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河的一生
發(fā)表時間:2018-02-03用戶:文字君閱讀:1516
文 / 陳維坤
每一條河在流了百年千年之后,就都有了生命,或者說,就都成了一個生命。
我千次萬次地走近這條叫韓江的向南的河流。我的視野常常慢慢地無際地擴展開去,再慢慢地完整地收縮回來,最后,這條河的一生便逐漸地在我的眼前清晰著……
越過莽蒼群山,我的眼光在一個叫三河壩的地方停了下來。這里,是梅江、汀江、梅潭河的交匯處,也是韓江中游的起點。我知道,三江在三河壩舉行成人禮之前,她們都各自擁有屬于自己的漫長童年。出生于福建武夷山脈的木馬山的汀江,與投胎于紫金與陸豐交界的烏凸山的梅江,在奔往三河壩的來路上,都已經(jīng)趕了很長很長的路。巨石、飛瀑、險灘、深潭……所有的這些,怎么能夠阻止一顆向往大海的心呢?更何況,她們年幼活潑,她們的詞典里只有歡樂,沒有憂愁,只曉得日夜不斷地向前奔跑、跳躍、俯沖、翻滾……
她們都抵達三河壩了??墒?,如今的她們早已不是當初少不更事的一眼眼明澈山泉了。她們已經(jīng)逐漸長大,有閱歷有故事了。她們的身軀也已不再如從前那般瘦削纖弱,腳步更是沉著穩(wěn)健,看上去還有點老成。但是,已有的流淌經(jīng)驗又在時時警醒她們,前面永遠充斥著各種未知又出乎意料的險阻,這時的她們早已不再如當初一般單純無畏了,她們完全清楚,孤獨踽行的道路上,疲困迷惘時,有時一道峽谷的誘惑,或者一堆石頭的勸挽,她們或許就真的不想走了。而一旦停步不前,把曾經(jīng)的夢想就地深埋,又該留下多大的遺憾呀!
曾經(jīng)的坎坷經(jīng)歷頂多只算一種熱身!她們根本就沒有時間去為自己的過往而稱慶,過去的早已成為過去,未來的路或許更加漫長難熬。當初揮別大山時立下的誓言,猶在她們的耳際回響著。況且,她們已經(jīng)隱約聽到遙遠的南方海洋的深情呼喚了。于是,沒有一刻的猶豫,也沒有一絲的彷徨,三江便相互邀約,攜手連心,合為一體,歡騰騰地踏上新的征程,去實現(xiàn)作為河流的共同宿命。
這條河顯然比以前成熟多了,一路上,她不斷地以謙卑寬和的姿態(tài),低調(diào)地俯下身來,把夾岸所有的水庫、溪流、林泉緊緊團結(jié)起來。有時,她還不失時機地向飄游在頭上的一群群黑綿羊發(fā)出誠摯邀請與鄭重承諾,她容納每一滴雨水的加盟,也愿意護送每一滴雨水回歸故鄉(xiāng)。她積聚的力量越來越大了,看上去是那樣的壯健雄碩,逼狹的兩岸已經(jīng)剪不斷她,挾帶的泥沙更是堵不住她。就這樣,又經(jīng)過了上百公里七彎八拐的跋涉,經(jīng)過了層層的突圍超越,終于來到了潮州府城段,來到了我腳下的河床。
當江流歷盡重重厄難,終于氣宇軒昂地從竹竿山口奔涌而出,進入寬展的江面時,這條河自此便宣告結(jié)束了長路顛簸的艱辛歷程,踏上了生命的從容坦途。如今,三華里的河段,儼然已成平湖。佇立江畔,只見江面安靜恬和如一鏡面??淳昧?,常有細細的均勻的水紋已經(jīng)凝定了的錯覺,仿佛波浪推移的痕跡被時間定格了;時或陽光下照,水波粼粼,爭相爍現(xiàn),如撒了一江的碎銀子,讓人傾心迷醉,心頭潛生暗長著一種輕快的喜悅……
這條河已經(jīng)功成名就了,她只須慢條斯理無憂無慮優(yōu)哉游哉地移步向前,不遠處,大海已在岸邊奏響了遠迎的樂章,她生命中的最后一程,也將在所有的羨慕眼神中,安然自得地度過了——如果這條河這樣做,甚至表現(xiàn)得再高調(diào)張揚些,也并不過分,畢竟,她的前半生太過跌宕波折了,走到這一步,正該志得意滿地領(lǐng)受敬仰與贊嘆。
可是,如果按照可預(yù)期的方向,舒舒服服地走下去,順利固然順利,生命卻未免太單調(diào)了。這不是一條平庸的河,她覺得自己已經(jīng)豐盈雄大了,有能力去干更大更多的事情了。過安穩(wěn)生活,那不是她一貫的脾性,更不是她命定的道路。她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原先看似理所當然的設(shè)置,來不及長舒一口氣,便又重新規(guī)劃了自己的最后一段路。
我的目光順流而下,我看到這條河又呈扇狀地分為三條支流:北溪、東溪與西溪,三條溪流劃開了大片大片的原野,把她甘甜的乳汁源源地輸送至下游的每一寸土地——當初,自愿自覺三而為一,是為了走得更遠;而今,避易趨難一分為三,卻是為了去濕潤更多的泥土,去慰藉更偏的孤村,去安撫更遠的生民。大慈大悲的母親河呵,終于流出了一個物阜民豐的三角洲,流出了一種澤被眾生的寬廣情懷,更流出了一層超越小我的崇高境界。
最后,這條勞碌的河終于從汕頭的五個出海口,分別投入了茫茫南海的寬廣懷抱。那一片帶著腥味的暗綠色,是母親河最終的歸宿。躺在大海的綿軟溫床上,這條河才發(fā)覺,自己真的太累了,這一刻,她只想長久安眠,把那個海洋之夢的最后情節(jié)一一做完。
普勞圖斯說,不知哪條路通向大海的人應(yīng)該找一條河流作他的旅伴。眺望這條河的一生,我讀懂了她的精神向度,更窺探到了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