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份孝心回家
發(fā)表時間:2018-02-11用戶:文字君閱讀:2006
文 / 柳哲
每每春節(jié)臨近,總是忐忑不安。北漂京城,游學(xué)北大,轉(zhuǎn)眼已經(jīng)20年,回家與父母一起過年,卻是我的奢望。不是我不想念父母,也不是我不懂孝道,更多的卻是無奈。
想當(dāng)年,遠(yuǎn)離家鄉(xiāng)赴京游學(xué)時,父母送了一程又一程,是父親把行李一直送到了長途客車上;臨別時,母親仍緊緊抓住我的手,依依不舍,淚眼漣漣,千叮萬囑。
人在外漂泊,有說不出的無奈。不論買房,還是租房,實在令人煞費苦心。每年的按揭抑或房租,多則三五萬元,少則也要上萬元。成家后,有了孩子,開支也就更大,加上這樣那樣的日常開支,日子過得總是緊緊巴巴。從事家譜文化研究的我,一直擔(dān)負(fù)著家庭的重?fù)?dān),雖然筆耕不輟,收入依然捉襟見肘。
我的老家在浙江,從北京坐火車慢車回家的話,差不多要一日一夜。到了春運,更是“一票難求”。記得有一年,我連續(xù)幾天早起去幾個代售點排隊購票,最后還是落了空。抱著最后的一線希望,我就直接去北京站,排隊等候了七八個小時,才好不容易買到了一張站票?;丶乙惶?,來回的路費,一家五口,就是坐硬座,也得上千元,如果坐飛機、高鐵或坐臥鋪的話,費用更要加倍。
如今有了電腦、電話與手機,與家人聯(lián)系,方便了許多。一到過年過節(jié),打電話問候父母,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在平時,我也隔三岔五地打電話問候自己的家人。平時出差,一旦有機會回到家鄉(xiāng),不論再忙,總是不忘與父母家人“小聚”一下。雖然時間不長,有時甚至才一兩個小時,可那卻是人生最溫暖的時刻。不論在外面過年,還是回家與父母團(tuán)圓,我和妻子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就是每年的春節(jié),我們都要給雙方的父母,各“孝敬”現(xiàn)金幾百元,或者買上一些西洋參或人參等補品,送給父母,以表孝心。
春節(jié)前夕,我與妻子再一次取消了回家過年的計劃。于是,我們又一次去了郵局,給各自家里的父母,郵寄了一個禮品包裹,將孝心寄回家,表達(dá)做兒女的一片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