已。那次經(jīng)歷在心里留下陰影,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去過西藏,云南等地方,但就是沒有去金陵寺鎮(zhèn)上面的地方:熊耳山、西窯、東窯等地方看看的想法。
周六無事覺得無地方可去,就想到了這個被記憶荒蕪的地方?,F(xiàn)在路好了,車也比較方便,感覺沒走多遠就到了管坪和東西窯的岔路口(不知那條溝叫啥)。因為老人們常說去西窯換甕,去煤礦擔煤,所以我們就問路邊正在蓋房的幾個工人去西窯是不是靠右邊走。農(nóng)村人熱情實在,他們聽說我們閑來轉(zhuǎn)轉(zhuǎn)捎帶的買個甕,很熱情的指路并說哪家有賣甕的。他們自認為說得很仔細,可是因為沒去,他們說的再詳細,我心里還是糊里糊涂的。他們口中的三五里路在車輪下很短,我們憑著直覺順著較寬敞的水泥路一直前行,很快又到了一個分岔口。我們依著他們所指的一直靠右走,但是一拐上右邊的道路我們就后悔了,正好有一個老人在路邊,從她口中我們知道我們找的西窯從左邊(從代銷店門口)走。調(diào)轉(zhuǎn)車頭順著水泥路前行,我們很自信的認為走相對寬敞的路,一定能把我們帶到目的地??墒钱斘覀兦懊媸且粦羧思掖箝T,左邊是幾丈高的陡坡,右邊是山坡時我們傻眼了。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去問路。出來一個穿著齊整,五十多歲看起來很睿智的男人,看著他們家的房屋以及引我們來的路我們猜測他應該是這個村的干部。從他口中我們才知道西窯不燒甕,東窯有,我們又返回剛走的那條路。
去東窯的路要比去西窯的路難走,轉(zhuǎn)彎多,坡度大。轉(zhuǎn)過一個大彎,靠右邊一堆倒塌的建筑映入眼球,最吸引人的是墻上“農(nóng)業(yè)學大慶”這幾個白字,從字上就可以看出這建筑的久遠?,F(xiàn)在這些房屋已經(jīng)坍塌,但是煙囪依舊高聳,似乎在提醒人們記住它曾經(jīng)的輝煌。見到了幾戶人家,看到家家戶戶房前屋后都有甕的身影,我相信這次我們走對了,是真的來到了“甕”的故鄉(xiāng)?,F(xiàn)在家里有存貨的人家不多,我們想要買翁還得繼續(xù)前行。車順著彎曲的水泥路上到從右手邊剛能看到來時那一群白色新農(nóng)村房屋時,我感覺自己松了口氣。前面的路依舊是上坡趨勢,路依舊狹窄,右手邊還是深不見底的深溝,可是右手邊的景色卻讓人放松。風賣力地為肆意生長的野草梳理著長發(fā),這是他們的地盤,他們的樂園。更讓我驚奇的是如此高度,已經(jīng)到了冬季,可是這兒卻生長著一種現(xiàn)在還有綠葉的樹,沒認出是什么樹,但是散開的枝丫成巨傘狀,像是給這的山遮雨,擋寒。頑強的生命讓人敬佩,就因為眼前的蔥郁,我認為自己這次來的都值。溝的另一面半山腰上,幾座房屋在黃色,綠色,白色的襯托下含羞帶嬌,若隱若現(xiàn),仿若仙境。周六那天陰沉沉的,看不到遠山的全貌,我猜:有這么不同凡響的景色,應該是傳說中的熊耳山了吧。
依舊憑經(jīng)驗前行,坡越來越陡,水泥路上粘上了泥,車輪打滑,明明前面的山頂不是很遠,還能看到快到山頂處停放了一輛車,但是就是不敢再開車前行。為了安全期間,把車停在稍寬敞的地方打算走上去看看。剛一下車一股冷風吹來,讓我有重回車上的沖動。走了五六十步遠,從山上下來了一個小伙,小伙帶著耳機邊走邊打電話,我的手機在那沒信號,正在驚嘆小伙手機信號好時看到小伙手里兩個手機。這一發(fā)現(xiàn)讓我的心稍稍平衡了點,也許他也有一個信號不好的。等小伙打完電話,問他這條路通往哪里?小伙說,這就是去熊耳山山頂(原來電視臺)的路,這幾天正在鋪路,過些天路就鋪好了,車一直能開上去。本來站在熊耳山腳下卻沒看到他的樣貌,沒有看到熊耳晚霞,覺得挺遺憾的,聽小伙這么一說,像是點燃了一個希望,不再前行,下次約上好友再來完成心愿。
小伙家里就有甕,下山走進泥濘的村子不到一千米就到了他家。院子里隨處堆放著盆和甕,就連豬圈、廁所、樓上……能放的地方隨處可見。家里面除了過道,盆甕堆的就如小山,比人高多了。物以稀為貴,他家老人賣太貴我們沒買。后來在村里尋到了合適的就買了一個,捎帶的我還買了一個小罐罐,蒜窩,算是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