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shù)那锾?/h1>
發(fā)表時間:2017-12-21用戶:文字君閱讀:3111
文 / 花雨
早上,我從睡夢中醒來。爺爺正向我小枕頭旁的席子上掏紅棗,一把一把,紅棗帶著早晨的露珠,亮晶晶,圓鼓鼓,調(diào)皮地在席上亂滾。眼睛還未睜開,我便順手抓起一顆紅棗,一骨碌爬起來,望著爺爺甜甜地笑。紅棗的漿汁順著我的嘴角淌下來。爺爺豁開沒牙的嘴,古銅色的臉上便堆滿了粗的細(xì)的深的淺的皺紋。
我說,爺爺,甜!
爺爺拍打一下滿是露珠灰塵的雙手,把我抱起來說,甜就多吃,甜就多吃。
這是自我記事以來發(fā)生在每個秋天早晨的故事。
過了八月十五,滿坡滿溝的紅棗墜在沉甸甸的枝頭,咧開了嘴兒笑。陽光還未躍出東山頭,夜里的露珠便盡情地?fù)肀н@些紅瑪瑙,使這些棗子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露棗。
露棗和市場上見到的成熟棗不同,他們必須是樹上的新鮮棗,必須帶有露珠,還必須是八月十五后的棗子。這種棗飽滿鮮亮,如嬰兒水粉水粉的臉蛋,掐一下就有水流出來,咬一口脆生生,酸甜甜,足可以把人的五臟六腑弄得神魂顛倒。宋·游九言在《赤棗子》一詩中云:“香露濕,草晶熒。起看大地粲瑤瓊。下界千門人寂寂,空山夜靜海波聲?!鄙咸煸谌寺暭偶诺纳钜菇o這些紅艷艷的棗子灑滿了晶瑩剔透的珍珠,使人間有了如此美味。
爺爺當(dāng)年七十多歲,常年穿一身大襟衣褲,背已駝成一張弓。每天天不亮,他就挎著背筐出門,或拾糞或割草。每到秋天,爺爺更是勤奮,他會把谷子扎成一朵煙花,把玉米編成一條花辮,把成熟的紅棗用荊草串成一顆星星或者一個菱形,掛在門口的土坯墻上。爺爺還會制作醉?xiàng)?,醉?xiàng)検怯寐稐椫瞥傻?。爺爺精心地在樹上挑揀一些又大又圓又飽滿的露棗,回家晾干水分,用棗酒浸泡在一個透明的罐頭瓶里,放置三五天,那些本來水分十足的露棗就變得渾身透亮,吃起來既有紅棗的酸甜又有棗酒的綿香。
秋天的凌晨,當(dāng)全家還在夢鄉(xiāng)中的時候,爺爺在一陣咳嗽之后起了床。他一件一件穿上他的大襟衣褲,把一條長長的粗粗的布帶纏在腰上,便挎上背筐出了門。清涼的夜空把濕氣打在他圓圓的氈帽和衣服上,蔚藍(lán)天際下那顆明亮的啟明星一眨一眨地注視著在田間小路上行進(jìn)的爺爺。
爺爺一肩挎筐,一手拿糞叉,順手把遇到的馬牛羊糞拾到背筐里。這是爺爺一直的習(xí)慣,就像他飯后的一鍋旱煙?;丶液?,他把這些馬牛羊糞放到豬圈里,等到空閑日子,這些發(fā)酵漚好的肥料便又被爺爺用背筐背到棗樹地里,去滋潤那些一嘟嚕一嘟嚕把棗枝壓得低垂著頭的紅瑪瑙們。
在那個缺衣少食沒有商品流通的年代,滿坡滿溝的紅棗成了農(nóng)家的主食。他們把紅棗曬干,用石碾碾成粉末,裝在一口大缸里,來了客人或者青黃不接之時,用鏟子鏟一塊,咬一口辣甜辣甜的,有時還會辣的人流眼淚。我曾經(jīng)很奇怪,一棵大棗很甜,為什么成了棗餅就辣了呢?爺爺告訴我,那是因?yàn)橐活w紅棗的辣很淡,人們感覺不到,棗子碾成棗餅后辣味就濃厚起來。不管辣與不辣,人們把紅棗當(dāng)成了人參果、救命糧,一個個面黃肌瘦、營養(yǎng)不良的村民和兒童,經(jīng)過了一個秋天紅棗的養(yǎng)育,就變得臉色紅潤,朝氣蓬勃了。
