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之魂
發(fā)表時間:2017-07-14用戶:文字君閱讀:1332
一片綠茵茵的草地上,三個身著黑色衣褲,一個上著藍色上衣、下穿黑色褲子,全都用白色布條,打綁腿般栓著腳桿和腰背,戴著寬大的黑色儺面,頭頂高高的白色尖尖帽,手柱各式拐杖,半蹲著馬步的撮泰吉舞者,邁著看上去有點踉蹌的步幅,在一個穿著黑色長袍,正常站立行走的長者引領下,閃亮登場。
一伙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幾乎圍了一圈的作家詩人,霍那間,全被“鎮(zhèn)”住了。原先有些躁動的場子,靜得仿佛能聽到自己的呼吸,一雙雙驚愕的眼睛,瞪得溜圓。稍頃,似乎被撮泰吉舞者口中似有若無、嘀嘀咕咕的“氣聲”所驚醒,一個個連忙端起手中的相機手機,“啪啪啪”摁個不停。這個讓我們感到奇異的舞蹈,是赫章縣韭菜坪村表演的撮泰吉。
赫章的朋友告訴我,撮泰吉是彝語的音譯。同義的譯名還有“撮襯姐”“撮寸幾”“撮屯姐”“撮泰吉”等10余種。其中,“撮屯姐”與彝語的發(fā)音最為接近。之所以常用“撮泰吉”作譯名,在于借助吉利的漢語諧音。彝語中,“撮”意為人或鬼,“泰”為變化,“吉”為玩耍游戲。顧名思義,“撮泰吉”的含義,可理解為“請變成鬼神的祖宗來保佑后裔的游戲”,或者“人變鬼神的游戲”。戲中出現(xiàn)祖先當初遷徙、墾荒的艱難場景,即是證明。借助祖先的威靈,保佑后裔和驅逐邪魔瘟疫,無疑是撮泰吉的核心。
撮泰吉最吸引眼球的,當屬長約一尺左右,前額突出、鼻子又大又直、眼睛嘴巴全都鐫空,看上去深幽漆黑的儺面。儺面用鍋煙涂抹,底色皆黑,然后以石灰,或粉筆,在臉龐和額頭,勾勒出或橫或豎,或橫豎相兼的線條,神秘、森嚴、古樸、粗獷……正看得津津有味,表演結束了,一個個意欲未盡。
不遠處,撮泰吉演員正在卸妝。我乘興走過去,找到已脫去黑色長袍,換上彝家短卦的領舞者,想探個究竟。
領舞者姓蘇,名萬朝。來自“貴州屋脊”上的村莊——韭菜坪,身為村里撮泰吉的第四代傳人。年近花甲的老蘇,對撮泰吉可謂了如指掌,如數(shù)家珍。
“我扮演的角色名叫惹戛阿布,又稱山林老人,或山神,是自然和智慧的化身。”老蘇打開話匣子:“戲中我年齡最長,2000歲,巫師裝扮,不戴面具。別的角色,都戴面具……”
“撮泰吉多在夜晚演出。表演一般從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目的在于驅邪崇、迎吉祥、祈豐收。隨著赫章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作為傳統(tǒng)表演劇目,白天的演出日益增多。比如我們今天的演出,就是這樣。老蘇強調說,當然,這種演出是有償?shù)?,市場?jīng)濟嘛?!崩咸K說。
興許是家庭熏陶、潛移默化、環(huán)境影響的緣故,蘇萬朝打小便對撮泰吉這種歷史悠久、極富彝族特色的傳統(tǒng)舞蹈,挺著迷,且悟性很高,戲中眾多角色,拿得起,放得下,表演出神入化,并身體力行地傳、幫、帶。
高中畢業(yè)后,蘇萬朝先是在公社小學當代課教師,三年后,迎來了“代轉公”。可卻有人舉報他家是“漏劃地主”。不僅公辦教師沒當成,代課也泡了湯。不過,再怎么說,他畢竟是高中生,在當?shù)兀菜愕蒙嫌蓄^有臉的“知識分子”,頗有些知名度。課沒代成,公社便讓他去當機修工。到縣城學了一段時間,蘇老師搖身一變,成了正兒八經(jīng)的蘇師傅。
那時候,“農(nóng)業(yè)學大寨”如火如荼,蘇師傅大有用武之地。修拖拉機、抽水機、打米機、磨面機、柴油機、汽油機,甚至縫紉機,碰到什么修什么,鄉(xiāng)人眼里,蘇萬朝成了“蘇萬能”??珊镁安婚L,隨著“學大寨”的熱度銳減,“萬能”的蘇師傅,又失了業(yè)。
此后,機遇仍舊青睞了蘇萬朝。他告別故鄉(xiāng)韭菜坪,來到百里開外的水城礦區(qū),成了木沖溝煤礦的一名礦工,腳踏實地、任勞任怨地從掘進工干起,直至當上跟班隊長,手下近百號人,聽憑調遣。再之后,自動離職……
轉了一圈回來,行七八郎的活計,干了不少。
驀然回首,蘇萬朝發(fā)現(xiàn),自己最牽掛、最鐘情的,還是故鄉(xiāng)的撮泰吉。他覺得有責任,有義務,將撮泰吉傳承下去,光大起來。除了教自己的三個兒子學會了撮泰吉,并指定二兒子為下一代傳承人,還在村里培養(yǎng)了一批喜歡跳撮泰吉的年輕人,組建了韭菜坪村撮泰吉表演隊。在村里、鄉(xiāng)里、縣里表演自不消說,有時,還赴市里,甚至省里表演。
眼下,蘇萬朝又多了一份榮譽和責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撮泰吉傳承人。
聽完蘇萬朝的故事,瞬間令我對他肅然起敬。
撮泰吉這個古老樸拙奇異的“戲劇活化石”,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之所以能傳承光大,成為彝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大餐,對戲劇發(fā)生學、藝術形態(tài)學、人類學、民族學等方面的研究,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在于一代代,一個個蘇萬朝們,癡心不改,殫精竭慮,矢志不移地傳承。
無數(shù)個蘇萬朝這樣的傳承人,無疑是撮泰吉舉足輕重的靈魂人物,是撮泰吉承前啟后的不朽魂靈。
于是,撮泰吉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更多美文盡在文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