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笛
發(fā)表時間:2017-10-27用戶:文字君閱讀:1941
文 / 王文中
陶笛發(fā)出的聲音很特殊:高亢、輕盈、嘹亮。
它讓人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一望無際的竹海和竹海在風的鼓蕩下涌起的波濤。而陶笛的聲音仿佛一群白色的飛鳥,在此起彼伏的綠色波濤上面急速的回旋、起伏、飛翔……
第一次聽到陶笛的聲音,是在四川一個叫作錦里的小巷中。這條由青石板鋪就的步行街,實際上是個熱鬧的去處。小巷兩側的木式樓房上花窗如舊,紅燈高懸。七拐八彎的巷子里游人如織,溪水潺潺。鱗次櫛比的店鋪中經營著服飾、玉器、飾品、古玩、樂器和各類川都小吃。走累了,可以隨便坐在路旁梧桐樹下的石凳上休息。
或許是由于自小對音樂的鐘愛和敏感,在喧鬧的市井里,我的聽覺捕捉到了一種美妙的旋律。雖然在我的記憶庫中儲存著自小接觸過的鍵盤樂器、拉弦樂器和吹奏樂器等種種聲音的模版,但它輕靈悅耳的樂器聲仍然讓我的心靈為之一動。顧盼左右,循聲望去,發(fā)現樂聲出自身后不遠的一爿店鋪中。的確,那種聲音很特殊,它讓我的心境慢慢安靜了下來,四周的喧嘩聲似乎在頃刻間不復存在。我的眼前呈現的就是那一幅浩大自然的畫面:莽莽竹海和在竹海上面乘風飛翔的鳥群。
陶笛的大小如同人的一只手掌。它的樣子有點像海底世界中的海星,只不過呈不規(guī)則的三角形,除了發(fā)音孔,上面還開了十二個小孔,依次可以吹奏出高低不同的音符。將一件陶制樂器,歸類為“笛”,我想不光因為它是吹奏樂器,更因為它清越的聲音很像笛子。但陶笛的聲音雖高亢卻不尖利,雖清脆卻很圓潤,跟竹笛又有區(qū)別。也許這正是它不同于其他吹奏樂器的獨特之處。讓人頗感驚訝的是,一件并不太起眼的簡單樂器,竟然能夠吹奏出如此美妙的聲音來,真是不可思議。
陶笛讓我想起了另一種產自北方的古老吹奏樂器:塤。這兩種樂器雖則形狀各不相同,但性質卻很相近,現代的塤有九孔和十孔的,無論哪一種,吹起來都很吃力,吹響它不易,演奏它更難。但塤身上散發(fā)著一種古老的泥土氣息,發(fā)出的聲音低沉、幽怨,如泣如訴,猶如一個在月光下孤獨的歌吟者,給人直抵心靈的迷亂。當然,我更愿意將它看作是一件古樸簡單的泥陶藝術品而不是樂器,讓它在沉默中與書為鄰,讓我在跟它對視的時候聯(lián)想到金戈鐵馬的古戰(zhàn)場,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深厚和我們祖先的偉大智慧。
陶笛和塤,是兩件看起來最平常不過的樂器,一個產自于南方,一個產自于北方,雖然它們都出自泥土,但它們發(fā)出的聲音卻截然不同,一種聲音輕盈回旋直上云霄;一種聲音低沉嗚咽掠過枯樹荒村直抵蒼茫大地。我在想,簡單和平常雖然往往受到忽略,但它們卻蘊含著一種沉默的能量,是創(chuàng)造豐富和奇麗的原始動力,也應該是我們追求的一種人生境界。
由陶笛和塤又聯(lián)想到人,有的人清新明朗,有的人沉穩(wěn)內斂,有的人謙恭平和,有的人學問滿腹卻大音稀聲。當然,也有的人聲如鑼鈸,有的人嗡嗡之聲含混不清,毫無個性……
從四川回來的日子里,我時常會想起陶笛,想起那條繁華熱鬧的巷子,想起陶笛和它發(fā)出的富有感染力的樂聲,就像跟一位布衣之間偶然的一次邂逅,卻給人留下難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