露棗對于我,是世界上最美味的珍饈。老大不小了,才見到蘋果的模樣,到了大學(xué),才嘗到橘子香蕉的滋味。家里曾經(jīng)有過一棵蘋果樹,但被一群人當(dāng)做資本主義尾巴砍了去。爺爺看到我異常旺盛的味蕾吸吮貓耳朵草可憐的甜根時,落了淚。他撫摸著我稀疏的頭發(fā),對我說,爺爺對不住你,什么好吃的也給不了你。
爺爺迷上了每個秋日的清晨給我摘露棗,他把一背筐柴草放到坡下,沿著崎嶇的坡路走到棗埝里,找一棵最向陽的棗樹。他踮起腳尖,彎曲的脊背使勁地挺起來,用柴刀努力地勾下最高最能吸收陽光的棗枝,把一顆顆圓滾滾帶露珠的紅棗放到他的大襟里。有一次,爺爺回來晚了,我已經(jīng)起床,爺爺喊我到他的大襟里自己拿紅棗,我便摸到了濕漉漉硬邦邦的紅棗,同時也摸到了爺爺冰冷冰冷的肚子。我嘻嘻地笑著,用小手撓爺爺?shù)陌W癢,爺爺舉著滿是草屑泥土的雙手,左右躲避,直到爺爺喊投降,我才拿出一顆露棗,甜甜地吃起來。
同樣有摘露棗習(xí)慣的還有菊兒娘。那是發(fā)生在1963年爺爺當(dāng)護(hù)秋員的故事。菊兒娘是一個病秧子,成天和藥罐打交道。她有七個孩子,丈夫在一次壘石墻的勞動中被砸傷了腿,從此就落下了一身的毛病。每天菊兒娘都會面對著家里的糧罐發(fā)愁,不知這頓吃什么。春天,菊兒娘把楊樹葉、柳樹葉、杏樹葉漚在甕里。做飯時,把這些漚的黃黃的、黑黑的,像一個個病秧子似的葉子撈出來,切碎,撒上少許棒子面,便成了一家人日復(fù)一日的食物。吃了幾個月這樣的飯食之后,孩子們也就如同那些被漚黃的葉子般,一個個蔫頭耷腦,無精打采。
八月十五之后,棗兒笑裂了嘴兒,菊兒娘更是笑得比菊花還燦爛。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挎上一個大大的背簍來到棗林里。村里有一個俗成的規(guī)定,生在棗窩子里,你可以在棗林里盡情地把肚子添滿,把褲兜裝滿,但不允許拿袋子裝,拿簍筐背。菊兒娘的行為顯然違反了這條規(guī)定,當(dāng)護(hù)秋員的爺爺從山脊上老遠(yuǎn)就看到菊兒娘正一把一把地從樹上摘露棗,他想大喊一聲,把這個婆娘當(dāng)做賊一樣抓起來,但他的嘴只是吧嗒了兩下,從懷里掏出一根旱煙管擦著了火。他默默地坐在山頂,看著菊兒娘把簍筐裝滿,浮頭掩蓋了一些青草,心滿意足地離去。他清楚地知道,這些背回家的露棗會成為她那些面黃肌瘦的孩子們的救命糧。
爺爺是在一個秋天的夜晚離去的。送葬的那天,本來閉口不語的棗子突然在一個清晨嘩嘩地咧開了口,不知是為爺爺?shù)碾x去哭泣,還是為一個常人的輪回歡欣。
關(guān)于露棗的回憶成了一個時代的縮影,它刻在腦子的最深處。每每看到露珠打濕一片草地或者在一片樹葉上滾動時,我就會想起家鄉(xiāng)的露棗。家鄉(xiāng)的露棗早已不是果腹的食物,而是作為上天賜予的美食,和蘋果香蕉甜橙一起,成為人們滿足口味的時令水果。家鄉(xiāng)的人們也把露棗作為最美好的食物招待遠(yuǎn)方的客人和朋友。
前幾天,姑姑打來電話,她說,今年秋季雨水大,把紅棗都損害了。但還有最向陽的幾棵棗樹,上面的紅棗沒有落。你回來,我給你摘露棗吃。
露棗,是我心底最柔軟的一根情絲,是我濃郁的化不開的一抹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