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首詩里回到故鄉(xiāng)
發(fā)表時間:2017-07-11用戶:文字君閱讀:1620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杜牧
1
清明,我在一首詩里回到故鄉(xiāng),回到那高低不平的黃土地,回到貯滿鄉(xiāng)音、鄉(xiāng)情、鄉(xiāng)愁的懷抱。
已不知多少次吟誦過那首凄楚、迷離、愁腸的詩?詩人痛徹心扉的情懷,讓我在千年后,仍能摸到他撲撲的心跳。
記憶沒被磨去棱角。一腳踏進故鄉(xiāng)——那清澈的小河灣,那悠悠旋轉(zhuǎn)的水車,那牛舍上父親的犁鏵,那西廂上母親的紡車,那瓦楞上裊繞的炊煙……便小鹿似的撞擊心扉。
那綿綿密密的細雨,彎彎繞繞的山路,此刻,像一條繩子,牽引著我:靜靜聞著泥土的芳香,靜靜聆聽雞狗的歡叫,靜靜體味牛屎馬糞的腥臊味……
2
故鄉(xiāng),寫滿水一樣的柔情。
三奶奶聽說我回來,柱著拐杖來看我,高聲喊著我的乳名;
當年和我一起上山采野菜的小妹來看我(不過,如今已是兩個孫子的奶奶),當我說起將野花插上她發(fā)髻的往事,滿臉皺紋的她,眼窩竟露出兩個彎彎的笑;
和我一起上學的堂叔來看我,搓磨著雙手,臨了,將兩個軟軟的清明粑放在我掌心;
小弟早早的就將飯菜擺上桌,雖沒有山珍,但噴香的炒臘肉,卻散發(fā)著濃濃的鄉(xiāng)土味;
雖然生活的小村,因為沒有杜牧,沒有成為名村,沒有杏花酒,但自釀的米酒,依然芳香醉人……
3
祭祀、上墳,我此行的最高使命。
站在父母的墳頭,我卻找不到合適的詞語。
細雨紛紛如泣如訴,芳草萋萋幽思重重。
野花遍地,可哪一朵才是我要的心聲?
父親母親,終其一生——除了耕田、耙地、春種、秋收,除了養(yǎng)兒、育女,除了一日三餐粗茶淡飯……實在沒有驕人的業(yè)績,實在沒有驚天動地……
“百善孝為先”,可是,我孝了嗎?
事業(yè)、生計、孝道——剪不斷,理還亂。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多么殘酷的現(xiàn)實啊!
惶惶惑惑中,我只得借助手中彎鐮,將父親母親墳頭的亂草割去,讓雙親的兩堆黃土,坦露天底下。讓一縷青煙,寄去我的哀思;讓一束素白的紙,飄蕩我心中的虔誠……
4
生活射穿時間厚厚的壁壘。
熊熊燃燒的爐火,讓我又找回了久違的鄉(xiāng)音鄉(xiāng)情。
嬸嬸、伯伯、叔叔、發(fā)小、侄孫……
圍爐而坐,圍爐而飲,圍爐而敘……讓我聽到了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帶來的變化;聽到了旅游開發(fā)帶來的實惠;聽到了中國崛起的點贊;聽到了生活改善后遠大的抱負……
這就是我離開故鄉(xiāng)后鄉(xiāng)親們的生活?我不止一千遍地問自己?!】怠⒂腥?、舒適、文明、豐富……
“牧童遙指杏花村”。也許,杏花村的美酒,正汩汩流進鄉(xiāng)親們的心田。
5
我在一首詩里回到故鄉(xiāng),回到一生離不開的情緣。
難怪,在城里對門對戶,相逢卻不相識,只因沒有我熟悉的濃濃鄉(xiāng)音?
難怪,在城里我的根無法扎下,只因城市遍布的水泥地,沒有我生活的泥土?
難怪,夜夜里夢見的都是煮山芋的老屋,洗澡的小河灣,一起“干仗”的小伙伴,只因城里的家太小,沒有真正的樂園……
6
把根深深扎入故鄉(xiāng),吸收充足而豐富的養(yǎng)分。
寫一曲清明之歌,聊慰故鄉(xiāng)親人。
皇天厚土。將一個節(jié)氣與節(jié)日,反復烘焙、窖藏,延展出一個民族祭奠的魂。
我在這魂里飛升、騰躍,在老杜千年創(chuàng)設的意境里,
平平仄仄
祭祀祖宗……
----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更多美文盡在文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