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姿勢
發(fā)表時間:2017-07-29用戶:文字君閱讀:1745
看了標題,有人可能發(fā)笑:吃飯的姿勢,有什么好說的呀?不就是一手拿碗,一手拿筷子嗎?端起飯,往嘴扒,夾起菜,往嘴送,難不齊,還會有人吃到鼻子里?豈不知,吃飯的姿勢,可不是小事,與健康有關,與事業(yè)有關,與愛情也有關。
先說一件真人真事。我一小學同學,家境條件不錯,但他從小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就是兩只胳膊趴在桌子上吃飯。我們農(nóng)村,吃飯都是用炕桌。全家人盤腿坐在炕上,圍著炕桌吃飯。我這同學是個獨生子,家里人口少,所以吃飯的時候,他就可以獨占一面。兩只胳膊一趴,把嘴伸到碗邊,再用筷子往嘴里送飯。
長大后,有人給介紹了一個外村的姑娘。見了面,雙方都感覺很好,于是就把親事定了下來。接著,男方請女方在家里吃飯。再接著,女方請男方到家里吃飯。那一天,聽說未來的姑爺?shù)搅?,村里很多的大姑娘小媳婦都來瞧新鮮。到吃飯的時候,我同學依然按照自己的習慣,兩臂趴在桌子上,只伸筷子不端碗。碰巧,坐在對面的準岳父,是個非常講究傳統(tǒng)禮儀的人,看著未來姑爺?shù)某韵啵碱^緊鎖。窗戶外邊看熱鬧的人們,也嘰嘰喳喳,議論紛紛。
結(jié)果,我同學回來的第二天,女方就讓媒人傳過話來,經(jīng)過再三考慮,這門親事“不合適”。接著,風言風語傳遍我們?nèi)濉S械恼f他“沒教養(yǎng)”,有的說他“缺心眼”。傳來傳去,村里村外的姑娘們,竟然都不愿意再嫁給他。就這樣,我這同學打了一輩子的光棍。
還有個故事,也是真人真事。單位來了客人,“一把手”帶兩個下屬去陪客。其中一個下屬,可能是受寵若驚,過于興奮,也可能是年輕氣盛,缺乏經(jīng)驗,竟然捷足先登,坐在了主陪的位置上。而且在“一把手”還未致祝酒詞的時候,他就搶先表現(xiàn):“來,我先敬大家一杯!”“一把手”的臉馬上就拉了下來。事后沒幾天,這個小伙就調(diào)到基層“鍛煉”去了。
我小的時候,我們家吃飯的規(guī)矩非常嚴格。左手拿碗,但不能用大拇指和食指掐住碗,而必須用五根手指把碗托在手心。右手拿筷,要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同時捏住,而無名指和小拇指不能抬起來。誰的姿勢不對,媽媽也不多說,直接舉起筷子,敲到他的頭上。還有,吃飯的時候,不準說話,不準喝水,不準彎腰,不準伸腿,不準“過河夾菜”。中間一碗菜,每個人都只能夾自己一邊。媽媽的筷子敲到頭上,很疼的,有時還會隆起一個包。所以兄弟幾個,誰也不敢犯戒。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在《論語·鄉(xiāng)黨》中提出,要“食不語,寢不言”。意思是說,在吃飯和就寢時,不要大聲說話。可能,那個時候孔子就有了保健意識?,F(xiàn)在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吃飯說話,會影響食物咀嚼和消化吸收;一種是適當說話,可以減慢吃飯速度,降低腸胃負擔。但無論如何,不能過度興奮,高談闊論,或者爭論不休,于健康不利,于友情也不利。
正確的吃飯姿勢,應該是坐在椅子或凳子上,端著碗,捏著筷,挺胸坐直、細嚼慢咽。既要自己吃好,又要照顧好同桌的他人。適當?shù)卣f一些話,也能夠增加食欲,調(diào)節(jié)氣氛。而且在吃飯中,請坐、敬酒、讓菜、品菜等,都有助于放松心情,交流感情,識修養(yǎng),看品行,誰說不是呢?
----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更多美文盡在文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