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土豆
發(fā)表時間:2018-01-18用戶:文字君閱讀:1593
文 / 周壽鴻
有一次,我看到梵高的畫作《吃土豆的人》,為之深深震撼。在昏黃的燈光下,一群農夫圍坐在一起,他們衣著簡陋,一雙雙手瘦小而又骨節(jié)粗大,面對桌上的土豆食物,眼睛里流露出渴望的光芒?!拔蚁霃娬{,這些在燈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們這雙伸向盤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在梵高后來寫給弟弟的信中,他流露出對勞動者的敬意。
我老家在一個貧瘠的鄉(xiāng)村,小時候,土豆幫助我們度過寒冷的長冬。在家鄉(xiāng),土豆被稱為“洋山芋”,后來才知道它的學名是馬鈴薯,上初中時知道也是趙樹理筆下的山藥蛋。老家以稻麥種植為主,土豆是副食作物,既可作糧也可作蔬。下田幫父母干活,我的口袋里經常揣一兩只煮熟的土豆,餓了就用它解饑。
每年的元宵節(jié)一過,鄉(xiāng)村最早的農活就是種土豆。我們從地窖中取出越冬的土豆,切成一個個小塊,然后帶到田里。此時,大地還未蘇醒,要用鐵鍬下勁翻開凍土,敲碎土坷垃,挖出一個個小坑,將一只只土豆塊放進去。一場春雨過后,土豆很快冒出了小苗,隨風隨雨,自然生長。到了收獲季節(jié),土豆被從幽暗的土壤刨出,收儲進了糧倉,走上莊戶人家的餐桌。直到現(xiàn)在,我還是喜歡吃土豆,香濃軟糯的滋味讓我久久回味。
長大后知道,土豆的故鄉(xiāng)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一帶。古印第安人十分尊崇土豆,把它塑造成英雄和神靈,他們還給土豆起了一個有趣的名字——“爸爸”。是啊,在氣候惡劣的高寒地區(qū),只要有一袋土豆,就有了生命的依靠和希望。
后來,西班牙人駕著海盜船來到了南美洲,將安第斯山變成了礦場;再后來英國人也來了,打敗了西班牙人,將土豆的種子帶到了歐洲。17世紀歐洲一場持續(xù)30年的宗教戰(zhàn)爭,引發(fā)了饑荒和瘟疫,歐洲人開始大面積種植土豆。
土豆是什么時候來到中國的呢?有人說是17世紀的明朝末年,最早在華北、京津和山東一帶栽培,后來推廣到內蒙古;還有人說土豆是經菲律賓群島到達福建海岸,并且首先在福建種植的。最為廣泛的說法是,土豆在明代徐光啟以前已傳入中國,因為徐光啟(1562—1633)最早提到了“土豆”。他在《農政全書》卷二十八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br /> 別小看小小的土豆,它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1840年歐洲爆發(fā)馬鈴薯晚疫病,完全依賴馬鈴薯的愛爾蘭遭受大饑荒,幾乎有一百萬人餓死,幾百萬移民逃往美洲,開辟了新大陸。有人說,如果沒有土豆,美國的歷史將會重寫,此言并不為過。
土豆同樣改變了中國農村的面貌。在遼闊的北方,原來只能生長莜麥且產量極低,而土豆卻很適合高寒氣候,很快在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北部普及,成為勞苦大眾的主食。如今,土豆的地圖已擴張到長江以南,近年來在華南地區(qū),越來越多的農民在冬季栽種,成為增收的新渠道。2015年,農業(yè)部提出要讓土豆成為國人的第四大主糧,引發(fā)社會熱議。在中國已經扎根400多年的土豆,終于要翻身做主人了。
感謝土豆,雖然它其貌不揚,顯得土里土氣,卻內心圓潤如玉、質樸真誠,一點也沒有虛情假意。平時,它一直默默地生長在幽暗的土壤中,而在我們需要時,卻毫不吝惜地奉獻最真誠、最實用、最溫暖人心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