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泥鰍
發(fā)表時(shí)間:2017-06-14用戶:文字君閱讀:1630
少年的生活的確充滿情趣。
上世紀(jì)七十年代末,見到小伙伴祥云每天捉來不少鰍魚,不但改善了全家生活,還解決了一期學(xué)費(fèi),娘便要我跟他當(dāng)學(xué)徒。
中午,曬破腦殼的日頭當(dāng)頂,剛剛插下的晚稻禾苗正在返青。我戴著草帽,打著赤腳,腰系小竹簍,跟在祥云身后。沒有一絲風(fēng),大地像個(gè)悶熱的蒸籠,股股水蒸汽帶著濃烈的泥腥味薰到身上,汗水不斷地從我頭上、身上冒出來。天氣越熱,水溫越高,泥鰍在田里越受不了,只要那個(gè)地方有渾水,就證明那個(gè)地方有泥鰍在活動。泥鰍最怕癢,不像捉鱔魚用兩個(gè)手指頭夾住七尺,基本上是手到擒來,萬無一失。捉鰍魚要有耐心,雙手悄悄探至泥中,從兩邊慢慢包抄過去,連同稀泥一起捧上岸。泥鰍很滑,在田埂上彈跳幾下后,被我輕輕捧進(jìn)魚簍子。
按照祥云傳授的方法,我在田埂上一邊行走,一邊搜尋,雙眼死死盯住田邊有渾水的地方。走過幾丘田,終于發(fā)現(xiàn)了渾水區(qū),有兩塊巴掌大。聽到腳步聲,小泥鰍向外露出長著兩根胡須的小腦袋,眨眼間就鉆進(jìn)了稀泥。我用雙手悄悄包抄過去,手指上感覺到有泥鰍在滑動,滑到了禾蔸的根部。要將這泥鰍捉住,必須將禾蔸和稀泥一起捧上來。顧不得那么多了,只要能捉到泥鰍,一蔸禾苗算什么?我橫下一條心,將“禾蔸”捧上岸來,擠開稀泥,兩條大拇指般的泥鰍被逮住,“嘰嘰嘰”地叫了起來。想到“一粒糧食一粒汗”,我重新將那蔸禾插入泥土,并將周邊被我踩得七歪八倒的禾苗扶正才離開。
時(shí),頭上冒出的汗越來越多,汗水越過眉心流進(jìn)眼睛,酸澀難受,仿佛有無數(shù)條蟲子在爬,癢癢的,用手去撓,越撓越癢。稍頃,頭上、鼻尖、臉頰到處是泥巴,只見眼睛動,像個(gè)“三花臉”。
整整一個(gè)中午,我捉到了四五十條鰍魚,差不多有一公斤。當(dāng)然也有意外收獲。我猛然看到田埂邊積聚著一堆小泡沫,判斷是一條大鰍魚——肯定是天氣太熱,泥鰍受不了,在不停地鼓氣泡。順著泡沫的源頭,我用右手食指探了進(jìn)去,感覺里面有一個(gè)溜滑的圓孔,用力從這邊掏一下,兩米外的地方有了響動,冒出了水泡,順著圓孔不斷深挖,翻開泥土,猛然,一條蛇一般彎曲的黃鱔箭一般鉆了出來,有大拇指粗,在田里拼命逃走,呈“s”狀,我跑步追過去,用兩個(gè)手指頭夾緊它的七尺,在空中晃蕩一圈后,準(zhǔn)確地投進(jìn)魚簍。
到了秋天,隨著季節(jié)的變換,小泥鰍長得有大拇指般粗壯了,勾頭的稻穗隨風(fēng)舞動,涌出層層金色的稻浪。為保證禾苗順利灌漿,水田要開溝排水,田里的積水漸漸干涸,一些泥鰍隨水鉆到了水圳里,水圳浮泥深,水多,我們無可奈何。一日,我塞住水圳兩頭30余米,手提鐵桶瘋狂地將圳里的水舀干,順著田埂一把把地盤開浮泥,只見一條條粗壯的泥鰍們躲在泥巴中懶得動彈,似乎伸著懶腰,正準(zhǔn)備過冬哩。翻開草蔸、污泥、小石頭,一路盤下去,捉到泥鰍、鱔魚有七八斤,真是大獲全勝??吹轿覒?zhàn)績輝煌,伙伴們紛紛效仿,大家舀的舀水,捉的捉魚,喊的喊,鬧的鬧,有的還為捉泥鰍爭“地盤”,抓起泥巴就打,打得對方腦門心都是泥巴,孩子們的打鬧聲驚飛了躲在水田覓食的野鴨和白鷺,引來了村里一陣此起彼伏的犬吠聲。
多年過去,久居都市,路過幼兒園,經(jīng)常聽見小朋友唱起侯德健的《捉泥鰍》:“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里到處是泥鰍。天天我等著你,等著你捉泥鰍,大哥哥好不好,我們?nèi)プ侥圉q,小牛的哥哥帶著她捉泥鰍……”問問小朋友泥鰍是什么,孩子們睜大眼睛,一臉茫然。
----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更多美文盡在文字站!